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05篇
内科学   4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57篇
眼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1.
血流对组织背向散射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脏灌注压、血液浓度和血流速度对组织背向散射强度的影响。方法 以 0~ 2 0 0mmHg 的压力用全血和代血浆分别灌注 40只中国本兔的离体心脏 ,测定心肌背向散射积分值。检测 3 0例正常人左右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腔内的背向散射积分 ,并与血流速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全血和代血浆灌注离体心脏 ,心肌背向散射积分的测值均随着灌注压的升高而逐渐增大 ,在较低压力阶段 (0~ 60mmHg)心肌背向散射积分随灌注压升高而明显增大 ,但在较高的压力阶段增高的趋势逐渐减小。在各种不同的压力下 ,用全血灌注时心肌背向散射积分均高于用代血浆灌注时的测值。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血流的平均背向散射积分相近[(9.5± 1.8)dBvs (9.9± 1.5 )dB ,P =0 .3 5 ] ,和血流速度无关 (相关系数为 0 .0 71)。结论 血液浓度和灌注压对心肌的背向散射积分值有一定的影响 ,但血流速度对组织背向散射强度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
组织谐波显像在输尿管结石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组织谐波显像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69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基波显像和组织谐波显像对比观察。结果 组织谐波显像对输尿管内液区及结石病灶的边缘显示清晰,优于基波显像。结论 组织谐波显像能明显提高图像质量,使输尿管结石的阳性显示率和准确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3.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初步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运动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初步探讨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左室各壁的运动速度、应变和应变率的变化,初步评价VVI技术检测T2DM患者左室心肌运动改变的应用价值。方法试验组21例T2DM患者,对照组22例正常人,VVI技术测量左室短轴方向各壁的收缩期最大径向运动速度(Vs)、最大切向应变(Smax)及最大切向应变率(SRmax)。结果试验组心肌各节段Vs与对照组比较,有7个节段明显减低,主要是前壁、侧壁及下壁的基底部及心尖部,而前、后间隔各节段间无明显差异;试验组心肌各节段Smax与对照组比较,基底部的心肌各段较对照组明显减低,余心肌各节段未见明显差异;试验组心肌各节段SRmax与对照组比较,各壁均明显减低(除后壁中部外)。结论VVI技术可用于T2DM患者心肌运动速度、应变及应变率的分析,有望成为一种评价心肌运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冠心Ⅱ号对正常人冠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经胸冠脉血流显像(CAFI)技术在中药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经胸冠脉血流显像技术,检测12例健康男性口服冠心Ⅱ号前、后冠脉左前降支(LAD)的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平均血流速度(Vmean)及舒张期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的变化,并以饮用等量水作自身对照.结果 CAFI检测成功率为91.7%.冠脉血流Vmax和VTI在服药30、60、90 min及120 min时较服药前明显增加,Vmean在服药后60、90 min及120 min较服药前显著增快(P<0.05).结论增加冠脉血流量可能是冠心Ⅱ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机制之一,经胸冠脉血流显像技术能无创、准确地检测冠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作为临床上评价冠心病药物疗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5.
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肌致密化不全(NVM),了解NVM超声心动图的特征性表现。方法:对我院2005年4月~2007年12月31例确诊为NVM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总结。结果:31例NVM有家族史发病7例(22.6%),无家族史发病24例(77.4%);左心室病变21例(67.7%),右心室病变2例(6.5%),双心室病变8例(25.8%);病变心室扩大31例(100%);左室射血分数〈55%29例(93.5%);常见受累部位依次为左室的心尖水平29例(93.5%),乳头肌水平26例(83.9%),腱索水平6例(19.4%),瓣口水平1例(3%)。受累室壁收缩末期非致密化心肌层与致密化心肌层的比值为2.2~3.1,31例NVM患者彩色多普勒均显示NVM的隐窝内暗淡血流充填。结论:NVM的临床表现各异,较难确诊,而NVM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明显,因此NVM超声心动图具有特异性表现。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如何进行参数优化以提高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疗效。方法对8例慢性心力衰竭CRT患者,术后在超声心动图指导下优化AV间期,在组织多普勒显像下优化VV间期,达到CRT最佳治疗目的。结果8例CRT后心功能都得到改善,心功能NYHA分级,从Ⅲ~Ⅳ级改善为Ⅱ~Ⅲ级,起搏时的AV间期与窦性心律时的AV间期之比优化至130~180/100~150ms,使得左室充盈时间从354±147ms升至420±112ms,二尖瓣返流由8.41±4.55cm2减少至5.36±4.71cm2;VV间期优化至4~40ms,使得左室内各室壁收缩期达峰时间标准差从48.4±17.9ms减少至30.2±18.6ms,左室流出道速度时间积分由20.6±9.0cm/s上升至26.1±3.1cm/s。结论术后个体化的参数优化可以提高CRT疗效。  相似文献   
87.
超声心动图学是心脏影像学检查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学习和掌握存在一定的难度。我们在多年的超声心动图临床教学和规范化培训中强调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综合能力培养,将超声诊断原理和心脏解剖学知识作为超声心动图学教学的基础,将各种心脏疾病的病理和血流动力学改变与其超声表现的特点紧密结合,并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多媒体课堂教学和临床实践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8.
肌部室间隔缺损(muscular ventrieular septal defect,MVSD)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VSD,后者主要为外伤引起的室间隔破裂和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的室间隔穿孔等[1].外伤性MVSD由于发生的特殊性和极低的发病率,以及伴发的急性血流动力学障碍等因素,目前介入治疗缺乏足够的经验.  相似文献   
89.
超声心动图检测高原肺水肿患者心功能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高原肺水肿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方法 :西藏日喀则地区 (海拔 390 0 m )肺水肿患者 5 4例 ,治疗前后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高原肺水肿期心率加快 ,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和心排出量均高于治疗后 ,室间隔运动幅度减低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 ,其右室和肺动脉内径则大于治疗后 ,而治疗前后的肺静脉内径未见显著差异。结论 :高原肺水肿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增强 ,右室及肺动脉内径增大、压力升高。  相似文献   
90.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左室各壁的运动速度、应变和应变率的变化,评价VVI技术检测T2DM患者左室室壁运动改变的价值.方法 T2DM患者44例,根据临床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出现与否分为无微血管病变组(A组)21例、合并微血管病变组(B组)23例,以VVI技术测量左室短轴方向各壁的收缩期最大径向运动速度(Vs)、最大切向应变(Smax)及最大切向应变率(SRmax).结果 与A组比较,B组的心尖部各节段及前、后间隔中部Vs明显减低;B组Smax除侧壁、后壁的基底部无明显差异外,余节段较A组均明显减低;B组心尖各壁、后间隔基底段、后壁中段的SRmax明显减低.结论 VVI技术可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室壁运动的分析,是评价室壁运动的一种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