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21.
牵引疗法在激光腰椎间盘汽化减压术后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项新技术,近年在国内外已相继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自2004年8月至2005年5月采取PLDD治疗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认为PLDD存在总体有效率不高、复发率高的缺点。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采用PLDD术后结合腰椎牵引治疗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2.
章权  章建华  童培建 《中国骨伤》2014,27(4):283-286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方案中的应用疗效.方法: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在浙江省中医院骨伤科就诊,诊断为膝骨性关节炎需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术前口服塞来昔布,术中行膝关节腔周围注射,术后口服塞来昔布、硫酸吗啡控释片.试验组术后增加使用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每日1次.患者于术后24h开始做膝关节功能锻炼.记录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膝关节活动角度、不良反应等.结果:术后24、48、72 h及术后1周,试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分别为3.39±0.69,2.79±0.51,2.16±±0.52,1.07±0.57,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80±0.86,3.22±0.58,2.53±0.54,1.38±0.52.术后24、48、72 h及术后1周、2周,试验组患者的膝关节被动活动角度分别为(30.67±3.65)°,(39.17±3.96)°,(47.83±4.86)°,(93.67±7.30)°,(107.67±7.51)°;术后72 h及1、2周主动活动角度分别为(29.83±5.33)°,(78.33±8.24)°,(95.17±5.94)°;均高于对照组的(28.67±3.92)°,(36.83±4.25)°,(45.17±5.17)°,(89.83±7.25)°,(103.17±7.37)°和(24.17±10.26)°,(73.83±9.07)°,(91.33±7.42)°.试验组19例膝部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环形瘀血性压迹,5例出现局部水泡.结论:将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可以降低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促进术后膝关节功能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外踝钩钢板及松质骨空心拉力钉治疗A、B型双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双踝骨折病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外踝钩钢板、内踝松质骨空心拉力钉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并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术后32例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 w~16 w。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无伤口感染、皮缘坏死、内固定松动断裂、钢板外露等并发症发生。临床疗效对踝关节功能评分:优24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3.75%。结论:外踝钩钢板及松质骨空心拉力钉内固定治疗A、B型双踝骨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4.
目的:评价超早期间歇充气加压(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治疗预防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超早期组和术后组,各40例,其中超早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67~86岁,平均(76.4±13.27)岁;术后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68~89岁,平均(75.8±12.71)岁。超早期组为术前3d开始使用IPC,术后组术后当天开始使用IPC。分别测定患者术前第3天,术后第3、7、14天血清D-二聚体(D-D)浓度。术前第3天,术后第3、14天通过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患者DVT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出血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第3天血清D-D浓度及双下肢DVT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早期组术后第3、7天血清D-D浓度分别为(351.00±104.34)、(412.31±106.95)μg/ml,比术后组(419.34±145.38)、(509.16±146.05)μg/ml低;术后第14天,两组患者血清D-D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DVT发生率分别为7.5%、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4天术后组DVT发生率为22.5%,高于超早期组。结论:与术后开始使用IPC相比,超早期使用IPC在不增加老年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出血量的情况下可降低患者术后血清D-D浓度水平,并能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5.
7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对72例(74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相关问题进行随访和分析。结果49例(50髋)获得8-89(38.8±18.6)个月的随访,23例失访。49例随访期内3例死亡,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人工髋关节脱位3例,假体无菌性松动3例,髋臼磨损2例。无术后感染病例。按照Harris髋评分系统对未翻修的45例(46髋)进行评分:优25髋,良12髋,中6髋,差3髋。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疗效确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完善术后康复,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可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6.
兔髓核与纤维环细胞生物学特性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同时建立兔髓核细胞与纤维环细胞体外培养模型,比较两者生物学特性差异。方法:新西兰大白兔5只(2~3kg,雌雄不限),无菌条件下分离髓核及纤维环,酶消化法联合组织块法含15%FBS的DMEM/F12(1∶1)培养液培养,当细胞90%融合后进行传代培养。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测细胞形态,台盼蓝染色测定细胞活力,甲苯胺蓝和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分析比较髓核细胞与纤维环细胞形态、活力、增殖的差异。结果:原代及第1代髓核细胞和纤维环细胞形态上无明显差异,第2代髓核细胞开始有空泡出现。髓核细胞较纤维环细胞贴壁时间晚、细胞活力低;原代髓核细胞从第9天开始增殖速度较纤维环细胞慢(P<0.05)。结论:纤维环细胞的细胞活性明显高于髓核细胞。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可能是由髓核发生衰退引起,从而局部生物力学改变,导致纤维环破裂等组织结构的改变及功能的丢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