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胫骨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胫骨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钛制弹性髓内钉技术治疗儿童胫骨不稳定骨折16例.结果 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4、8、12、24、48周定期摄X线片复查,骨折均获得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周.术后无感染,未发生骨不连、畸形愈合和骨骺损伤.无下肢短缩、内外翻畸形等并发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钛制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胫骨干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全髋翻修术后假体脱位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采用后方关节囊重建方法对行后外侧入路全髋翻修术后假体脱位的防治作用。方法:本组45例(47髋)经后外侧入路行全髋翻修术的患者,男20例,女25例;平均年龄65岁(55-78岁)。术中将后方关节囊与外旋肌群分别重建固定于前上方原先切开的关节囊断端和大转子顶端的软组织处,回顾性分析术后假体脱位率及脱位的风险因素。股骨假体和髋臼假体均翻修29例(31髋),更换内衬5例(5髋),髋臼、股骨翻修的分别是10例(10髋)和1例(1髋)。第1次翻修的有29例(30髋),第2次翻修的有15例(16髋),第3次翻修的有1例(1髋)。X线评估包括翻修前后下肢长度,髋臼位相,股骨偏心距、前倾角和假体松动。临床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结果:45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7年,除1例感觉前方不稳外,无髋关节感染及脱位发生,该例X线片示髋臼假体过度前倾但无脱位发生。术后所有患者双下肢基本等长,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股骨偏心距和前倾角基本恢复至初次手术前水平。髋臼、股骨假体发生松动各1例。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9.13±15.53)分升至末次随访的平均(83.59±6.93)分(P〈0.05)。按Harris功能评分标准:优36髋,良5髋,可5髋,差1髋。结论:在假体安放正确、软组织张力恢复满意基础上,后方关节囊及外旋肌群重建有助于降低后外侧入路全髋翻修术后假体脱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arthroplasty,THA)后假体脱位仍是仅次于假体松动的主要并发症。其发生率在初次置换病例组达2%~11%,而在翻修病例高达25%,大约33%的再脱位患者需要行手术治疗[1],而其中仅有60%的翻修病例得到满意的稳定性[2]。脱位潜在的影响因素很多,手术中关节周围软组织破坏过多是其主要原因之一,这正日益被外科医生所重视。本文就近年来髋关节囊韧带对髋关节的稳定作用及THA中关节囊韧带修补重建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髋关节囊韧带的解剖功能[3]附着于髋关节骨结构的关节囊有助于限制股骨头相对于髋臼的位移,而可允许复杂的…  相似文献   
14.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生物力学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假体脱位是仅次于无菌性松动的失败因素之一。其发生率在初次置换病例组达2%~11%,而在翻修病例将翻2倍。再脱位的病例中有1/3需要行翻修手术,其中仅有60%获得稳定。脱位的影响因素包括关节周围软组织完整性损伤、肌乏力或不均衡、撞击、患者不利的髋关节活动,不适当的假体位置和方向以及假体力学设计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股骨止点定位和隧道角度与术后膝关节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分析自2006年1月至2009年5月行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术的47例患者,男32例,女15例;年龄19~51岁,平均35.3岁。在末次随访时摄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并记录以下指标:移植物在股骨止点上的位置,股骨隧道在冠状面与内、外髁连线及矢状面与股骨干轴线的夹角。根据IKDC评分,38例>90分,9例<90分。通过对两组的比较,分析各项指标与膝关节功能的相关性。结果:IKDC评分>90分的38例股骨止点位于Blumensaat线后16.21%~53.82%,平均(29.73±4.31)%;<90分的9例股骨止点位于Blumensaat线后27.18%~72.34%,平均(46.61±3.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分的38例股骨隧道中心线与膝关节线夹角33°~67°,平均(49.5±4.72)°;<90分的9例41°~81°,平均(67.6±3.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分的患者股骨隧道中心线与股骨干长轴的夹角11°~45°,平均(31.3±5.12)°;<90分的9例为23°~56°,平均(41.2±5.6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股骨止点定位和隧道角度与术后膝关节功能关系密切,故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时应尽量选择前内侧入路解剖重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内侧支撑螺钉(medial support screw,MSS)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6年6月至2009年11月,我院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68例,并将其分为2组:-MSS组39例,仅以锁定钢板固定;+MSS组共29例,除以锁定钢板固定外还使用内侧支撑螺钉.应用统计学方法评价两组术后的影像学指标和肩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7.4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6个月.+MSS组和-MSS组中分别发生内固定失效1例和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所有内固定失效均出现在术后12周内.2组的丢失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而肱骨头内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6).