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患者,男,72岁,因"腰痛1余年,加重伴左下肢放射痛4个多月"于2019年6月27日收住入院.患者1年前在挑担后出现腰部疼痛,疼痛无昼夜差异,夜间无潮热盗汗,无双下肢放射痛或麻木及间歇性跛行,无咳嗽咳痰、胸闷气急及腹痛腹胀,外院多次就诊对症治疗后腰痛症状缓解,4个多月前感腰痛症状加重,伴左下肢放射痛,久坐或长时间行走后...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马铃薯糖苷生物碱水凝胶静脉贴对化疗性静脉炎的防治作用以及对静脉局部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白细胞介素6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化疗性静脉炎模型,将48只新西兰兔用随机数字表分成6组造模,A组为对照组,B组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外敷,C组空白水凝胶静脉贴外敷,D1、D2、D3组分别为3种不同浓度的α-茄碱载药水凝胶贴剂外敷。观察静脉炎发生情况,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穿刺点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白细胞介素6表达水平。结果药物外敷组兔耳静脉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其中D3组静脉炎发生率75.00%,静脉炎评分8分,外敷效果最优。药物外敷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6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D3组效果优于其他组,低浓度及中等浓度组外敷效果优于空白水凝胶组而低于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组,高浓度组外敷效果优于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铃薯糖苷生物碱水凝胶静脉贴外敷防治兔耳缘静脉化疗性静脉炎效果显著,可改善局部炎性症状,有效控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6表达水平,且效果与浓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33.
楼宇梁  全仁夫  李伟  韩雷 《中国骨伤》2020,33(5):459-464
目的:探讨单节段或双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26例陈旧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2例,女14例,年龄58~72岁,平均65.6岁。骨折至手术时间(8.2±1.5)年。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单节段PSO组(A组)和双节段PSO组(B组)。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资料,通过比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影像学数据及术后并发症分析两种术式矫形效果,术前及末次随访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析临床疗效。结果:26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5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总引流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节段PSO组术后矫正角度为(33.3±9.4)°,矫正率为85.3%;双节段PSO组术后矫正角度为(41.0±13.5)°,矫正率为9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矢状面垂直轴(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及ODI、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节段PSO组出现圆锥损伤1例,经治疗后恢复;双节段PSO组无脊髓损伤并发症。单节段PSO组3例患者术中螺钉松动,双节段PSO组为1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例患者均使用骨水泥强化钉道后再次置入螺钉,随访未发现螺钉松动。两组患者均无脊柱前方血管及神经损伤、截骨未融合等并发症。结论:单节段PSO与双节段PSO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质疏松骨折伴后凸畸形均可取得较好的矫形效果和临床疗效。对于矫正角度>40°的患者,双节段PSO可提供更好的矫正角度,且安全性更好,但双节段PSO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更多。  相似文献   
34.
楼宇梁  全仁夫  李伟  费慧 《中国骨伤》2020,33(9):853-859
目的:观察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路O形臂CT导航长节段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接受OLIF联合后路O形臂CT导航长节段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5例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例,女12例;年龄55~73(62.2±5.3)岁。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椎弓根螺钉优良率及并发症情况;于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分别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评估;同期行脊柱全长站立位X线片,术后6个月行腰椎CT检查,观察冠状位侧凸Cobb角,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椎间隙高度,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椎间融合等情况。结果:患者OLIF手术时间(98.7±16.8)min,术中出血量(50.2±10.7)ml。后路O形臂CT导航长节段内固定手术时间(101.5±23.4)min,术中出血量(63.1±19.7)ml。总手术时间(200.2±40.2)min,术中出血量(113.3±30.4)ml。术后1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5(16.5±5.3)个月。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及ODI分别由术前的(6.8±1.6)分、(6.2±1.1)分和(64.6±10.4)%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的(1.4±1.0)分、(1.0±0.5)分和(15.8±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位侧凸Cobb角和SVA分别由术前的(20.3±13.5)°、(42.3±16.5)mm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的(5.5±3.1)°、(25.1±10.9)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L和椎间隙高度由术前的(25.8±8.2)°、(5.9±2.7)mm提升至末次随访时的(39.3±9.1)°、(10.9±1.2)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形臂CT导航置钉240枚,术中O形臂三维扫描优良率为96%(230/240)。术后6个月腰椎CT显示椎间融合器均骨性融合。1例患者术后出现左大腿前内侧疼痛,2例患者术后出现短暂的左侧屈髋无力,均在随后的随访中恢复。结论: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后路O形臂CT导航长节段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的早期临床疗效满意,具有微创、导航置钉准确、骨融合率高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为退行性脊柱侧凸的微创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35.
