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2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4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113篇
内科学   81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105篇
综合类   475篇
预防医学   34篇
药学   61篇
中国医学   401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王蓉  郭友花  指导:徐福 《新中医》2019,51(12):327-329
简版:徐福教授认为,呃逆之病有虚有实,但总为胃气上逆动膈之证;而龙虎升降法补泻兼施,可疏经通络、降逆止呃,又寓补于泻,补脾胃之虚损,调阴阳气血之盛衰。笔者从呃逆的病因病机及龙虎升降法的作用着手,辨经与辨证结合,阐述了运用龙虎升降法治疗呃逆的取穴方法、手法应用及治疗验案,可供临床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替普瑞酮对阿司匹林致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替普瑞酮对阿司匹林所致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008年至2010年在浙江省中医院心血管科住院的首次服用常规剂量阿司匹林的患者296例,随机分为两组.阿司匹林组166例,每日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阿司匹林+替普瑞酮组130例,在等同于阿司匹林组服用阿司匹林剂量的基础上,口服替普瑞酮舒50 mg/次,3次/d.分别观察两组患者3个月、6个月及1年后消化道症状和胃黏膜的损害情况.结果 阿司匹林组入组143例,阿司匹林+替普瑞酮组入组118例.服药3个月后阿司匹林组消化道症状的发生率为1.40%,与阿司匹林+替普瑞酮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x2=1.663,P=0.197).服药6个月后随访,阿司匹林组消化道症状的发生率为4.96%,与阿司匹林+替普瑞酮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x2=6.021,P=0.014).服药1年后随访,阿司匹林组消化道症状的发生率为20.15%,与阿司匹林+替普瑞酮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9%,x2=20.984,P=0.001).阿司匹林+替普瑞酮组随访6个月及1年后症状和胃镜积分与阿司匹林组相比明显降低(P值分别<0.05和0.01).阿司匹林组1年后症状和胃镜积分与6个月时相比明显增高(P值分别<0.05和0.01).结论 替普瑞酮对阿司匹林所致胃黏膜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长期服用常规剂量的阿司匹林会引起胃黏膜不同程度的损害,胃黏膜损害的发生会随着服药时间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根据现有的临床研究评价伊托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EMBASE、PubMed、Elsevier、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中有关伊托必利治疗F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并提取纳入研究的特征信息,计数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RR)值,计量资料采用加权均数差(WMD),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绘制漏斗图评定有无发表偏倚.结果 共有9项RCT符合纳入研究标准,2620例FD中有1372例接受伊托必利治疗,1248例接受安慰剂或其他药物对照治疗.伊托必利对FD患者的总体症状疗效、餐后饱胀疗效、早饱疗效的RR值分别为1.11(95%CI为1.01~1.21,P=0.02)、1.18(95%CI为1.04~1.33,P<0.01)、1.24(95%CI为1.01~1.53,P=0.04),均优于对照组,但在上腹不适疗效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eeds消化不良问卷(LDQ)积分疗效的WMD值为-1.38(95%CI为-1.75~-1.01,P<0.01)伊托必利伏于对照组.在安全性方面,伊托必利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各观察指标的漏斗图均基本呈现下宽上窄左右对称的图形,提示无发表偏倚.结论 伊托必利对于FD患者的总体症状、餐后饱胀、早饱、LDQ积分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ICU实施品管圈活动(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对机械通气意外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3年12月入住绍兴市上虞人民医院ICU中心的气管插管患者120例,在此期间,对患者进行QCC管理.另外选取此前半年内在该院ICU中心气管插管患者120例,患者未接受QCC管理.比较QCC管理实施后和实施前护理人员预防UEX的执行力和患者UEX发生率.结果:实施前预防UEX执行力的气管导管有效固定、患者四肢有效约束、护患有效沟通和气管插管刻度交接为13.3% (16/120)、15.0%(18/120)、16.7%(20/120)和14.2%(17/120),实施后分别为39.2%(47/120)、43.3%(52/120)、48.3%(58/120)和54.2%(65/120),实施前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前,共11例发生UEX,发生率为9.2%,而实施后,仅有9例发生UEX,发生率为2.5%,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中心实施QCC能有效降低机械通气UEX的发生,提升护理人员执行力,对住院治疗患者的护理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药物性肝损伤及免疫性肝损伤中表达谱的变化,并分析二者的差异。方法:利用lncRNA芯片技术分别检测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小鼠药物性肝损伤及刀豆蛋白A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肝组织的lncRNA表达谱,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达到均一化后,筛选出差异表达lncRNA并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肝脏组织比较,变化1.5倍以上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lncRNA被认为是差异表达的lncRNA;药物性肝损伤肝组织中变化1.5倍以上的共68条,其中升高1.5倍以上的共21条,降低1.5倍以上的共47条;免疫性肝损伤肝组织中变化1.5倍以上的共60条,其中升高1.5倍以上的共17条,降低1.5倍以上的共43条。