根据Constant肩关节评分标准评定:+MSS组和-MSS组的优良率分别为79%和62%,2组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锁定钢板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另以内侧支撑螺钉在肱骨头内下方获得支撑,可有效地维持骨折复位,增加骨折固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Ⅱ期翻修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Ⅱ期翻修手术治疗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和临床体会,以及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采用Ⅱ期翻修手术治疗17例(17髋)髋关节疾患,男7例,女10例;年龄43~75岁,平均58.5岁。17例患髋均有不同程度疼痛;关节液或假体周围组织细菌培养,11例阳性,6例阴性;术中所有患者假体周围组织病理检查发现急性炎症;8例出现与假体相通的窦道;15例血沉增快,15例C反应蛋白增高;17例X线片有骨融解、假体松动及骨膜反应等表现。所有病例采用Ⅱ期翻修手术治疗,Ⅰ期手术彻底清创,取出假体,以含万古霉素的骨水泥假体临时旷置,术后静脉输入抗生素4周后,改为口服抗生素6周。术后定期复查血沉和C反应蛋白,待结果正常后再Ⅱ期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结合手术前后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Ⅱ期翻修手术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2~35个月,平均19.5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关节假体位置正确。Harris髋关节评分从术前平均(39.3±5.6)分提高到末次随访的平均(84.4±10.3)分(t=15.86,P0.01)。结论:Ⅱ期翻修手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具有疗效良好、安全可靠等优点,其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提供一种可靠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O’BrienIII型桡骨近端骨骺损伤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0月至2009年11月,采用弹性髓内钉治疗19例儿童急性O’BrienIII型桡骨小头骨折,男13例,女6例;年龄6~12岁,平均8.3岁;伤后至手术时间平均3.5d(2~7d)。采用Métaizeau评定标准评定术后复位情况,采用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法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7个月。未出现感染、TEN断裂及顶破皮肤等并发症。术后Métaizeau评价结果,优7例,良10例,中2例。术后3个月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86.6±6.3)分,较术前(47.3±5.1)分提高(t=139.17,P=0.0002);优7例,良9例,一般3例。结论: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O’BrienⅢ型桡骨近端骨骺损伤具有疗效良好、创伤小、固定可靠等优点,为儿童O’BrienⅢ型桡骨近端骨骺损伤治疗提供一种可靠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toppa入路结合后方经皮钢板技术治疗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6月至2011年7月,采用Stoppa入路重建钢板固定骨盆前环骨折结合后方经皮重建锁定钢板固定骨盆后环骨折的技术治疗16例C型骨盆骨折患者,男11例,女5例;年龄22~59岁,平均38.8岁.按照Tile分型:C1型10例,C2型4例,C3型2例.采用Tometta评估标准评定骨折复位情况,采用Majeed评分标准评定术后功能情况.结果:16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4~13个月,平均7.3个月.手术时间80~140 min,平均100 min.术中出血量200~500 ml,平均280 ml.骨盆骨折的愈合时间为12~16周,平均14周.骨折复位按照Tometta评估标准:优9例,良6例,可1例.术后功能评定按Majeed评分标准:优9例,良5例,可2例.结论:Stoppa入路重建钢板固定骨盆前环骨折结合后方经皮重建锁定钢板固定骨盆后环骨折技术治疗C型骨盆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操作安全、并发症少、固定牢靠、可早期活动的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非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假体固定界面骨整合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假体粗糙面和界面压配下,非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假体固定界面初始稳定性以及对骨长入,继发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Mimics软件模拟髋关节置换术重建人工髋关节三维可视化模型.构建假体柄-骨界面摩擦系数为0、0.15、0.40及1.00,代表不同的假体表面粗糙程度;根据实际操作,构建假体柄-骨界面压配为0、0.01、0.05及0.10 mm,选择人体45%步态相模拟人体攀爬楼梯工况,计算并比较骨-假体界面的微动以及相对应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界面压配为0.05 mm情况下,摩擦系数为0、0.15、0.40和1.00相对应的假体-骨界面正向压力分别为230、231、222和275 MN,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加,正向压力总体趋势变化不大;界面的相对滑移量分别为0.529、0.129、0.107和0.087 mm,表明两界面之间的相对滑移量不断减少.摩擦系数为0.40情况下,界面压配为0、0.01、0.05及0.10 mm相对应的假体-骨界面摩擦力分别为56.0、67.7、60.4和49.6 MN,界面的相对滑移量分别为0.064、0.062、0.043和0.042 mm,说明随着压配量的增加,股骨假体与骨通道之间的正向压力呈下降趋势,摩擦力在压配量为0.01 mm时达到最大值,界面之间的相对滑移量则不断减少.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和骨组织之间存在骨改建、骨整合的动态过程,其程度决定了假体的远期使用效果.骨-假体界面的间隙和摩擦系数是决定骨假体界面骨整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