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2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86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02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61篇
内科学   128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57篇
外科学   146篇
综合类   1532篇
预防医学   270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490篇
  1篇
中国医学   1868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232篇
  2010年   273篇
  2009年   282篇
  2008年   328篇
  2007年   389篇
  2006年   440篇
  2005年   475篇
  2004年   444篇
  2003年   373篇
  2002年   376篇
  2001年   156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 毫秒
51.
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研究—附400例资料分析   总被引:43,自引:4,他引:39  
杨春波  黄可成 《中医杂志》1994,35(7):425-427
脾胃湿热是临床常见病证。为了探讨脾胃湿热(以下简称湿热证)的临床意义和现代含义,福建省中医脾胃学说研究会于1992年组织了临床协作研究,现将结果初步报告如下:1 研究方法1.1 观察对象:为在中医内科门诊和病房治疗的患者,按本会制定的湿热证诊断标准和要求,对各种病证进行临床调查。  相似文献   
52.
基于通用中间件接口服务器的远程医疗信息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共享平台的设计中,提出一种构建通用中间件接口服务器实现多家医院信息系统HIS与PACS的无缝连接方案。着重介绍了DICOM中间件、HL7消息中间件、生态识别和PKI技术在系统集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3.
复方SZ滴眼液对实验性半乳糖白内障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复方SZ滴眼液对实验性半乳糖白内障的防治作用。方法:以民间验方为基础、以水蛭(SZ)为主要成分,配制成SZ滴眼液;并在SZ滴眼液的基础上配制成富含锌和维生素C的复方SZ滴眼液。用SD大鼠复制D-半乳糖白内障模型。将实验分成3组:①生理盐水对照组;②SZ组;③复方SZ组。用FS-3V裂隙灯显微镜动态观察各组动物晶体混浊情况,并于实验第15d测定各组晶体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GSH)和可溶性蛋白(SP)的含量。观察并比较两种滴眼液对半乳糖白内障的防治作用。结果:复方SZ组和SZ组大鼠晶体混浊的速度均较对照组慢、程度也较轻;复方SZ组大鼠晶体混浊的速度较SZ组慢、程度也较SZ组轻。晶体抗氧化指标测定显示,复方SZ组和SZ组晶体的SOD、GSH-Px和GSH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复方SZ组晶体的SOD和GSH-Px又较SZ组高。各组晶体SP含量无显著差异。结论:SZ滴眼液和复方SZ滴眼液均具有较好的延缓和减轻半乳糖白内障的作用,复方SZ滴眼液较SZ滴眼液的作用更明显。其机理可能与复方SZ滴眼液较SZ滴眼液更富含微量元素锌和维生素并具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54.
幽门螺旋杆菌对慢性胃炎患者胃窦黏膜内G、D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幽门螺旋杆菌 (HP)对慢性胃炎胃窦黏膜内G、D细胞的影响。 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法 ,观察正常人、HP- 组和HP+ 组慢性胃炎患者胃窦黏膜内G、D细胞的数量 ,G D细胞的比值以及G、D细胞接触的百分率。 结果 G细胞数量在 3组中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HP+ 胃炎组D细胞显著减少 ,与其他 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而G D细胞比值增高 ,G、D细胞接触的百分率下降。 结论 HP可抑制胃窦D细胞生长抑素的合成和D细胞的增殖 ,从而可能减少D细胞对G细胞胃泌素分泌的抑制。  相似文献   
55.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阿魏酸钠 (SF)对实验性氧化损伤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 (LEC)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调控。方法:将SD大鼠双眼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过氧化氢 (H2O2)组、吡诺克辛 (PS)组和SF组。无菌操作摘除眼球并在手术显微镜下分离晶状体,使晶状体孵育在 300μmol·L-1H2O2 培养液中复制LEC凋亡模型,同时加入终浓度为 5mmol·L-1的SF,置二氧化碳培养箱共同孵育 2 4h。取晶状体前囊膜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1)正常SD大鼠LEC中BCl-2和Bax均有表达,BCl-2表达较Bax表达强。 (2)H2O2 组BCl-2表达显著下调,Bax表达显著上调 (Ridit检验,P <0.01);BCl-2 /Bax比率下降。(3)与H2O2 组比较,SF可明显上调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 (P <0.01),BCl-2 /Bax比率上升。 (4)PS与SF的调节作用相似,但SF的作用强于PS(P <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SF调控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可能是SF抑制LEC凋亡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56.
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阿糖胞苷纳米粒,研究其体内外释药特性。结果表明阿糖胞苷纳米粒体外释药规律符合双指数方程,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与阿糖胞苷注射剂相比,t1/2β和MRT延长,CL降低,表明阿糖胞苷纳米粒可显著延长阿糖胞苷在体内存留时间,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  相似文献   
57.
部分腓骨短肌腱转位修复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为部分腓骨短肌腱转位修复下胫腓联合分离术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30侧成人下肢标本,对腓骨短肌腱进行形态学观测.结果在踝关节平面上1cm处,腓骨短肌腱上长(12.5±2.2)cm,下长(9.5±1.0)cm,腓骨前后径为(2.1±0.5) cm,胫骨前后径为(3.4±0.4)cm,胫、腓骨前缘之间距离为(2.8±0.4)cm,腓骨短肌腱距腓骨外缘(1.3±0.3)cm,胫骨内缘距离腓骨外缘(5.3±0.4)cm.结论 部分腓骨短肌腱转位修复下胫腓联合分离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8.
肩锁关节脱位治疗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盛敏  林斌 《解剖与临床》2007,12(1):68-70
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常见的肩部运动损伤,约占肩部损伤的12%.目前临床多采用Rockwood分型[1]:Ⅰ型,肩锁韧带扭伤,喙锁韧带完整,肩锁关节保持稳定;Ⅱ型,肩锁韧带断裂,喙锁韧带扭伤,常引起半脱位;Ⅲ型,肩锁关节囊及喙锁韧带均完全断裂,喙锁间隙较正常增加25%~100%;Ⅳ型,为Ⅲ型伴喙锁韧带从锁骨撕脱,同时伴有锁骨远端向后移位进入或穿出斜方肌;Ⅴ型,为Ⅲ型伴锁骨自肩胛骨喙锁间隙垂直方向移位较正常增加100%~300%,锁骨位于皮下;Ⅵ型,为Ⅲ型伴锁骨外侧端向下脱位,位于喙突下,此类型较为少见.  相似文献   
59.
辨证治疗肠激惹综合征86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肠激惹综合征 (IBS)是胃肠道最常见的功能性疾病 ,西医对本病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疗法。笔者针对本病“肝郁脾虚、气滞肠道”这一主导病机进行分型施治 ,自 1 998年 3月至 2 0 0 0年 3月共治疗 86例 ,获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86例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 3 1例 ,女5 5例 ,年龄最小 2 0岁 ,最大 5 6岁 ,病程 6个月至2 0 a。中医分型 :肝郁脾虚 ,气滞湿阻型 5 1例 ;肝郁脾虚 ,气郁化热型 3 5例。诊断标准按 1 986年全国慢性腹泻学术讨论会制定的标准。1以腹痛、腹胀、腹泻及便秘等为主诉 ,伴有全身性神经官能症状。 2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60.
通过对小儿阳气特点的探讨,认为小儿阳多阴少乃是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需要,而阳气郁遏往往成为小儿疾患常见的原因,通阳法通过使郁遏之阳气得以舒展、畅通,宣泄、从而达到阳通阴和,重新获得阴阳平衡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