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21.
骨科分离8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ecA基因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骨科分离的8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ecA基因,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机制,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12月骨科患者分离的8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耐药性分析,采用PCR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ecA基因。结果检出的8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发现,均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率为100.0%,而对青霉素、红霉素等敏感性较低,其中有46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阳性率达到57.5%,采用PCR方法检测发现46株MRSA携带mecA基因,而对34株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检测,发现有5株携带mecA基因。结论骨科MRSA分离率较高,而且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并且mecA基因PCR检测阳性与耐头孢西丁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意义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2.
以肌肉肿块为首发症状的结节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多系统器官受累的肉芽肿性病变,好发干肺部和胸内淋巴结,心脏、肝脏、皮肤、眼眶、神经以及骨骼肌肉系统等其他部位也偶有累及,约占10%。2000年10月至2004年1月,我院收治以小腿肌肉内肿块为首诊,病理证实为结节病患者4例,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3.
范顺武  陈意磊 《中国骨伤》2012,25(7):535-539
<正>下肢是成人骨折的常见部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髋关节周围骨折的发生率逐步上升。与此同时,城市化、公路交通和建筑业的繁荣伴随着意外事故的增加,使得下肢长骨骨干骨折、粉碎性骨折、开放骨折等高能量创伤更为常见,骨科医生面临更大的挑战。下肢骨折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恢复肢体力线、促进愈合、恢复关节功能与行走。大部分下肢骨折很难通过保守治疗获得满意的临床结果而需要手术固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自控微动带锁髓内钉(AMLN)内固定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方法:对16只山羊两侧股骨干横断截骨,分别采用AMLN和Gross-Kempf (GK) 钉固定,术后7、14、28和56 d分批处死,行组织学观察和生物化学测量。 结果:(1)AMLN钉固定组骨外膜骨痂,桥梁骨痂能早期加速形成,并逐渐形成连接骨痂和封闭骨痂,使皮质骨松化,骨痂不断长入,骨折修复与塑形提早实现,明显优于GK钉固定。不同愈合期骨痂的定量分析表明,两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2)AMLN钉固定组的骨痂胶原、不溶性胶原、钙、磷含量均高于GK钉固定组(P<0.05)。 结论:AMLN钉固定符合“弹性固定准则”,骨折端间歇生理性动应力的产生与传导,较好解决了应力遮挡与应力传导的平衡问题,骨折边愈合边塑形,加速了骨折愈合进程。  相似文献   
25.
严盈奇  范顺武  黄悦 《中国骨伤》2010,23(11):810-813
目的:比较外侧改良切口与传统"L"形延长切口两种不同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分别采用外侧改良切口与传统"L"形延长切口治疗的36例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其中外侧改良切口组(A组)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38.1±9.1)岁;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8例,Ⅲ型9例,Ⅳ型2例;伤后至手术时间(10.5±1.7)d。传统"L"形延长切口组(B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38.4±7.3)岁;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7例,Ⅲ型9例,Ⅳ型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10.6±1.8)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①手术时间、失血量、切口长度、植骨例数;②术后第1天VAS疼痛评分;③切口愈合情况;④Maryland足部评分;⑤术后影像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15个月,平均11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植骨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失血量A组(94.0±9.5)ml、B组(109.9±13.7)ml,切口长度A组(6.8±1.1)cm、B组(15.7±2.2)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VAS疼痛评分A组(1.95±0.71)分、B组(3.65±1.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愈合A组1例乙级愈合,B组6例乙级愈合,均经延长换药时间愈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aryland足部评分、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改良切口与传统"L"形延长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总体疗效相当,但外侧改良切口具有切口较小、手术创伤小、切口并发症较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26.
