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72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473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278篇
预防医学   98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24篇
  1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32(IL-3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52例RA患者,根据活动度积分(DAS28)分为高活动组(DAS285.1)55例、中低活动组(2.6≤DAS28≤5.1)52例和缓解期组(DAS282.6)45例。选取同期60例非RA结缔组织病患者作为非RA组,选取同期6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五组研究对象血清IL-32、TNF-α水平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的IL-32、TNF-α基因相对表达量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高活动组PBMC中IL-32、TNF-αmRNA相对表达量和血清IL-32、TNF-α水平最高,其次为中低活动组;非RA组的血清TNF-α水平高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P0.05),缓解期组、非RA组和对照组PBMC中IL-32、TNF-αmRNA相对表达量和血清IL-3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组和对照组血清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血清和PBMC中的IL-32、TNF-α水平与RA患者的病情指标均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RA患者表现为外周血IL-32水平的显著升高,其水平与其疾病严重程度和活动性程度指标具有相关性,提示了IL-32可能在RA的活动性增强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作为评价RA病情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CT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在诊断冠心病的效果及其与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疑似冠心病患者123例,分别行CTA和CAG检查,记录患者冠脉狭窄情况及CRP值,评估患者冠脉狭窄情况。探讨冠脉CTA的诊断价值。结果 CAG检出狭窄冠脉286支,CTA检出狭窄冠脉278支,CTA检查其灵敏度为95.80%,特异度为94.74%,阳性预测值为98.56%,阴性预测值为85.71%。对冠脉CTA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软斑块组(CT值≤60 HU)患者CRP值明显高于混合斑块(60 huCT值130 HU)组和钙化斑块(CT值≥130 H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CTA具有较高的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度,与金标准冠脉造影检出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相当,且CRP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判断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甲状腺微小癌以及甲状腺微小良性的结节性病变,在使用常规高频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的检测方式下声像图的特征,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8例患者,作为为研究对象。对其超声弹性成像声像图以及高频超声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超声弹性成像比较与常规超声检测在灵敏度、特异度等方面效果要明显,二者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TMC诊断中,常规高频超声(67.3%),超声弹性成像准确度(84.6%),后者高于前者,但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MC良恶性鉴别诊断中,超声弹性成像准确度和灵敏度方面比常规检测效果好,超声弹性成像TMC良恶性鉴别诊断中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渐进多焦点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10月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5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7例和对照组76例。对照组配戴常规单焦点框架眼镜,观察组配戴渐进多焦点镜,比较2组青少年近视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近视度数控制有效率为93. 51%,高于对照组的77. 63%(P <0. 01);治疗后,2组眼屈光度低于治疗前,眼轴长度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5);远近隐斜度及AC/A率均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渐进多焦点镜的效果较好,可改善及控制近视度数,提高其生活及学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老年患者的疗效。方法 120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采用高、中、低剂量的胺碘酮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悸、胸闷等症状和动态心电图的变化,并监测三组患者用药后的血药浓度峰值。结果三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82.5%、80.0%、80.0%,三组患者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A组患者的血药浓度峰值明显高于B组和C组,且B组高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胺碘酮要根据临床实际疗效,调整负荷量和维持量,以最小的维持量求得最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6.
目的:分析心电图结合超声心动图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90例慢性肺源心脏病患者,均进行心电图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结果:超声心动图结合心电图阳性诊断率明显比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诊断率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结合心电图对右心扩大30.00%及右心衰诊断阳性率36.67%、S-T段降低30.00%、aVR导联R/Q≥1为35.56%,明显比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诊断率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使用心电图结合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和单一使用超声心动图或心电图相比,其诊断准确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糖代谢异常的发病特点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94例,分为合并糖尿病组(T2DM)39例,并合糖调节异常组(IGT/IFG)51例,合并糖代谢正常组(NGT)61例,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组(SHG)43例。所有患者均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出院前3~4d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OGTT结果分为4组,比较各项临床指标。【结果】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约占总数的2/3,糖代谢紊乱组(T2DM、IGT/IFG、SHG)的血糖数据显著高于NGT组,其血脂紊乱的特点以高甘油三酯、低HDL-C为主要特点,而NGT组则以高总胆固醇、高LDL-C为特点。T2DM及IGT/IFG组冠脉造影示多支病变,弥漫性血管病变多见。【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并糖代谢异常者发病率明显升高,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38.
玻璃体切除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由糖尿病引起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高达17%,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占我院眼后节患者的8%。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玻璃体手术及激光视网膜光凝的开展,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复明率,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甲基泼尼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疗效及对冠状动脉的影响。方法 68例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给予丙种球蛋白常规治疗,观察组3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甲基泼尼松龙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症状消退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炎性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退热时间、颈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黏膜充血消退时间、手足肿胀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后3周、3个月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分别为11.8%、2.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4%、17.6%(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白细胞计数、血沉和C反应蛋白均发生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沉和C反应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基泼尼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能够加快患儿的恢复,减少冠脉损伤,减轻炎性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0.
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随着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和抗肿瘤机理的深入研究,使化疗中的联合用药在抗瘤治疗上取得新的进展。目前临床上应用≥2种药物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案是提高抗肿瘤疗效的有效途径,单一的药物化疗以及单一的治疗手段其临床疗效并不满意,而在联合化疗方案中,≥2种化疗药物的给药时序不同,所产生的抗肿瘤效果往往有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