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报告1例骨盆平滑肌肉瘤术后致直肠阴道破裂病人的护理过程,护理重点是术前做好输尿管护理及肠道清洁,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完善切口引流,结肠造口,会阴皮肤及并发症护理;患者最终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32.
兰俊  陈其昕  沈金明  杨迪  阎亮  董顺斌 《中国骨伤》2007,20(10):634-634
随着脊柱外科的发展,腰椎前路手术治疗腰椎骨折逐渐被推广,其不同于后路手术的并发症也逐渐为人们所知,我们在前路手术治疗腰椎骨折病例中,有3例并发腰疝,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52岁,L2骨折脱位不全瘫,双下肢肌力Ⅱ级。行后路复位内固定、前路L2椎体次切钛网植入术。后路手术取后正中切口,于L1、L3植入椎弓根钉进行复位;前路手术取左侧T12肋骨下腰部斜切口进入腹膜后,暴露L2椎体并次切,植入钛网。术中出血约1500ml。术后腹胀持续3周,5个月后双下肢麻木好转,肌力恢复为Ⅳ级。术后6个月发现左腰部切口后端位置包块,大小约5cm×4cm,上界达左侧第12肋下缘,内界到骶棘肌旁,包块质地软易于还  相似文献   
33.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骨原发恶性肿瘤,20世纪70年代以来,化疗大大提高了骨肉瘤患者的生存率;新辅助化疗的开展,不仅对微转移灶有效,同时使原发灶变小、边界清楚,有利于保肢手术的进行。目前90%的肢体骨肉瘤可以选择保肢手术,同时保肢手术的技术也快速发展。现对保肢手术的几个热点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34.
毛建水  叶招明 《中国骨伤》2015,28(4):368-370
目的 :探讨距骨骨折类型和手术方式与骨折后坏死的关系。方法 :自2009年3月至2013年11月收治78例距骨骨折患者,43例随访2~5年,其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17~65岁,平均38.6岁。39例距骨颈损伤,4例距骨体损伤。根据损伤情况采取前内侧、前外侧及联合入路手术等方法治疗,受伤后6~48 h进行治疗。分析患者前期骨折类型以及手术方式与后期骨坏死发生概率之间的关系。结果:78例中43例获随访,19例发生距骨坏死,包括距骨颈Ⅰ型骨折2例,距骨颈Ⅱ型骨折5例,距骨颈Ⅲ型骨折5例,距骨颈Ⅳ型骨折5例,距骨体骨折2例(均为合并距骨颈骨折的患者)。共29例采取手术治疗,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患者发生距骨坏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距骨颈骨折较距骨体骨折更易发生缺血坏死,在距骨颈骨折分型中,Ⅲ、Ⅳ型发生缺血坏死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35.
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骨折的损伤特点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骨折的损伤特点,探讨治疗方法。方法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骨折11例,保守治疗1例(L1压缩性骨折者);手术治疗10例,其中前路手术减压内固定3例,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植骨7例。结果切口无感染,无脑脊液漏。1例T12L1骨折行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并植骨术(未行椎管探查或减压),麻醉苏醒后发现脊髓神经症状由术前的C级加重为B级;1例L3~5骨折伴马尾神经损伤行前路手术后第2天出现内固定松动、骨折椎再次移位,脊髓神经症状加重,再次行前路内固定取出和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植骨术。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个月~5年,平均(32±4.8)个月,手术患者中8例植骨于6个月获得融合,2例不能明确是否融合。后期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现象。脊髓神经损伤者除1例A级无改变、1例C级加重为B级(末次随访时为C级)、1例D级加重为A级外,其余3例有Ⅰ~Ⅱ级的恢复。9例无腰背痛,2例遗留轻度腰背部酸痛。结论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骨折患者宜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治疗。  相似文献   
36.
人工椎间盘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益奖  钱胜君  张宁  陈维善 《中国骨伤》2010,23(10):797-800
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是脊柱外科常见疾病,也是成年人腰痛和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观念认为腰椎融合术的临床效果是肯定的,但没有保留脊柱的生理运动功能,并且腰椎运动节段的融合加快了邻近节段椎间盘及小关节的退变。腰椎功能解剖学和生物力学领域深入的研究使得不同构造和材质的现代人工椎间盘装置的发展成为可能。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作为腰椎融合之外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另一合理的选择,目的是使退变椎间盘引起的疼痛得到长期缓解,重建椎间隙高度以保护神经组织,保留脊柱运动以避免晚期关节突关节及邻近节段的病变,恢复脊柱的运动学和载荷特性。本综述旨在阐释人工腰椎间盘的类型,该领域中的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分析假体植入带来的力学变化导致远端微动的原因,以利于进一步对假体设计和选材及假体临床效果等多因素进行理论分析.方法:通过数学力学推导,假设股骨和假体柄为完全结合的同心圆柱体,建立了一个相对完善的界面应力传递理论模型,获得了界面剪切应力和径向应力随Z位置变化的分布.结果:界面最大的剪应力发生在z=0处,即股骨颈的截面上,当z>0.1 m时剪应力非常小,即股骨柄远端剪应力非常小;界面的径向应力随股骨柄长度Z的增加而加大,当z>0.05 m时,径向应力几乎不变,即股骨柄远端的径向应力大.结论:股骨假体远端微动由径向应力引起.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胫骨上端原发骨肿瘤保肢手术中应用人工关节重建的价值、疗效、手术难点、注意事项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6例胫骨上端肿瘤保肢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患者均行腓肠肌内侧头转移, 无术后感染和肌瓣坏死; 1例患者发生胫前肌群坏死.平均随访48个月,5例骨肉瘤患者死于转移,其中1例局部复发后截肢.15例植骨患者所植骨质与宿主骨愈合,形成骨壳.Enneking功能评价得分为17~28分,平均25.1分.膝关节主动屈伸范围65~100度,伸直缺失5~25度.结论保肢手术中人工关节重建胫骨上端并发症发生率低,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9.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24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手术患者,根据手术时间分为A组(1周内手术)和B组(1周后手术)。根据损伤时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治疗后随访JOA评分,比较手术治疗前后A、B两组JOA评分增加幅度。结果所有患者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A组患者脊髓功能恢复程度比B组好。结论手术治疗效果明显,手术疗效与手术时机有关,伤后至手术时间越短,效果越好。只要术式选择合理、手术操作正确,前后路手术均能获得脊髓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恢复。  相似文献   
40.
目的: 采用体外微核法评价HA/ZrO2复合材料颗粒的基因毒性。方法: 按不同比例将羟基磷灰石与二氧化锆粉体混合在高温高压下烧结制备HA/ZrO2复合材料颗粒,纯HA和纯ZrO2颗粒作为对照。制备复合材料颗粒的悬液,分离和培养兔间充质干细胞。MTT法检测复合材料颗粒悬液对兔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促进作用,体外微核试验(MNT) 检测复合材料颗粒悬液对兔间充质干细胞的基因毒性。结果: MTT实验显示:纯HA和含HA的复合材料颗粒均对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有一定促进作用,而纯ZrO2颗粒对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没有促进作用,差异显著(P<0.05)。MNT实验显示:HA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差异显著(P<0.05); ZrO2组与阴性对照组比差异显著(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HA/ZrO2复合材料颗粒的基因毒性随着ZrO2比例和复合材料浓度的增加而增加,30%wtHA/70%wtZrO2在200 mg/L时具有显著基因毒性(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