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8篇
  免费   217篇
  国内免费   74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77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570篇
内科学   98篇
皮肤病学   40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49篇
外科学   133篇
综合类   787篇
预防医学   660篇
眼科学   40篇
药学   550篇
中国医学   648篇
肿瘤学   7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246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288篇
  2010年   312篇
  2009年   248篇
  2008年   299篇
  2007年   317篇
  2006年   258篇
  2005年   246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故障现象因旧球管有放电现象而更换上新的球管,在进行手动校准 mA值时,各 mA档均正常.但在 OC上做 22mA档的 AXIAL,按下 AXIAL键后,立刻报错 AL- 111.此时,球管灯丝并未加热,旋转阳极也未起动.故球管不应该会过热.同时发现,除拉定位片时(用 22mA档)正常外,在做 Air Calibration 及 Off line scan 时,只要用到 22mA档,即报 AL- 111错.后换用 55mA档和 77mA档, AXIAL,OFF LINE SCAN,CALIBRATION都正常.而用到 110mA档时,按下 AXIAL键后,WAIT灯一直亮.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部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耐药情况.方法 对78例COPD患者肺部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及药敏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药物敏感性测定提示该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为14.9%,其次为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分别是24.8%和28.2%;对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阿米卡星、氨曲南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有较高耐药率,为48.5%~74.8%.结论 COPD患者肺部鲍氏不动杆菌感染与年老体弱,广谱抗菌药物及激素应用、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及呼吸机使用有关,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耐药严重,病死率高,应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33.
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职业技能的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高职生技能培养,从职业岗位内涵、实训教学资源、技能培训范围、技能训练方式方面拓展技能型人才培养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34.
曹锡利  金新 《医疗设备信息》2007,22(1):63-63,65
本文主要探讨对医院配电室和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消除安全隐患,间接地为医院创造效益。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究3.0T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参数与甲胎蛋白(alpha fetroprotein,AFP)的相关性及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月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同时,按照病情程度,将对照组的80例肝癌患者分为轻度组(n=23)、中度组(n=26)和重度组(n=21)。两组患者均进行3.0T磁共振观察患者的DKI参数,包括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vity, MD)、各向异性(anisotropy, FA)、径向扩散系数(radial diffusion coefficient, Dr)、轴向扩散系数(axial diffusion coefficient, Da),检测血清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观察3.0T磁共振DKI参数与AFP、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3.0T磁共振DKI参数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FA较高,Da、MD、Dr、AFP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组相比,重度组、中度组的FA参数较高,Da、MD、Dr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疾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P<0.05),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发现联合检测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能更高。结论 3.0T磁共振DKI参数与AFP具有相关性,对原发性肝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究妊娠高血压孕妇不同孕周的子宫动脉、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妊娠结局。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台州市立医院收治的98例妊娠高血压孕妇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期98例正常孕妇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在不同孕周子宫动脉、脐动脉的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血流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收缩期流速/舒张期流速(S/D)以及新生儿一般状况和妊娠结局。结果 对照组孕妇子宫动脉的RI、PI、S/D随孕周延长逐渐下降;观察组孕妇子宫动脉的RI、PI、S/D随孕周先上升后下降。观察组孕妇20~25周、30~35周子宫动脉的RI、PI、S/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妇30~35周脐动脉的RI、PI、S/D均显著低于本组20~25周(P<0.05);观察组孕妇30~35周脐动脉的RI、PI、S/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体质量、双顶径、头围、股骨长度及腹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的早产、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转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妊娠高血压孕妇在不同孕周子宫动脉、脐动脉的血流阻力均显著高于正常孕妇,对胎儿生长发育和妊娠结局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p53和c-Myc表达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30例成人DLBCL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53、c-Myc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p53和c-Myc均阳性表达占43.3%(13/30),p53和(或)c-Myc阴性表达占56.7%(17/30)。p53和c-Myc阳性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显著低于p53和(或)c-Myc阴性组,血清铁蛋白、白细胞介素-10均显著高于p53和(或)c-Myc阴性组(P<0.05)。p53和c-Myc阳性组患者的12个月总生存率显著低于p53和(或)c-Myc阴性组(23.1% vs. 82.4%,P<0.05)。结论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53、c-Myc表达能够预测DLBCL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预后,p53和c-Myc均阳性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HBsAg伴HBeAg双阳性孕妇的乙肝病毒(HBV)宫内感染阻断作用。方法将137例双阳性孕妇分为4组:A组从孕16周起注射HBIG,B组从孕20周起注射HBIG,C组从孕28周起注射HBIG,A、B、C 3组孕妇每次均注射HBIG200IU,并间隔4周1次,直至临产;D组作为对照组,不注射HBIG;出生后4组所有新生儿均于16h内和生后2周注射HBIG200IU,满月起按1、2、7月龄分别接种乙肝疫苗,并定期随访。结果新生儿出生时外周血测得HBsAg,A组与B组无显著性差别(P>0.05),A、B 2组与C组、D组以及C组与D组均有显著性差别(P均<0.05);经随访A、B、C、D 4组HBV宫内感染率分别为5.6%、5.3%、19.4%和48.5%,母婴传播阻断率A组与B组无显著差异(P>0.05),A组和B组均显著高于C组和D组、C组显著高于D组(P均<0.05)。结论对HBsAg伴HBeAg双阳性孕妇,选择孕20周开始注射HBIG比较合适,阻断率最高,能有效减少HBV宫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9.
目的 为饮片羚羊角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对羚羊角片及其伪品山羊角片的性状、显微、紫外光谱特征进行比较鉴别。结果 正品和伪品在性状、显微、紫外光谱特征方面均有区别。结论 本实验可为饮片羚羊角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0.
喻灿明  颜峰  丁志清 《新中医》2023,55(6):84-88
目的:观察复方伤痛胶囊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TC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50例OTC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2组均行PVP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止痛、吸氧、卧床制动、抗感染、抗骨质疏松、康复训练等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伤痛胶囊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前与术后3个月椎体前缘高度、椎体楔变角、椎体后凸Cobb角和骨密度。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7.33%,高于对照组89.33%(P<0.05)。术后3个月,2组椎体前缘高度均较术前增加(P<0.05),椎体楔变角、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减小(P<0.05);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椎体楔变角、后凸Cobb角均小于对照组(P<0.05);2组L2~4椎体、左股骨颈骨密度均较术前增加(P<0.05);观察组L2~4椎体、左股骨颈骨密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内,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00%,略高于对照组5.33%,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