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05篇
内科学   4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57篇
眼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石玉  席晓萍  杨继庆  张三奇  周晓东 《心脏杂志》2003,15(2):142-143,146
目的 :观察国人对国产富马比索洛尔的最大耐受剂量 ,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心力衰竭患者 5 6例 ,在口服地高辛、ACEI制剂、血管扩张剂 (非钙离子拮抗剂 )和利尿剂等基本抗心力衰竭药物的基础上 ,加服富马比索洛尔。观察患者对此药的耐受性 ,同时在试验初始时和服药 7月后测定患者左室射血分数 (EF)等指标。结果 :心力衰竭患者服用富马比索洛尔的最大耐受剂量各不同 ,主要分布在 5 m g;随访 7月后 ,复查心脏 B超与试验初比较 ,EF值 (30 .5± 2 .3) % vs (42 .3± 3.2 ) % ,有极显著的改善 (P<0 .0 1)。结论 :在心力衰竭治疗用药的基础上 ,加用富马比索洛尔治疗 (按照个体化用药原则 ) ,国人对此药的耐受程度主要分布在 5 m g,治疗 7月后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42.
崔凯  张军  李宝丰  郭国桢 《心脏杂志》2006,18(3):293-296
目的探讨电磁脉冲照射前、后SD大鼠心肌组织超声背向散射参数变化特点。方法40只二级雄性SD大鼠,单盲法随机分为辐照组和对照组,辐照组给以相应参数的电磁脉冲(EMP)照射,对照组给以假照射。分别于照射前、照射后24 h采集大鼠胸骨旁左室短轴射频图像,并测量感兴趣区心肌背向散射积分(IBS)值、心腔内血池IBS值,计算出标准化心肌背向散射积分(IBS%),两时间点采集图像后每组各活杀10只大鼠,取心肌组织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EMP照射后大鼠心肌细胞水肿,细胞器改变。与对照组比较,辐照组照射24 h后左室前后壁IBS%均显著降低(P<0.01);后壁IBS值减低(P<0.05)。辐照组前、后壁IBS及IBS%均显著降低。结论SD大鼠EMP照射后心肌IBS%值较照射前降低,IBS值有不同程度改变,提示EMP照射后心肌组织的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43.
超声心动图观察高原右心室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高原地区右心室心肌梗死和判断溶栓治疗效果的价值。方法:高原地区(西藏日喀则,海拔3890 m)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23例,在溶栓治疗前和治疗后23 h进行床旁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10 d后再次随访。结果:溶栓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测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右心室前后径由30.9±2.1 mm减小至22.8±2.6 mm(P<0.01),三尖瓣反流速度由2.96±0.32 m/s减低至1.95±0.40 m/s,反流量由3.9±0.5 m l减少至1.6±0.4 m l,房间隔和室间隔的运动分析显示大部分恢复正常。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时出现右心系统异常,包括严重的三尖瓣反流和房室间隔运动异常,提示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右心室心肌梗死及评判溶栓治疗的效果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4.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观察冠心病(cAD)患者,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对颈动脉内-中膜(IMT)的改善作用。方法:经冠脉造影(cAG)确诊为CAD并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59例,利用高频超声血管技术检测阿托伐他汀对CAD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最厚处和最薄处IMT。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治疗2年后,冠心病患者颈动脉IMT最厚处和最薄处与治疗前相比均无显著性改变(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2年后,颈动脉IMT最厚处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改变(P〉0.05),IMT最薄处显著增厚(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稳定斑块、延缓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在颌面部尤其是颈深部和咽旁、颅底等区域内的肿瘤常常与邻近的颈部大血管关系密切,用一般检测手段难以明确两者间关系,故给手术增加了一定难度。 近来,我们采用美国HP—77020AC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CDFI)装置,对颌面  相似文献   
46.
