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5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5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15篇
内科学   7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55篇
外科学   106篇
综合类   433篇
预防医学   137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441篇
中国医学   275篇
肿瘤学   4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目的 观察肿瘤引流区淋巴结(TDLN)细胞对自体瘤细胞体内杀伤作用.方法 将TDLN细胞分为3组进行培养:TDLN-Ⅰ组培养基中添加IL-2,TDLN-Ⅱ组添加IL-2+IL-4+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TDLN-Ⅲ组添加IL-2+IL-4+GM-CSF+自身食管癌细胞抗原(tAg).选择60只BALB/C裸鼠,用术中切取的食管癌组织块建立荷瘤裸鼠模型,将裸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IL-2组、TDLN-Ⅰ组、TDLN-Ⅱ组和TDLN-Ⅲ组,各6只,分别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IL-2及相应TDLN细胞.每周测量并记录一次裸鼠的肿瘤体积,5周后处死裸鼠取出移植瘤标本,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结果 实验的不同时间5组裸鼠肿瘤体积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020,P<0.01).进一步分析显示:空白对照组与IL-2组肿瘤体积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进行3、4、5周时TDLN-Ⅰ组、TDLN-Ⅱ组及TDLN-Ⅲ组肿瘤体积均较空白对照组及IL-2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DLN-Ⅰ组与TDLN-Ⅲ组间差异显著(P<0.05).各组肿瘤细胞凋亡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DLN-Ⅲ组的肿瘤细胞凋亡率最高为(39.1±1.5)%.结论 TDLN细胞在体内具有杀伤肿瘤细胞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功能,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治疗肿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72.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三椎体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三椎体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2009年4月收治的34例胸腰椎单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经伤椎5枚或6枚椎弓根螺钉固定三椎体,同时行单节段植骨融合.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12个月随访均行X线及CT检查,测量并比较Cobb角、伤椎前缘压缩率、椎管占位率,同时观察植骨融合及神经恢复情况.结果 伤椎置钉均顺利完成,术后无切口感染,未出现神经症状加重现象.所有患者获得12~18个月(平均14.6个月)随访,未出现内固定失败,植骨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12个月随访时,Cobb角由术前的12°~42°(26.5°±7.4°)矫正至0°~16°(5.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8,P<0.05).伤椎前缘压缩率由术前的20%~50%(70%±12%)恢复至86%~100%(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9,P<0.05).椎管占位率由术前的12%~56%(38%±10%)恢复至0~1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9,P<0.05).脊髓神经功能除4例A级无变化,其余均较术前有1~2级恢复.术后12个月随访,脊髓神经功能A级4例,C级3例,D级3例,E级24例.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三椎体治疗胸腰椎骨折重建前中后三柱稳定,畸形矫正满意,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73.
1病例简介 患者,男,49岁,农民。因咳嗽,咳痰伴喘息、气短1年余,间断发热2个月,加重4d入院。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白色黏痰,量中等。伴喘息、气短。症状持续存在,多于上呼吸道感染(上感)、劳累后加重。体温37.5℃左右,自服感冒药后症状可缓解。11个月前受凉后喘息症状加重,夜间不能平卧入睡,2个月前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支气管慢性炎症。  相似文献   
974.
