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胡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6):6475-6476
我院行腰椎前路、腰椎结核等手术均行胸腔闭式引流,通过护理人员对管道、肺部功能锻炼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及细心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23例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在围手术期间通过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完善各项术前准备,术后正确地体位放置:病情观察、预防术后并发症,加强功能锻炼从而确保手术的成功.结果:对23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0.5~6 a,平均2.2 a,随访期间未出现假体松动、移位,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做好嗣手术期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3.
对48例肱骨大结节骨折分别采用小切口加空心钉内固定(A组)、前侧入路钢板内固定(B组),探讨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A组在手术创伤、短期疼痛缓解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均优于B组。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下肢骨科术后伤口反复渗液患者留置深静脉导管后的护理方法。方法留置深静脉导管法治疗是伤口反复渗液患者20例,并对其进行护理。结果 20例患者均置管成功并取得满意的临床和护理效果。结论留置深静脉导管是治疗切口不愈合、渗液的有效方法,加强置管前后的护理、导管脱落护理及导管感染的预防,有助于促进伤口的愈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骨板联合钢板固定治疗四肢骨伤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58例四肢骨伤病采用经异体皮质骨板联合钢板固定治疗的患者进行有效基础和专科护理。结果:158例患者均达到了骨性愈合,未出现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对骨板联合钢板固定治疗四肢骨伤病患者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系统辅助下微创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9月~2009年10月,28例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行椎间盘镜下空心镙纹钉复位内固定术,26例获得1年以上的随访,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35~67岁,平均52.4岁;左肩8例,右肩18例;单纯大结节骨折16例,合并有肩关节前脱位10例;术前肩关节多角度X线片投照显示骨折片移位3~5mm 16例,骨折片移位大于5mm 10例;全部病例均1期手术成功。结果:26例患者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切口均1期愈合,无1例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症状。术后关节功能评定结果为:优24例,良1例,一般1例,差0例,优良率96%。结论:椎间盘镜下手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疗效肯定,手术创伤小,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后路椎板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上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33~68岁,平均44.7岁.硬膜外肿瘤2例,硬脊膜下脊髓外肿瘤13例,髓内肿瘤1例.肿瘤位于延髓~C1,3例,C1,28例,C2水平2例,C1-3 2例,C2,31例;其中4例肿瘤位于颈髓腹侧.15例患者行CT或MR检查示肿瘤组织压迫脊髓.Frankel分级:C级5例,D级10例,E级1例.采用后路椎板切除肿瘤,同时行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8个月,平均27.4个月.根据JOA 17分法评分,术前6~17分,平均8.8分;术后6个月14~17分,平均16分,平均改善率88.1%.术后影像学检查示植骨融合良好.Frankel分级:7例由术前的D级恢复至E级,5例由C级恢复至D级,3例D级及1例E级的患者术后未改变.结论 后路椎板切除肿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可彻底切除肿瘤病灶,解除颈脊髓及神经根压迫,重建上颈椎的稳定.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冲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四肢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慢性四肢软组织缺损创面患者行VSD治疗后随机分为补阳还五汤冲洗组(A组,n=29)和生理盐水冲洗组(B组,n=28),术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炎症指标变化、细菌培养结果、1周后肉芽组织覆盖率和首次植皮成活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及术后3 d的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7 d及14 d,A组患者CRP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3 d、7 d的ESR及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14 d的ESR及白细胞计数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1周A、B组平均肉芽组织覆盖率分别为(81.86±5.74)%和(73.11±4.1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拆除VSD后细菌培养结果显示:A组阴性为20例(70.0%),明显高于B组的11例(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24例(82.8%)首次植皮或皮瓣转移成功闭合创面,B组有16例(57.1%)首次植皮成活,两组首次植皮成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冲洗联合VSD治疗四肢软组织缺损创面能降低炎症反应、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缩短植皮时间,提高植皮成活率。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后路椎板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上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33~68岁,平均44.7岁.硬膜外肿瘤2例,硬脊膜下脊髓外肿瘤13例,髓内肿瘤1例.肿瘤位于延髓~C1,3例,C1,28例,C2水平2例,C1-3 2例,C2,31例;其中4例肿瘤位于颈髓腹侧.15例患者行CT或MR检查示肿瘤组织压迫脊髓.Frankel分级:C级5例,D级10例,E级1例.采用后路椎板切除肿瘤,同时行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8个月,平均27.4个月.根据JOA 17分法评分,术前6~17分,平均8.8分;术后6个月14~17分,平均16分,平均改善率88.1%.术后影像学检查示植骨融合良好.Frankel分级:7例由术前的D级恢复至E级,5例由C级恢复至D级,3例D级及1例E级的患者术后未改变.结论 后路椎板切除肿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可彻底切除肿瘤病灶,解除颈脊髓及神经根压迫,重建上颈椎的稳定.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的损伤特点及治疗.方法 1996年5月至2007年11月,治疗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患者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17~65岁,平均35.4岁.受伤至就诊时间为1~24 h.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4例,高处坠落伤5例,钝器伤2例.21例患者均合并多发创伤或骨折,其中胸椎压缩型骨折11例,骨折脱位7例,爆裂型骨折2例,屈曲牵张型骨折1例.完全性神经损伤6例,不完全性神经损伤4例,无神经损伤11例.非手术治疗6例,手术治疗15例.结果 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99个月,平均37.7个月.术后6例完全性神经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无明显改善;1例无神经损伤患者出现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余10例病情无加重,其中4例仍有胸背局部疼痛;4例不完全性神经损伤患者中1例恢复正常,1例有改善,2例无改善.结论 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的临床特点为致伤暴力大,脊髓损伤严重,合并多发伤的概率高.早期固定胸骨有助于加强胸椎的稳定性,延缓胸椎后凸畸形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