所有的lncRNA中有8条lncRNA同时在2种肝损伤肝组织中上调,在药物性肝损伤肝组织上调的lncRNA中占38%,在免疫性肝损伤肝组织中占47%;有28条lncRNA同时在2种肝损伤肝组织中下调,在药物性肝损伤肝组织下调的lncRNA中占59%,在免疫性肝损伤肝组织中占65%。结论:与正常肝脏组织比较,药物性肝损伤肝组织和免疫性肝损伤肝组织中lncRNA表达谱均发生明显变化,且2种不同肝损伤肝组织比较,lncRNA表达谱也存在差异,提示2种肝损伤肝组织中这些同时上、下调的lncRNA可能参与了2种肝损伤之间相似或是相同的病理生理过程,而那些表达不同的lncRNA可能参与相对特异的肝损伤机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王氏止咳方"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呼吸内科门诊选择124例诊断为慢性咳嗽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用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口服"王氏止咳方"加减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97%,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94%,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王氏止咳方"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疗效明显,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陈改平  倪斐琳   《护理与康复》2021,20(5):99-100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是神经科广泛应用的一种X线检查微创技术,一般通过右股动脉置入导管,将造影剂经过的血管轨迹连续摄片,通过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具有准确、直观、动态、技术成熟等优点,为脑血管疾病的诊疗提供了直接依据[1 ].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解读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推荐方案(试行第四版)》,协助指导临床用药。[方法]从中医学理论角度,分析阐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因病机、分期分型及辨证论治。[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为湿邪与疫毒疠气合而为病,易耗气伤阴动血。浙江方案针对高风险人群推荐玉屏风散加减。针对肺炎患者分期分型论治,将其分为轻型-疫毒袭肺、普通型-疫毒郁肺、重型-疫毒壅肺、危重型-疫毒闭肺、恢复期-肺脾两虚,分别投以荆防败毒散、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葶苈泻肺汤、参附汤、香砂六君丸加减治疗。[结论]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推荐方案(试行第四版)》体现浙派中医特色,融入中医治未病思想,以期在疫情防治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26S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和骨髓瘤侧群(side population,SP)细胞的作用机制及其耐药性。 方法 在RPMI8226和SP细胞增殖以及生长周期和凋亡差异性研究基础上,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硼替佐米对2种细胞内信号通路PI3K/AKT/mTOR磷酸化水平的影响;通过硼替佐米耐药性研究,开展RPMI8226和SP细胞对硼替佐米耐药机制的探索。 结果 SP细胞48 h相对细胞活力(3.62±0.28)显著高于RPMI8226细胞(2.81±0.24,P=0.028);克隆形成能力结果显示SP细胞显著强于RPMI8226细胞(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硼替佐米增加了2种细胞S期、降低G2/M期,对RPMI8226的促凋亡率(51.23±5.35)显著高于SP细胞凋亡率(29.62±2.61,P=0.008)。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硼替佐米显著降低RPMI8226和SP细胞AKT、mTOR及4E-RP1磷酸化水平;耐药性结果显示SP细胞耐药相关蛋白P-gp、Caveolin-1(Cav-1)、Fatty acid synthase(FASN)及CYP3A4表达显著高于RPMI8226细胞。 结论 硼替佐米主要通过细胞凋亡和降低PI3K/AKT/mTOR信号蛋白磷酸化水平,发挥对RPMI8226和SP细胞的抑制作用;通过P-gp、Cav-1、FASN以及CYP3A4耐药蛋白发挥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浙江省高校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病情况及其与心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取浙江省两所高校学生,采用多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罗马Ⅲ成人功能性胃肠病诊断调查问卷(ROMEⅢ-DQ)及心理学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进行分析调查.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和t检验.结果 共调查浙江省高校学生1870名,FD患病率为5.78%;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7.53%比4.14%,x2=9.884,P<0.05);高校四年级学生FD患病率最高,各年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83,P<0.05).FD亚型中餐后不适综合征明显多于上腹痛综合征;FD患者与其他功能性胃肠病重叠以功能性排便障碍和功能性便秘最多.SCL-90调查中FD组各项因子评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FD在浙江省高校学生中有较高的患病率,心理因素与其发病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