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1篇
基础医学   38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30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运动神经移位寄养促进二期神经修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运动神经移位寄养提高二期神经修复术疗效的可行性,为其进一步应用于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取SD大鼠16只,体重200~250 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两组(n=8):肌皮神经延期修复组(A组),单纯剪断左侧肌皮神经,造成肱二头肌失神经支配模型,6周后行肌皮神经修复;神经移位寄养二期肌皮神经修复组(B组),剪断左侧肌皮神经后即刻将胸内侧神经分支的近端移位寄养于肌皮神经的远端,6周后结束寄养关系行二期神经修复术.两组大鼠右侧不作处理,为对照.二次术后6、12周分别定期观察比较左上肢屈肘功能和肱二头肌恢复情况,行肌皮神经最大诱发动作电位潜伏期和波幅的检测,并测量肱二头肌湿重、肌纤维横截面积以及Na -K -ATP酶的活性,比较神经修复后两组各项指标恢复率.结果 二次术后4周,B组左前肢可观察到届肘梳理毛发的动作,A组6周才偶见左前肢屈肘梳理毛发.二次术后6周,A、B组最大诱发动作电位潜伏期恢复率分别为187.25%±1.97%和155.96%±3.02%,波幅恢复率分别为46.25%±4.63%和51.21%±2.13%,肌湿重恢复率分别为55.14%±1.99%和74.18%±1.82%,肌纤维横截面积恢复率分别为49.97%±1.71%和55.05%±1.64%,Na -K -ATP酶活性恢复率分别为65.81%±2.24%和71.08%±1.53%;二次术后12周,A、B组最大诱发动作电位潜伏期恢复率分别为145.36%±3.27%和129.83%±8.36%,波幅恢复率分别为51.84%±5.02%和75.22%±2.78%,肌湿重恢复率分别为77.92%±1.73%和84.51%±1.34%,肌纤维横截面积恢复率分别为61.04%±2.68%和78.75%±3.69%,Na -K -ATP酶活性恢复率分别为71.94%±1.65%和84.86%±1.81%.两组在各时间点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神经移位寄养可使失神经的肌肉保持良好状态,促进二期神经修复术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2.
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是关节置换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为1%~3%,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1,2]。目前,治疗PJI的标准术式为人工关节二期翻修术,包括第一阶段取出人工假体,进行彻底清创、植入含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并在术后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第二阶段待感染控制后,植入新的人工关节[3]。本文报道1例多重感染合并髋臼严重骨缺损患者的诊治过程,针对PJI的病原诊断和重建骨缺损等治疗难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患者术前术后护理,重点讨论颈部体位放置,以预防术后“再关门”;负压引流管引流液量及质的观察;术后功能锻炼和出院指导。结果:30例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2例无改善,全组平均恢复67.5%(按颈椎病脊髓功能评分法),3例术后出现并发症亦及时发现并做了特殊护理。结论:良好而细致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64例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各有32例。对照组32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肢体肿胀消退时间以及肢体肿胀程度。结果:两组患者通过相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肢体消肿时间为(4.02±1.83)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肢体消肿时间为(6.72±2.81)d,两组患者的肢体消肿时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恢复率为87.5%,对照组患者恢复率为46.86%,对比两组的肢体肿胀程度,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四肢骨折术后的肢体肿胀患者的康复实施相应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膝关节假体治疗股骨远端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完成的13例行骨肿瘤切除并膝关节假体置换的完整病例资料,总结围手术期护理经验。结果 13例病人随访4~30个月,膝关节活动功能优9例,良4例。未发生感染及假体松脱。结论瘤段切除假体置换是膝关节区域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 ,术前准备、术后护理、正确有效的功能锻炼是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6.