目的:对比研究Wiltse肌间隙入路与经多裂肌入路术式,在单节段小切口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TLIF)术中,对脊旁多裂肌损伤程度的差别,为肌间隙入路术式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自2009年8月至2011年2月,应用小切口TLIF术治疗一组连续的单侧下肢症状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共46例。减压侧统一通过经多裂肌肌内入路,非减压侧随机分组,住院日奇数患者实施肌间隙入路,住院日偶数患者实施肌内入路。肌间隙入路组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36~74岁,平均(52.7±9.2)岁;L3,4病变1例,L4,5病变12例,L5S1病变9例。肌内入路组24例,男11例,女13例;年龄32~72岁,平均(51.8±8.7)岁;L3,4病变2例,L4,5病变14例,L5S1病变8例。记录两组病例的非减压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前及术后1、6、12个月VAS疼痛评分,比较两组差异。所有患者术后12个月进行MRI复查,并进行手术节段水平多裂肌净横截面积和T2信号强度比率测量,组内和组间比较两种术式多裂肌萎缩及脂肪化退变差异。结果: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原始病变、切口缝合时间无显著差别,而肌间隙入路组术中出血、皮肤切口至置钉完毕时间明显低于肌内入路组(P<0.01)。两组非减压侧,术前VAS分值无明显差别;而术后1、6、12个月,肌间隙入路组VAS分值明显低于肌内入路组(P<0.01)。组内配对比较和组间比较,肌间隙入路术后多裂肌净横截面积减小百分率和T2信号强度比率增加百分率均明显小于肌内入路术式(P<0.01)。结论:与肌内入路术式相比,肌间隙入路术式具有出血少、入路简单、置钉容易、对脊旁肌多裂肌损伤小和临床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7.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非等容血液稀释(acute non-isovolemic hemodilution,ANIH)对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血小板活化功能指标PAC-1(platelet activation complement-1)、P-选择素(P-selectin,CD62P)和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D-D)的影响。 方法:选择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分为ANIH 组和常规处理对照组;检测患者在麻醉诱导前、ANIH后30 min、术毕、术后1 d和术后3 d 静脉血PAC-1、CD62P、PLT和D-D水平。 结果:与常规处理对照组比较,AINH组患者麻醉诱导前PAC-1、CD62P和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均<0.5,P均>0.05);AINH后30 min、术毕和术后1 d PAC-1和CD62P水平均偏低(t均>2.5,P均<0.05);术后3 d PAC-1偏低(t=2.77,P<0.05),PLT较高(t=2.68,P<0.05),CD62P变化不显著(t=0.73,P>0.05);D-D在术后1 d和3 d偏低(t=11.12、11.67,P<0.05)。AINH患者组内各时间点与麻醉诱导前比较,ANIH后30 min PAC-1和PLT水平降低(t=2.27、19.30,P<0.05),CD62P和D-D水平升高(t=10.28、8.11,P<0.05);术毕PAC-1、CD62P和D-D水平均升高(t分别为4.31、5.86、19.70,P<0.05)且PLT下降(t=18.26,P<0.05);术后1 d PAC-1、CD62P和D-D水平均升高(t分别为2.82、5.12、15.37,P<0.05)且PLT水平下降(t=13.26 ,P<0.05);术后3 d PAC-1和PLT水平下降(t分别为2.15、14.67,P<0.05),CD62P水平升高,但差异不显著(t=1.27,P>0.05),D-D水平升高(t=13.30,P<0.05)。 结论:术前行ANIH能抑制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血小板过度活化,对抑制血栓形成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设计针对静脉血栓栓塞症出院患者的护理随访系统,观察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组建研究团队,基于护理程序设计结构化随访表单,构建静脉血栓栓塞症出院患者健康教育知识库,以医院信息系统为支撑平台构建结构化护理随访系统,于2018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统计运行期间各质量评价指标及随访结果.结果 截至2020年6月,随访静脉血...  相似文献   
29.
腰椎不稳和腰椎滑脱的相关问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范顺武  赵兴 《中国骨伤》2010,23(4):241-244
<正>腰椎不稳或腰椎滑脱是导致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之一。然而在临床上,有关不稳和滑脱的界定、两者之间的关系、影像学诊断、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滑脱的复位等  相似文献   
30.
目的:明确慢性腰痛对脊旁多裂肌净横截面积大小及脂肪化程度的影响。方法:2010年3月至2013年8月对门诊治疗的腰痛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最终筛选出31例符合非特异性慢性腰痛患者,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23~55岁,平均36.4岁。主要症状是反复腰痛,病程大于1年,X线、CT、MRI均未见明显异常。采用MRI成像测量同一病例先后不同时间点多裂肌净横截面积及T2信号比率的变化,再获取2次MRI检查时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分析先后2次测量多裂肌净面积及T2信号比率的变化与腰痛的病程、VAS、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的相关性,从而得出腰痛对脊旁多裂肌的影响。结果:同一病例第2次MRI检查多裂肌净横截面积明显小于第1次MRI检查,T2信号比率则明显高于第1次MRI检查(P<0.05).多裂肌净横截面积减小率与VAS评分、病程和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均呈正相关(P<0.001),而T2信号比率增加率与VAS评分、病程和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腰痛是脊旁多裂肌萎缩和脂肪化的重要原因,腰痛时间、程度和功能障碍程度均与多裂肌萎缩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