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5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5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15篇
内科学   7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55篇
外科学   106篇
综合类   433篇
预防医学   137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441篇
中国医学   275篇
肿瘤学   4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探讨4种促炎因子在低龄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PM)患儿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和预后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2岁以下的PM患儿25例,其中普通PM组17例,重症PM组8例,同时选取对照组18例,入院后12 h内采集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和血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测定CSF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和IL-8的浓度。随访6个月,评估患儿的预后情况。 结果CSF IL-6和CSF IL-8诊断小儿PM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932和0.916,其诊断效能高于其他指标。重症PM组CSF中TNF-α、IL-1β、IL-6和IL-8水平均高于普通PM组的水平(P<0.05),普通PM组CSF促炎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在区分普通PM和重症PM的ROC曲线中,CSF TNF-α的AUC最大,当CSF TNF-α取截断值为70.4 ng/L时,其区分重症PM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4.1%。预后不良组CSF IL-6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轻度不良组,预后轻度不良组CSF IL-6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 结论CSF中的IL-6和IL-8可作为低龄儿童PM的早期辅助诊断指标。CSF中TNF-α水平有助于反映低龄儿童PM病情的严重程度。CSF中IL-6水平可能对PM患儿的远期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2.
本文对2019版《成人诊断性可弯曲支气管镜检查术应用指南》更新要点进行解读。根据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结合检查手段、检验水平以及内镜设备等方面的进展,2019版指南进行了全方位的更新及补充,主要内容包括:适应证的更新;抗凝药物的停用原则;术中镇静药物的选择;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新技术的应用;重症监护室支气管镜使用原则;支气管镜操作过程中的放射防护。通过对新指南的学习,有助于更规范的操作和更有效的诊断。  相似文献   
63.
2020年5月,国际胰腺病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ancreatology,IAP)联合美国胰腺协会(American Pancreatic Association,APA)、日本胰脏学会(Japan Pancreas Society,JPS)、欧洲胰腺俱乐部(European Pancreatic Club,EPC)就关键问题经过多次商讨后达成一致,发布了诊断性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EUS)在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管理中的作用共识。这是IAP联合多家胰腺协会共同发布的第一个关于EUS在CP诊疗方面的国际共识。该共识对EUS诊断CP的传统标准、日本标准、Rosemont标准、可靠性和影响可靠性的因素以及EUS诊断重症及早期CP的应用价值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共识为临床医生应用EUS诊断CP提供了国际适用准则,并阐明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领域,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本文对此予以解读。  相似文献   
64.
原发性肝癌是起源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三位,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1]. 目前临床对肝癌的治疗主要采取手术、放射治疗和药物化疗等方法.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5年复发率为61.5%,且能做手术切除的肝癌不足25%.  相似文献   
65.
目的 通过检测乳腺原位癌及浸润性癌组织中NIMA相关蛋白激酶Nek2、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2和细胞周期调节因子P53的表达,探讨其在乳腺癌的意义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plus两步法,研究86 例乳腺浸润性癌、1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20例正常乳腺组织NEK2、ERK2和P53的表达情况.结果 Nek2在三组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7.2%、50.0%和10.0%;ERK2分别为96.7%、80.0%和10.0%;P53分别为0.0%、40.0%和58.1%.Nek2与ERK2的表达呈正相关,ERK2与P53的表达呈正相关,NEK2与P53的表达呈正相关.Nek2蛋白和ERK2蛋白的表达均与患者发生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呈明显正相关,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物大小,月经情况,组织类型无关.而P53仅与组织学分级有关.结论 ERK2相关信号传导通路和Nek2、P53相关的细胞周期调节共同参与了乳腺癌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66.
肺淋巴瘤样肉芽肿的临床病理与分析二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淋巴瘤样肉芽肿病(PLG)的临床病理表现和治疗预后,提高对淋巴瘤样肉芽肿病(LyG)的认识。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经开胸肺活检确诊的2例PL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经验。结果 PLG为多系统疾病,主要累及肺部,其次是皮肤和中枢神经系统。X线是发现本病的主要手段,病理是确诊的主要依据。部分患者经化、放疗病情缓解。结论 PLG是一种少见的原发于肺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是一种与免疫缺陷和EB病毒感染有关的富含T细胞的B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复杂,总的预后差,Ⅲ级的患者需联合化疗。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左旋氨氯地平对阵发性房颤并高血压患者P波离散度(Pd)、左房内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房颤发作情况的影响。方法将阵发性房颤并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降压药物治疗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对照组给予坎地沙坦,随访1年,观察治疗前后Pd、左房内径、hs—CRP水平及房颤发作情况。结果至随访结束,在长期应用胺碘酮的患者中,对照组房颤复发17例,占81.0%,治疗组房颤复发22例,占95.7%,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22,P〉0.05)。未长期应用胺碘酮的患者,对照组、治疗组在7-12个月时房颤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t=2.823,P〈0.01;t=2.655,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4,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组的Pd、左房内径、hs—CRP均降低(t=4.025-13.546,P〈0.01),治疗后两组之间Pd、左房内径、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4-1.514,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可减少阵发性房颤并高血压患者房颤的复发,降低Pd、左房内径和hs—CRP水平,其效果与坎地沙坦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68.
目的:总结保留颈半棘肌肌止、C3椎板切除、C4~C7“锚定”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0月,共对74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保留颈半棘肌肌止、C3椎板切除、“锚定法”固定悬吊C4~C7椎板的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其中57例患者获得随访,男31例,女26例,年龄50~71岁,平均63岁.术前JOA评分4~11分,平均8.5±2.0分,颈椎活动度23°~49°,平均37.4°±10.3°,颈椎曲度指数6.0%~22.0%,平均(13.9±7.4)%.观察患者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复查颈椎X线片,测量颈椎曲度指数和颈椎活动度,观察颈椎曲度指数和颈椎活动度变化情况;末次随访时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JOA评分,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 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0~110min,平均70min.术中出血150~600ml,平均230ml.术中无脊髓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早期41例患者有颈痛,给予消炎镇痛治疗,术后3周内疼痛消失或明显缓解2例出现切口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并再次清创后切口延时愈合.9例有明显轴性症状,发生率为15.8%;6例出现C5神经根麻痹,给予甲基强的松龙、营养神经药物等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随访6~32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6个月颈椎曲度指数为4.2%~21.1%,平均(11.3±8.1)%,较术前丢失(2.9±2.4)%;颈椎活动度为18°~46°,平均28.2°±10.8°,平均丢失8.2°±5.1°.患者神经功能均不同程度得到改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0~17分,平均13.8±2.3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神经功能改善率为29.0%~77.3%,平均(57.0±19.7)%.末次随访均未发现“再关门”现象.结论:保留颈半棘肌肌止、C3椎板切除、“锚定法”固定悬吊C4~C7椎板的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可明显改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神经功能,手术操作简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阿替普酶与艾地苯醌联合用药对急性脑梗死(ACI)病人恢复情况和神经损伤指标及血栓素B2(TXB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ACI病人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病人采用阿替普酶和艾地苯醌联合治疗,对照组病人采用阿替普酶治疗,2组病人均治疗2周。比较2组病人的疗效和神经功能、预后、凝血功能及TXB2水平。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50/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0%(33/60)(P < 0.01)。2组病人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SS、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病人中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2组治疗前D-二聚体、TXB2和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D-二聚体、TXB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结论阿替普酶与艾地苯醌联合用药治疗ACI,病人的神经功能得到较好恢复,血液凝血指标及TXB2含量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