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65篇 |
免费 | 31篇 |
国内免费 | 2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5篇 |
儿科学 | 50篇 |
妇产科学 | 5篇 |
基础医学 | 41篇 |
口腔科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636篇 |
内科学 | 81篇 |
皮肤病学 | 20篇 |
神经病学 | 9篇 |
特种医学 | 33篇 |
外科学 | 196篇 |
综合类 | 317篇 |
预防医学 | 94篇 |
眼科学 | 46篇 |
药学 | 133篇 |
中国医学 | 272篇 |
肿瘤学 | 6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97篇 |
2013年 | 94篇 |
2012年 | 84篇 |
2011年 | 71篇 |
2010年 | 113篇 |
2009年 | 86篇 |
2008年 | 142篇 |
2007年 | 193篇 |
2006年 | 156篇 |
2005年 | 160篇 |
2004年 | 154篇 |
2003年 | 125篇 |
2002年 | 101篇 |
2001年 | 65篇 |
2000年 | 89篇 |
1999年 | 52篇 |
1998年 | 38篇 |
1997年 | 57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观察蟾毒灵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方法体外培养人胆管癌QBC-939细胞,运用MTT检测蟾毒灵对胆管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蟾毒灵对胆管癌细胞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激活型的Caspase3(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PARP的表达量变化。结果蟾毒灵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在一定浓度下表现出时间、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加;线粒体膜电位随蟾毒灵浓度增加,膜电位发生下调。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蟾毒灵处理QBC-939细胞48h后,Caspase3蛋白被剪接活化,激活型的Caspase3(Cleaved-Caspase3)表达量升高;同时,Caspase3的作用底物多聚聚合酶PARP的降解产物(Cleaved-PARP)表达明显升高,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蟾毒灵能够明显抑制人胆管癌QBC-939细胞的增殖,并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线粒体凋亡途径在蟾毒灵的抗癌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道手术并发症的同期或再次腹腔镜下处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17例腹腔镜胆道手术并发症经腹腔镜下处理的方法 和结果 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术中发现肝总管损伤3例,胆囊床肝中静脉损伤出血3例,胆囊管残端同缩和十二指肠损伤各1例;术后发现胆漏6例,胆囊床和胆囊动脉出血各1例,戳孔疝1例.该组病例均经同期或再次腹腔镜处理治愈,未增加腹部戳孔,术后平均住院3.7 d.胆管修复者平均随访7.7个月,无胆管狭窄发生.结论 腹腔镜胆道手术并发症,对已掌握丰富微创技术者,大多数能在腹腔镜下获得安全、有效处理.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胆总管探查术中医源性胆总管下端损伤的原因及处理。方法:6例胆管下端损伤中2例修补胆总管裂口,胆总管内置T管引流;2例因胆总管结石嵌顿并胆总管下段狭窄,行Oddi括约肌切开成形术,并将T管横臂经Oddi括约肌置入十二指肠;1例因胆总管损伤较重,在行胆道穿孔修补术后再行胆肠吻合术;术后发现的1例行腹膜后感染灶清创、胃造瘘、空肠造瘘、腹膜后引流术。结果:术后3例并发胰瘘,2例胃瘫,均治愈。1例并发腹腔感染者死亡。结论:不正确的胆总管探查是胆总管下端医源性损伤的常见原因,胆道探查术中金属探条极易损伤胆总管下端。术中及时发现损伤并对损伤部位进行合理有效的处理是改善病人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CD19+-cD25+、CD19+-CD25-B 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的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病史及头颅CT或MRI明确疾病诊断.抽取69例急性脑梗死、115例脑出血患者、41例正常对照者静脉血各4 mL,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9+-CD25+、CD19+-CD25-B淋巴细胞百分比,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含量,并结合不同的病程、不同影像学评分和不同的神经功能评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脑梗死和脑出血急性期CD19+-CD25+、CD19+-CD25-B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脑梗死急性期CD19+-CD25+B淋巴细胞百分比、IgG、补体C3含量均较恢复期及对照组显著增高(P均<0.05).脑梗死恢复期各项体液免疫指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影像学评分患者之间CD19+-CD25+、CD19+-CD25-B淋巴细胞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评分与各体液免疫指标间无相关(P均>0.05).结论 脑梗死与脑出血存在着同样的体液免疫功能改变.这种改变可能与应激、病变部位及病变范围有关.脑梗死病灶越大,体液免疫改变越明显;随着应激的消逝,体液免疫功能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997.
998.
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静脉回流的解剖与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10
目的探讨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远端蒂部结扎小隐静脉改善静脉回流的解剖学基础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17具成人尸体34条小腿标本小隐静脉解剖研究,对11例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于外踝尖上2.5cm、外踝后缘1.5cm处结扎小隐静脉(组2),与早期40例未在远端蒂部结扎小隐静脉(组1),就皮瓣瘀血肿胀及成活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小隐静脉于外踝尖上(2.5±0.4)cm、外踝后缘(1.4±0.2)cm汇合成小隐静脉干;于外踝尖上(3.5±0.5)cm发出一浅深静脉交通支。临床40例未在远端蒂部结扎小隐静脉(组1),15例(37.5%)出现明显的静脉瘀血和肿胀,5例(12.5%)有张力性水疱发生;而11例结扎小隐静脉(组2),2例(18.2%)出现一定程度瘀血和肿胀,无水疱出现。结论外踝尖上2.5cm、外踝后缘1.5cm结扎小隐静脉,能有效改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肿胀及成活质量。 相似文献
999.
1000.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新辅助化疗治疗的乳腺癌和84例未术前化疗的乳腺癌标本化疗前或术前和术后ER、PR的表达情况,比较两组ER、PR表达变化的差异。结果:新辅助化疗组ER、PR的阳性率分别从化疗前的51.67%、43.33%变为术后的71.67%、56.67%,而对照组基本没变化;新辅助化疗组ER、PR表达状态发生改变分别为26.67%、16.67%,表达强度改变为38.33%、43.33%,对照组ER、PR表达状态发生改变分别为3.57%、1.19%,表达强度改变为11.9%、11.9%,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新辅助化疗影响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并有可能上调激素受体表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