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无论应用何种内分泌治疗,其有效率总不能达到1 0 0%,即使E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总有一部分无效或治疗后复发,因此研究影响内分泌疗效的因素及其机制,对提高内分泌治疗的效果非常重要。目前的内分泌治疗主要机制是通过降低雌激素水平(芳香化酶抑制剂等)或阻断雌激素的作用(他莫昔芬)从而实现其治疗作用的。先前的研究已表明,雌激素的水平可影响他莫昔芬的疗效[1],本试验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细胞周期,从而进一步阐明雌激素影响他莫昔芬对乳腺癌细胞作用的可能机制。1材料和方法1.1材料1.1.1细胞系…  相似文献   
975.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鼻腔填塞宾格膨胀海绵对术后的影响.方法 对65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用宾格膨胀海绵填塞鼻腔,对照组22例用橡皮手指套内塞入凡士林纱条方法填塞鼻腔,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反应.结果 用宾格膨胀海绵填塞鼻腔较用橡皮手指套内塞入凡士林纱条方法填塞鼻腔的术后不良反应明显减轻.结论 宾格膨胀海绵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较为理想的鼻腔填塞物.  相似文献   
976.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术后结石复发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我院2008年4月至2010年5月收治ESWL术后复发性上尿路结石患者7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第1次复发49例,第2次复发14例,第3次复发8例,第4次复发3例,分别给予ESWL、经皮肾镜取石、腹腔镜取石、输尿管切开取石等治疗,同时测定结石理化性质及有关内分泌指标。结果与原发结石同侧者52例,对侧者22例;复发结石长径0.5—2.4cm;结石位于左肾23例,右肾17例,左输尿管15例,右输尿管19例。52例行结石理化分析,草酸钙结石34例,尿酸结石11例,碳酸钙结石3例,碳酸灰盐结石及磷酸镁胺结石4例。与原结石成分相同者43例;不同9例。结论上尿路结石ESWL术后复发有诸多因素,与细小结石残留、尿路感染、代谢性疾病有关。ESWL术后采取积极恰当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77.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行补救性PCI术后压迫止血方法.方法 将135例心肌梗死(AMI)患者分为三组,每组45例,A组、B组为溶栓失败后经桡动脉行补救性PCI术,C组行直接急诊PCI术,观察术后止血情况、压迫止血并发症.结果 A组止血成功率未下降,且穿刺部位出血、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B、C组少(P<0.05).结论 经桡动脉行补救性PCI术,术后适宜的压迫止血减压方法宜定为1.5h开始逐渐减压,每隔2h抽气1.5 ml,共6次,总计9 ml,术后10 h解除压迫器,止血效果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78.
目的观察神经肽Y(NPY)对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兴奋性突触活动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海马神经元体外原代培养,无镁细胞外液处理3h,建立稳定的海马神经元癫痫样放电模型,应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观察不同浓度NPY对海马神经元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EPSCs)的影响。结果 (1)体外培养12d的海马神经元轮廓清晰,折光性良好,彼此间广泛突触联系形成,适于神经元电生理试验。(2)癫痫组神经元sEPSCs发放频率(28.826±1.254HZ)高于对照组(1.296±0.241H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1μmol NPY组sEPSCs的频率为0.895±0.146HZ;1μmol NPY组频率为0.461±0.394HZ,与癫痫组(28.826±1.254HZ)相比,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1μmol NPY组的频率降低的程度小于1μmol NPY组神经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PSCs幅度各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NPY能够抑制癫痫神经元sEPSCs的频率,而不影响幅度,这为NPY基因治疗癫痫提供了电生理学证据。  相似文献   
979.
目的 探讨保留颈半棘肌肌止,颈3椎板切除,颈4~7“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椎管成形术,与传统术式相比是否具有同样的脊髓减压效果及减少患者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方法 2008年9月~2010年12月,2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接受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A组),25例患者行传统颈3~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作为对照组(B)组,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进行JOA评分,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并评估两组术后颈椎轴性症状严重程度,了解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恢复率,A组为(58.0士20.4)%,B组为(56.7士19.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有明显轴性症状患者的比例为14.3%,B组为4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颈半棘肌肌止,颈3椎板切除,颈4~7“锚定法”单开门推管扩大椎管成形术,与传统术式相比具有同样的脊髓减压效果,同时还减少了患者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80.
何磊  魏庆民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0):2283-2285
目的评价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急性肺栓塞(APE)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1年12月我院住院的APE患者共102例,均经过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确诊。根据血H-FABP测定值分为两组:阳性组:H-FABP≥10μg/L(n=26),阴性组:H-FABP<10μg/L(n=76)。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血气分析、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晕厥、死亡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体检发现存在紫绀、颈静脉充盈、存在P2亢进、肝大有压痛的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肺泡-动脉氧压力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右室功能指标:肺动脉压力、右心室内径、肺动脉内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FABP阳性组出现呼吸衰竭13例、休克5例,行机械通气者7例,30 d内死亡6例;H-FABP阴性组患者无一例出现休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无死亡病例。结论 H-FABP水平对于判断APE患者右室功能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其水平升高提示预后不良,有助于对APE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