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7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80篇
内科学   222篇
皮肤病学   47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951篇
预防医学   81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107篇
  8篇
中国医学   175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目的探讨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关联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从内蒙古包头市7~13岁的蒙古族儿童中选取232例,其中116例肥胖儿童为肥胖组,116例健康儿童为正常体重组。检测两组对象的生化指标,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APN SNP+45(T/G)位点多态性。结果 (1)肥胖组和正常体重组FPG、TG、LDL-C和HDL-C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间APN SNP+45(T/G)位点GG型、TG型、TT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3.79%、56.03%、30.17%和6.90%、42.24%、50.86%,两组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肥胖组APN SNP+45(T/G)位点的TG+GG基因型与TT型相比,其TC、TG、LDL-C和FPG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体重组中,TG+GG基因型与TT相比,TC、TG、HDL-C、LDL-C和FPG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N SNP+45(T/G)多态位点与包头市蒙古族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育龄期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行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对生育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2月—2018年2月北京大学医学部第一附属医院行LEEP且有生育要求的CIN患者160例为观察对象,同时选取同期就诊于本院有生育计划的健康妇女21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分娩方式、围生儿结局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人为因素的剖宫产率及阴道分娩术助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流产率、非人为因素的剖宫产率无差异(P0.05);观察组发生早产、胎膜早破、低出生体质量儿比例高于对照组,CIN Ⅲ级患者LEEP术后的流产率、早产率、胎膜早破率及低出生体质量儿率高于CIN Ⅰ级、Ⅱ级患者,术后至妊娠间隔时间12个月患者流产率、早产率及阴道分娩助产率高于妊娠≥12个月(P0.05);两组间剖宫产率及低出生体质量儿率未见差异(P0.05)。结论:CIN患者行LEEP术并不影响分娩方式,但会增加早产、胎膜早破及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率。CIN级别越高患者更易产生不良妊娠结局。延长LEEP术后妊娠间隔,可降低CIN患者的流产率、早产率及阴道分娩助产率。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肛周化脓性汗腺炎( hidradenitis suppurativa,HS)诊断分期及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及肛肠科的肛周HS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结合临床Herley 分期,观察MRI显示的HS病灶分布与严重程度。结果: 10例患者中Herley Ⅰ期6例,Ⅱ期 4例,Ⅰ期患者MRI表现为局灶性炎症及脓肿,未见窦道。脓肿见于肛周(83 %),之后依次为臀区(50 %)、前会阴区(33 %)。Ⅱ期患者MRI表现为皮下组织炎症、脓肿及窦道,窦道未侵犯肌肉、肛管,未见窦道相互连接。4例患者中窦道见于肛周(100 %),前会阴区(25 %),臀区(25 %),坐骨直肠窝(25 %),臀沟(25 %)。脓肿见于肛周(100 %),前会阴区(50 %),臀区(50 %),坐骨直肠窝(25 %),臀沟(25 %)。本组患者MRI表现与临床分期一致。结论: MRI检查可明确肛周HS病变范围及深度,确定Herley 分期,为肛周HS的诊断、治疗及疗效判定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目的基因DKK3及CDKN2 A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各时期的甲基化水平,以及DNA甲基化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发生及发展的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例AML患者初发时,完全缓解时及复发时DKK3,CDKN2A基因甲基化水平.另追踪16例AML患者各时期DKK3,CDKN2A基因甲基化水平.结果:对照组中DKK3及CDKN2A基因甲基化检出率分别为8.3%(1/12),0%(0/12);初发组50例AML患者中DKK3及CD-KN2A基因甲基化检出率分别为88.0%(44/50),58.0%(29/50),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缓解组31例AML患者中DKK3及CDKN2A基因甲基化检出率分别为25.8%(8/31),9.7%(3/31),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复发组16例AML患者中DKK3及CDKN2A基因甲基化检出率分别为75.0%(12/16),56.3%(9/16),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在各FAB分型中,DKK3及CDKN2A基因甲基化检出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追踪16例患者中,DKK3基因甲基化初发组与缓解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1),缓解组与复发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1),缓解组与复发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初发组与复发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CDKN2A基因相对表达量,初发组与缓解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1),初发组与复发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KK3、CDKN2A基因甲基化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发展过程及预后监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5.