目的克隆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p27^kip1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其腺相关病毒载体,为进一步研究骨肉瘤的基因治疗建立一个平台。方法从人正常胎盘组织中提取总RNA,RT—PCR获取p27^kip1基因(ORF)cDNA序列,并将其克隆至腺相关病毒载体pAAV—MCS,构建人p27^kip1基因腺相关病毒载体。结果人胎盘组织抽提总RNA,并通过RT—PCR获得目的基因ORF,经TA克隆后,将目的基因连人pAAV—MCS中,送测序结果无误。结论成功构建的重组质粒pAAV—MCS—p27^kip1将为进一步研究p27^kip1蛋白的生物学效应提供基础,为p27^kip1基因应用于骨肉瘤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R)54基因的表达与骨肉瘤生物学行为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检测3种人骨肉瘤细胞(MG-63、Saos-2、U-2 OS细胞)和正常人成骨hF-OB1.19细胞中GPR54 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4例骨肉瘤和12例骨软骨瘤组织中GPR54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比较不同骨肉瘤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结果:在人骨肉瘤MG-63、Saos-2、U-2 OS细胞和正常人成骨hF-OB1.19细胞中,GPR54mRNA表达水平均较高,各组细胞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0.87±0.05)、(0.88±0.07)、(0.88±0.08)、(0.86±0.05),P>0.05]。骨肉瘤MG-63、Saos-2、U-2 OS细胞侵袭、迁移细胞数逐渐降低[(61.00±7.15)vs(32.40±5.36)、(18.10±3.21)个,P<0.05或P<0.01]。人骨肉瘤组织中GPR54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骨软骨瘤组织(81.82%vs 41.67%,P<0.05)。GPR54蛋白阳性表达的骨肉瘤患者平均生存期明显短于GPR54蛋白阴性表达的患者[(27.39±6.05)vs(40.33±4.88)月,P<0.05]。结论:GPR54基因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增高,且与患者临床生存期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同种异体骨髓基质干细胞(MSC)移植对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SAN-FH)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45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三组:空白组、每组各15只。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第1、3周马血清10ml/kg耳缘静脉注射,于第5周腹腔注射醋酸泼尼松龙7.5mg/kg,1次/d,连续3d;空白组,第1、3周生理盐水10ml/kg兔耳缘静脉注射,于第5周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1次/d,连续3d。治疗组于第6周行MSC移植。第10周测血清中TNF-α水平。结果治疗组兔血清TNF-α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偏低(P〈0.01)。结论MSC移植使兔SANFH模型血清TNF-α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清理配合OA护膝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10月~2007年10月对71例(80膝)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进行膝关节镜下清理术(A组)和膝关节镜下清理术结合OA护膝配带(B组)两种方法治疗,术后随访6~12月,术中及术后第6个月抽取关节液,观察关节滑液中的白细胞介素1p(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变化,并采用相关标准记分以确定两组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本组病例术后6个月随访时,A、B组满意度分别为87.6%和72.6%,A组明显优于B组。症状功能评分比较,与术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关节液中IL-1和IL-6含量水平比较,与对照组比较,术前P〉0.05,术后P〈0.05;各组自身前后比较,P〈0.01。结论关节镜下清理并配合OA护膝配带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90.
目的为前臂后外侧中段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测:①前臂后皮神经走行与分布;②前臂后外侧中段穿支与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间的吻合关系。另在1侧新鲜标本上进行摹拟手术设计。结果①前臂后皮神经主干行于前臂背侧,约在指伸肌与尺侧腕伸肌之间下行达腕背部,分布于前臂后外侧1/3区域;②营养血管为多节段、多源性,其中前臂后外侧中段穿支的位置相对恒定,在指伸肌与桡侧腕短伸肌的肌间隙、旋后肌与拇长展肌之间(肱骨外上髁下12.5~15.8cm范围内)穿过深筋膜至皮下,并分出众多的细小血管与前臂后皮神经的神经旁和神经干血管链的分支密切吻合,在指伸肌与桡侧腕短伸肌之间形成顺沿肌间隙和前臂后皮神经纵轴的血管丛。结论可以前臂后外侧中段穿支为蒂形成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前臂、腕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