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03篇 |
免费 | 260篇 |
国内免费 | 20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0篇 |
儿科学 | 6篇 |
妇产科学 | 6篇 |
基础医学 | 378篇 |
口腔科学 | 67篇 |
临床医学 | 384篇 |
内科学 | 207篇 |
皮肤病学 | 8篇 |
神经病学 | 32篇 |
特种医学 | 17篇 |
外科学 | 33篇 |
综合类 | 1239篇 |
预防医学 | 116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543篇 |
中国医学 | 738篇 |
肿瘤学 | 8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53篇 |
2021年 | 74篇 |
2020年 | 78篇 |
2019年 | 75篇 |
2018年 | 28篇 |
2017年 | 65篇 |
2016年 | 90篇 |
2015年 | 77篇 |
2014年 | 114篇 |
2013年 | 123篇 |
2012年 | 178篇 |
2011年 | 210篇 |
2010年 | 274篇 |
2009年 | 313篇 |
2008年 | 336篇 |
2007年 | 316篇 |
2006年 | 305篇 |
2005年 | 377篇 |
2004年 | 217篇 |
2003年 | 186篇 |
2002年 | 102篇 |
2001年 | 66篇 |
2000年 | 68篇 |
1999年 | 8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微波杀灭口腔石膏模型上白色念珠菌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微波炉杀灭石膏模型上白色念珠菌的效果,为快速杀灭石膏模型表面的真菌提供依据.方法 试验菌为白色念珠菌ATCC(10231),染菌后放入美的牌家用箱式微波炉,选用不同功率档和不同时间进行实验.结果 输出功率700W×55%时,5 min即可杀灭白色念珠菌,700W×100%时3 min亦可杀灭白色念珠菌,而低功率档700W×17%作用7 min也不能够全部杀灭石膏模型表面的白色念珠菌.结论 微波能有效杀灭石膏模型上口腔白色念珠菌,但要保证一定的微波功率和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72.
口腔是人体细菌、病毒等多种病原微生物寄居数量最多的部位,在口腔修复治疗过程中,如果口腔石膏模型不经消毒则易造成交叉感染。口腔石膏模型消毒的方法很多,不同消毒方法对其精确性的影响不同,进而影响口腔修复的质量。本研究旨在探讨微波消毒对口腔石膏模型精确度的影响。1材 相似文献
73.
74.
目的探讨组织中S期激酶相关蛋白2(S-phase kinase-associated protein2,Skp2)mRNA的表达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c-erbB-2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41例乳腺癌患者瘤体及癌旁正常组织中Skp2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瘤体石蜡切片中ER和c-erbB-2的表达情况。结果瘤体组织中Skp2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同时与ER表达以及临床分期、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有关(P<0.05),与c-erbB-2表达、远端转移和局部复发无关(P>0.05)。结论Skp2mRNA异常表达与乳腺肿瘤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5.
76.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护理照护的价值日益凸显。加强对护患沟通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特别是了解护患沟通的现状,探寻护患沟通的本质特征、影响因素及跨学科视角的差异,成为一个重要的护理学课题。通过对100个临床护患沟通真实案例的系统分析发现,当前护患沟通不畅问题仍普遍存在,突出表现为沟通意愿潜抑、沟通话题错位和沟通共识不足。护理人员的沟通技能欠佳、负性情绪困扰、人文素养欠缺、用于沟通的精力不足,以及患方的脆弱状态、知识文化水平限制、对护士信任度不够等都是造成护患沟通不畅的原因。从伦理、心理、法律的跨学科多视角分析,有利于丰富和发展护患沟通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也可为临床上改进护患沟通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77.