66.
先天性二叶主动脉瓣畸形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7例住院治疗的先天性二叶主动脉瓣(CBAV)临床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心功能不全21例(78%),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E)12例(44%),与其它心血管畸形并存7例(26%).IE为CBAV的主要死亡原因.本文认为,并发IE或存在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时外科换瓣术为CBAV治疗的根本措施,结果还提示,CBAV一旦心功能失代偿发展迅速,准确掌握外科治疗指征及尽早手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7.
目的分析氯沙坦合用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病例为我院收治的8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对照组给予单纯氯沙坦治疗,治疗组给予氯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对比两组接受治疗前后的血压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之前两组血压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压要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4%。两组治疗8周后的有效率对比,治疗组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4例,观察组仅出现1例。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采用氯沙坦联合氢氯噻嗪联合治疗,不仅能实现较好的降压效果,提高治疗有效率,而且能降低不良反应出现。  相似文献   
68.
69.
目的在结肠镜检查中运用二次进镜观察乙状结肠的方法,研究乙状结肠腺瘤性息肉检出率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0年12月1~31日经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镜中心行结肠结检查的1 800例患者,随机抽取900例患者进行乙状结肠的二次进镜观察,分析乙状结肠单次进镜与二次进镜的腺瘤性息肉检出率情况。 结果1 800例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中,共832例患者检查结肠腺瘤性息肉,其中乙状结肠单次进镜共检出乙状结肠腺瘤780枚,乙状结肠二次进镜共检出乙状结肠腺瘤1 080枚。 结论在本研究中,乙状结肠二次进镜可提高乙状结肠腺瘤性息肉检出率,对降低发展为结肠癌的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0.
目的 研究灵芝多糖对HepG2细胞诱导的肝癌小鼠肠道菌群及其菌群代谢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HepG2细胞构建肝癌小鼠模型,将21只造模成功的肝癌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灵芝多糖(GLP)和益生菌处理组,每组7只,另选择正常小鼠7只作为对照组,给予药物处理组动物GLP或益生菌灌胃,另两组采用生理盐水灌胃,连续干预2 w。采用镜检法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DGGE)检测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及其脂肪酸代谢产物水平。结果 肝癌小鼠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数量分别为(2.3±0.5)×1010 CFU/g、(12.2±2.2)×109 CFU/g、(3.9±1.5)×107 CFU/g和(5.0±1.2)×1010 CFU/g,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94±0.18)×1010 CFU/g、(3.49±0.66)×109 CFU/g、(1.12±0.11)×107 CFU/g和(0.57±0.06)×1010 CFU/g,P<0.05],GLP干预组小鼠肠道上述菌群分别为(1.1±0.1)×1010 CFU/g、(6.5±1.1)×109 CFU/g、(1.8±0.2)×107 CFU/g和(1.5±0.1)×1010 CFU/g,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GLP处理组小鼠肠道菌群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分别为(7.2±1.1)S、(4.8±1.1)H和(1.0±0.2)E,显著高于模型组【分别为(5.7±1.2)S、(3.4±0.5)H、(0.7±0.1)E,P<0.05】;GLP干预组小鼠肠道菌群乙酸、丙酸、正丁酸和D-乳酸水平分别为(37.9±3.3)mmol/L、(3.9±0.2)mmol/L、(2.3±0.3)mmol/L和(0.2±0.0)g/L,与模型组【分别为(26.8±3.2)mmol/L、(1.8±0.4)mmol/L、(1.8±0.2)mmol/L和(0.5±0.1)g/L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肝癌小鼠肠道菌群出现了失调,而应用GLP可能帮助改善机体肠道微生态紊乱状态,其意义还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