金波  胡云根  韩雷 《中国骨伤》2020,33(8):766-770
目的:建立正常膝关节及半月板三维有限元模型,较真实模拟膝关节及半月板的解剖形态及特点,通过初步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并阐释半月板的部分生物力学机制。方法:利用CT和MRI扫描一健康男性志愿者膝关节获得其图像信息,导入至Mimics 10.01及Geomagic Studio软件构建膝关节各组织结构三维模型,利用ANSA软件对结构模型进行组合建立完整的膝关节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最终建立了完整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最后将有限元模型导入到ANSYS软件中,设置材料属性、建立边界条件和施加载荷,进行有限元分析,验证模型有效性,并分析半月板的生物力学特性。结果:所建立的模型包含膝关节骨、关节软骨、半月板及主要韧带结构,能有效模拟膝关节及半月板的解剖形态及特点。内侧半月板接触面积为771.05 mm2,外侧半月板接触面积为634.31 mm2,内外侧半月板接触面积比为1.216。内外侧半月板的应力分布均匀,但内侧半月板所受应力高于外侧半月板,其峰值应力分别出现在内侧半月板后角及外侧半月板前角,其峰值应力为4.11 MPa。半月板最大位移位于其体部,内侧较外侧形变更大,最大位移形变值为0.33 mm。所获得的力学分析结果于文献相一致,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膝关节及半月板有限元模型具有有效性,可为半月板撕裂及半月板切除术等有限元分析研究提供有效的模型。所获得的有限元分析结果能够阐释半月板的部分生物力学机制,为临床半月板损伤和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倒置LISS(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钢板治疗累及股骨干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4例累及股骨干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患者,男16例,女8例;年龄35~81岁,平均62.5岁。受伤原因:交通伤8例,高处坠落伤3例,摔伤1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2 d,平均5.2 d;采用倒置LISS进行治疗,随访时拍摄股骨正侧位X线片。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疗效评价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结果:24例均获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16.2个月。手术时间(68.22±48.36)min,术中出血量(256.28±182.46)ml,住院天数(14.8±5.2)d。全部病例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8个月(3~8个月)。未发生深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骨不连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76.49±12.28,其中优15例,良6例,可3例。结论:倒置LISS钢板治疗累及股骨干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疗效满意,术后需严格随访,不应强调过早负重。  相似文献   
37.
胡云根  韩雷  方伟利  金波 《中国骨伤》2016,29(6):496-501
目的 :比较解剖型锁定钢板与Gamma钉治疗伴有外侧壁骨折的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和Gamma钉内固定治疗伴有外侧壁骨折的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AO 31A2.2-3.3)且随访超过12个月的患者44例。其中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16例,男6例,女10例;年龄32~83岁,平均56.5岁。采用Gamma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26~87岁,平均60.4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总失血量(术中+隐性失血)、住院天数,术后疗效采用PPMS(Parker Palmer mobility score,PPMS)及HSS(Harris hip score,HH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2个月。Gamma钉组手术时间低于解剖锁定钢板组;解剖锁定钢板组失血量(术中+隐性失血)及术中透视次数少于Gamma钉组;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首次完全负重时间解剖锁定钢板组较Gamma钉组延长;末次随访时Gamma钉组PPMS评分(7.50±1.78)与解剖锁定钢板组(6.82±1.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41,P=0.132);Gamma钉组HHS评分(83.25±11.18)与锁定钢板组(86.14±12.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23,P=0.243);Gamma钉术后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解剖型锁定钢板组。结论 :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伴有外侧壁骨折的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可避免外侧壁再次损伤,尤其对骨折严重粉碎、髓内钉操作困难患者,同Gamma钉相比术后髋关节功能无显著差异,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Gamma钉,不应强调过早负重。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第1跖趾关节融合结合Weil截骨或关节成形术治疗重度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重度拇外翻畸形患者(14足)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结合Weil截骨或关节成形术治疗。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44个月。术后患足外形均得到良好改善,13足拇外翻疼痛及跖痛消失,第2~5跖骨头下顽固性角化症、硬性胼底消失;1足出现第5跖骨外侧转移性跖痛,经垫前足减压垫缓解。术后患者跖趾关节有不同程度僵硬,经主、被动关节锻炼后,足趾活动度均有改善,未影响日常活动,患者步态及穿鞋要求均获得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患足AOFAS评分85.48分±2.97分,VAS评分2.41分±0.47分,HVA 14.93°±5.35°,IMA 9.68°±1.87°,各项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结合Weil截骨或关节成形术治疗重度拇外翻畸形,能明显改善前足外形,缓解前足行走疼痛,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3种不同类型微型皮瓣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或合并骨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33例手指软组织或合并骨缺损患者,男24例,女9例;年龄21~52(36.42±5.70)岁;软组织缺损面积:1.3 cm×1.8 cm~2.3 cm×4.2 cm。根据损伤程度、性质和患者意愿,其中15例(15指)行逆行掌背动脉穿支筋膜皮瓣,9例(10指)行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皮瓣,9例(9指)行游离第2趾末节趾骨复合皮瓣。观察患者术后皮瓣成活率和并发症情况,并采用Dargan功能标准评定手指功能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所有皮瓣均存活,供区和受区未发生深部感染情况,其中1例供区出现植皮部分坏死,1例供区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创面积极换药后愈合。33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16(8.34±1.28)个月。修复手指两点分辨觉为8~12(8.84±0.43) mm,患指皮瓣外形、质地、感觉功能均得到良好恢复;供区未见明显并发症。手指关节Dargan功能评价:优18例,良14,中1例。结论:3种微型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或合并骨缺损均可获得良好疗效。逆行掌背动脉穿支筋膜皮瓣无须吻合血管,操作安全、简单,成活率高。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皮瓣可同期切取其他多个穿支皮瓣分别修复缺损创面,瘢痕小且隐蔽。游离第2趾末节趾骨复合皮瓣能最大限度修复手指形态、功能,供区隐蔽。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