当归补血汤联合环磷酰胺抗肿瘤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汤对化疗药物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抗S180小鼠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将接种S180瘤细胞的小鼠分为荷瘤对照组、CTX组、当归补血汤(高、中、低剂量)+CTX组。给药10d,进行抑瘤率计算,以及外周血常规、骨髓有核细胞计数、脾脏、胸腺质量、肝肾功能、免疫球蛋白等的检测。结果当归补血汤联合CTX各组肿瘤生长明显低于荷瘤对照组(P〈0.01),当归补血汤高剂量+CTX组肿瘤生长低于CTX组(P〈0.05)。与荷瘤对照组相比,CTX组脾脏和胸腺指数、IgG、IgM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而当归补血汤高、中剂量+CTX组与CTX组相比,脾脏和胸腺指数、IgG、IgM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与荷瘤对照组相比,CTX组ALT升高,WBC、PLT和骨髓有核细胞计数降低;而当归补血汤高、中剂量+CTX组相对于CTX组,ALT降低,WBC、PLT和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升高(P〈0.05,P〈0.01)。结论当归补血汤对化疗药物CTX抗S180小鼠具有增效减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78.
GnRHⅠ,GnRHⅡ及其受体在人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Ⅰ,GnRHⅡ及其受体在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9例卵巢恶性上皮件肿瘤中GnRH Ⅰ,GnRH Ⅱ及其受体的表达并与22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作对照.分析GnRH Ⅰ,GnRH Ⅱ及其受体表达与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分化的关系.结果:①卵巢良性和恶性上皮性肿瘤中GnRH Ⅰ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4.5%,79.5%,恶性肿瘤中GnRH Ⅰ表达阳性率高于良性肿瘤.两者有明显差异.②卵巢良性和恶性上皮性肿瘤中GnRH Ⅱ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5.5%,100%,两者无明显差异.③卵巢良性和恶性上皮性肿瘤中GnRH受体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8%,53.8%,恶性肿瘤中GnRH受体表达阳性率低于良性肿瘤.④GnRH Ⅰ,GnRH受体表达率与恶性上皮性肿瘤组织学分级有关.其分级越高,GnRH Ⅰ,GnRH受体表达率亦越高.结论:GnRH自分泌调节系统与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的发生有关.并且Gn-RH Ⅰ及其受体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79.
目的 研究毛茛科白头翁属植物朝鲜白头翁Pulsatilla koreana根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反相硅胶柱,葡聚糖凝胶LH-20、大孔树脂柱、制备高效液相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解析和化学方法 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朝鲜白头翁根茎中得到11种化合物,分别为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Ⅱ)、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Ⅲ)、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Ⅳ)、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Ⅴ)、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Ⅵ)、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Ⅶ)、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Ⅷ)、齐墩果酸-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Ⅸ)、常春藤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Ⅹ)、常春藤皂苷元-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Ⅺ).结论 化合物Ⅲ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0.
目的 研究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针叶中紫杉烷类化学成分.方法 用色谱法分离,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1D 'NMR、2D NMR及FAB-MS)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东北红豆杉针叶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0β-羟基-2a,9a,13a-三乙酰氧基-5a-肉桂酰氧基紫杉-4(20),11-二烯(10β-hydroxy-2a,9a,13a-tri-acetoxy-5a-cinnamatetaxa-4(20),11-diene,Ⅰ)、7,13-二去乙酰基-9,10-去苯甲酰基taxchinin C(7,13-dideacetyl-9,10-debenzoyltaxchinin C,Ⅱ)、2-去乙酰基taxin B(2-deacetyhaxin B,Ⅲ)、7,9-二去乙酰基-5-去肉桂酰基紫杉宁J(7β,9a-dideacetyl-5-decinnamoyhaxinine J,Ⅳ)、2a,13a-二羟基-9a,10β-二乙酰基-5a-肉桂酰基紫杉-4(20),11-二烯(2a,13a-dihydroxy-9a,10β-diacetoxy-5a-cinnamatetaxa-4(20),11-diene,Ⅴ)、5-去肉桂酰基taxuspine D(5-decin-namoyltaxuspine D,Ⅵ).结论 化合物Ⅰ~Ⅲ,Ⅴ和Ⅵ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