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05篇
内科学   4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57篇
眼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血流动力学对能量多普勒显像的影响:血流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在实验模型中观察血流速度对能量多普勒显像(PDI)的影响。方法:在3mm内径硅胶管中模拟不同血流速度(2.0~33.2cm/sec)的血流。记录PDI血流图,用计算机分析血流的彩色像素面积(CPA)和彩色亮度(CV)。结果:血流速度与PDI血流的CPA和CV呈正相关,其中CPA:r=0.834,P<0.01;CV:r=0.848,P<0.01,尤其在血流速度为8.3cm/sec以下时变化最明显。结论:血流速度对PDI血流的血流面积和亮度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高频血管超声检测技术探讨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的诊断指标。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7只,随机分为两组:5只正常喂养为对照组,12只高脂饮食喂养制成AS模型组。分别于实验开始、喂养1、4、8及17周超声检测腹主动脉内径,峰值流速,后壁内一中膜厚度(1MT)及髂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结果AS模型组高脂饮食第1周后EDD首先出现减低,随着喂养时间的延长,EDD持续加重,并贯穿于病变的始终。4周后,峰值流速增高(P〈0.05),8周后,1MT较对照组显著增厚(P〈0.05);17周后,AS模型组腹主动脉内径略增宽,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喂养不同时问,EDD、腹主动脉内径、峰值流速及1MT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EDD、腹主动脉峰值流速及1MT均可作为诊断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研究超声引导下压迫修复法(UGCR)与凝血酶注射法(UGTI)治疗假性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利用UGCR和UGTI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患者共63例,观察治疗成功时间和注射凝血酶的剂量.结果 38例行UGCR,治疗成功31例,治愈率81.5%;治疗时间8~120min,平均47min;25例患者行UGTI,瘤内血栓形成迅速,凝血酶用量为80~690 U,平均260 U;治疗时间为20~30 min,治愈率100%.结论 UGTI较UCCR治疗假性动脉瘤操作简便、临床效果可靠、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及患者痛苦少等优点,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肝外胆管梗阻性病变的超声显示率。方法对肝外梗阻性黄疸而常规超声检查未显示出梗阻病变的77例患者实施生理盐水保留灌肠使结肠充盈成为肝外胆管的透声窗,然后采用腹部超声诊断仪寻找其后方的胆管梗阻病变。结果灌肠成功的患者71例(灌肠成功率92.0%),能显示肝外胆管梗阻病变68例,显示率为96.0%。其中结石55例,肿瘤11例,炎性狭窄2例。仍有3例未能显示出肝外胆管梗阻病变。结论被生理盐水充盈的结肠确能作为肝外胆管的透声窗,从而使肝外胆管梗阻病变的超声显示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高分辨率超声探讨侧胸皮瓣成型术前及术后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特点,判断皮瓣的预后。方法采用Acuson Sequoia 512血流显像仪行二维彩色血流分布特征检测胸外侧动脉及其皮支,再采用彩色多普勒(PWD)探测拟行皮瓣区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后2h、1天、3天、5天、7天、12天、21天、30天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测皮瓣区二维彩色血流分布状况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30天,切取整块皮瓣行皮瓣墨汁灌注。结果Vmax、Vmean术后2h略高于术前水平,术后1-7天明显高于术前水平,并于5-7天达峰值流速,术后12、21天呈明显下降趋势,术后第30天基本恢复术前水平;PI、RI、S/D术后1-7天虽低于术前水平,但呈逐渐上升趋势,术后30天基本恢复术前水平。侧胸皮瓣成形术后5天,皮瓣成活面积100%。结论应用高分辨率超声,对于术后动态监测皮瓣区微循环血供变化,判断皮瓣的预后及早发现血管危象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超声造影评价闭合性脾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价闭合性脾损伤的价值。方法20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其中一组全身肝素化处理,另一组不进行肝素化处理,采用自制小型撞击器撞击犬体表脾区,建立闭合性脾损伤模型。分别于撞击前、撞击后对脾进行普通二维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实验结束后评估脾损伤情况并与上述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普通二维声像图:脾实质损伤区回声不规则,与正常脾组织界限不清晰,部分可见包膜连续性中断,包膜下及腹腔可见不同程度的积液。超声造影所见:脾实质损伤伴活动性出血时在不同时相的增强特点不同;脾包膜破裂伴活动性出血时,可见微气泡自破裂口向外呈“涌泉状”或“喷射状”移动;脾内血肿形成而止血时,血肿内各时相均未见增强效应。病理检查结果与超声造影结果相关性好。结论超声造影能通过微气泡的增强特征实时判断脾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或形成血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应用冠状动脉远端保护装置对急性心梗患者左室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照组35例,实验组22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3、6个月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射血分数(EF)和室壁运动记分指数(WMSI).结果实验组术后EF值、3个月及6个月时WMSI和LVEDV、LVESV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联合应用远端保护装置,可更加有效阻止左室重构的进程.超声心动图能够准确观测、评价左室形态、结构和功能变化,有效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超声诊断颌下腺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颌下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1例经手术证实的颌下腺炎的超声图像,分析颌下腺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彩色血流情况。结果101例颌下腺炎中,急性炎症2例,慢性炎症99例,超声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率为98%。结论超声对颌下腺炎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并能与颌下区占位性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19.
长轴方向应变和应变率成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室壁与入射超声之间的夹角及应变长度(SL)对长轴方向应变成像(SI)和应变率成像(SRI)的影响。方法SRI定量分析模式下,取样容积置于健康人和冠心病患者心尖四腔观后间隔中部,SL分别设置为2mm、12mm和20mm,测量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s和SRe),比较不同SL条件下所测SRs和SRe有无差异。SI模式下心尖长轴观定性观察健康人、冠心病和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左室各节段的彩色分布;改变成像角度,定性观察室壁彩色变化。结果SL改变时SRs和SRe显著变化,SRI二维图像与曲线质量亦发生变化;由于角度的影响,健康人、冠心病和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均有反相应变节段,改变成像角度,室壁彩色分布亦发生变化。结论SI和SRI受角度和应变长度影响,实际应用中应注意切面和取样部位的选择及仪器的设置。  相似文献   
20.
双腔右心室的超声特征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经手术证实的28例双腔右心室超声结果。诊断符合率64.3%(18/28),漏诊,误诊为室间隔缺损7例,法乐氏四联症3例。双腔右心室合并畸形以室间隔缺损多见。文中讨论分析了超声特征、漏诊、误诊原因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