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和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军  张军  田雪  段云燕  钱蕴秋  李梅  汪钢 《医学争鸣》2003,24(3):251-253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PAPVC)的价值和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研究经手术或心血管造影证实的34例PAPVC和20例继发孔房缺(SASD)超声心动图结果.并将PAPVC和SASD心脏形态学改变进行对比.结果:34例PAPVC中,肺静脉连接上腔静脉(SVC)2例,左垂直静脉1例,右房(RA)24例,冠状静脉窦6例及SVC和RA混合型1例.34例中单支异常连接7例(20.6%),双支25例(73.5%),三支2例(5.9%).超声心动图诊断正确率70.6%(24/34),其中漏诊异位引流的肺静脉,但发现SASD9例,SASD合并室缺1例.PAPVC常见合并畸形为SASD占64.7%(22/34).PAPVC及SASD的右房、右室(RV)校正值和RA/LA、RV/LV比值均增大,两组问的比值增大有显性差异(P<0.05).结论:当RA/LA比值>1.5及肺静脉连接及进入位置和血流方向对该畸形的诊断具有明确意义.本结果提示应将肺静脉开口位置和血流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47.
眼部转移癌多发生在已知原发肿瘤的患者,少见仅有眼部症状而首诊于眼科的病例,近期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2例以视力下降伴眼痛为首发症状而首诊于眼科的全身转移性肺癌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窄QRS波群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5例QRS时间<120ms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双心室再同步起搏治疗.术后随访(15.6±12.1)个月,观察心功能、活动耐量、夜间心率、心率变异性(SDNN)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组织多普勒检测左心室内各心室壁收缩期达峰时间标准差(Ts-SD);三维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测左心室16、12、6节段达最小容积点时间的标准差(Tmsv-Dis)和最大时间差(Tmsv-Dif). 结果 治疗后心功能NYHA分级从Ⅲ、Ⅳ级改善为Ⅱ、Ⅲ级,活动度从(0.03±0.05)h/d增加至(2.93±1.10)h/d,夜间心率由(85.0±3.6)次/min降低至(62.3±2.5)次/min,SDNN从(48.3±7.6)ms升至(116.7±5.8)ms,左心室射血分数从(21.2±4.5)%提高至(34.7±5.1)%(P<0.05). Ts-SD,Tmsv-Dis及Tmsv-Dif均有明显减低(P<0.05). 结论 窄QRS波群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前应用超声心动描记术及组织多普勒等评价患者心室运动的失同步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49.
目的:采用实时双平面超声成像技术动态观察经皮微波凝固犬离体肝脏过程,以便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在普通超声引导下,对健康杂种犬的离体肝脏进行90个点的微波凝固,仪器输出功率分别为40, 50, 60和70 W, 时间分别为60, 80, 100, 120, 140和160 s,微波凝固过程采用实时双平面超声动态观察微波凝固区. 结果:实时双平面超声成像技术能同时实时从两个不同角度的切面动态观察微波凝固治疗过程中凝固区的变化过程,测量的凝固区大小与实际凝固区的大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实时双平面超声成像可以在同一超声切面基础上,无需转动探头便可实时观察与此切面呈不同角度的同一部位的另一超声切面声像图,可在两个不同角度实时动态观察微波天线的位置及凝固区变化细节,较准确估测凝固区的大小.  相似文献   
50.
目的: 了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基因,经心肌直接注射治疗犬心肌缺血模型后新生血管和侧枝循环形成以及心功能改善情况. 方法: 取实验用犬24只,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近、中段,模型建造成功后,通过直接心肌注射将hVEGF165基因转染缺血部位心肌细胞,应用超声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CAG)进行监测,3 mo后处死,组织学切片观察心肌组织中毛细血管生成情况. 结果: 术后3 mo,CAG显示,治疗组新生血管数目和侧枝血管形成较对照组明显增加,TIMI血流也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超声检查显示,治疗组射血期及舒张早期局部心肌运动速度和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平均运动速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组织学检查显示,治疗组心肌内毛细血管数为(41±8)/HP,而对照组为(9±6)/HP(P<0.01). 结论: 犬心肌缺血模型经心肌直接注射pcDNA3.1(-)/VEGF165,能促进心肌血管新生,加速侧枝循环建立,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