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8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86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55篇
内科学   83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211篇
预防医学   33篇
眼科学   52篇
药学   157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良性畸胎瘤是一常见的肿瘤,可存在于人体的不同部位,而其超声图像各异.本组对67例不同部位畸胎瘤的声像图特征与术后病理类型进行对照分析,探讨超声诊断畸胎瘤的价值,并分析误诊、漏诊原因,以加强对畸胎瘤不同图像的认识,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92.
急症绒癌8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绒毛膜癌 (简称绒癌 )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滋养细胞肿瘤 ,多数继发于葡萄胎之后 ,也可继发于流产、异位妊娠及足月产后。典型绒癌的诊断并不困难 ,但一些少见绒癌在临床初诊时易被误诊。为此 ,本文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 8例绒癌误诊病例作回顾性分析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7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我院收治的绒癌病人误诊 8例。 8例患者发病年龄为2 8~ 32岁 ,平均 31岁。足月产后绒癌 2例 ;良性葡萄胎病史 2例 ;恶性葡萄胎病史 1例 ;早孕人流后 1例 ;非妊娠性绒癌 2例。1.2 临床症状和体征 以不规则阴道出血 ,并有大出…  相似文献   
93.
背景:椎间盘髓核向侧后方脱出以及神经根管内的软组织炎性肿胀可直接或间接压迫神经根,但颈神经在椎间孔及脊神经沟处的嵌压因素与严重性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颈神经在椎间孔及脊神经沟处受嵌压的出现率与颈椎病严重程度关系。设计:单一样本研究。单位:承德医学院解剖教研室、附属医院老年病科、教务处。对象:实验选用承德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提供的经甲醛固定成尸60具,男28,女32;共120侧。方法:取60具成尸,测量颈椎间孔及其脊神经根的外径以及对脊神经沟外口宽度及其沟内段脊神经前支横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主要观察指标:颈神经前支横径/脊神经沟宽度和颈神经根外径/椎间孔大小的均值,比值≥1的出现率。结果:颈神经根与椎间孔之比值明显大于脊神经与脊神经沟之比值(t=2.66,P&;lt;0.01);颈神经在椎间孔处受压的出现率(24.6%)明显高于脊神经沟处(6.3%),二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6.95。P&;lt;0.01)。结论:颈神经在颈椎间孔和脊神经沟处均可受累,颈神经在椎间孔处受累的严重性明显大于在脊神经沟处。临床诊治颈椎病在充分考虑椎间孔处神经受累的同时,也不可忽视颈椎脊神经沟处神经受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翼外肌痉挛钙离子导入治疗前后的肌电变化情况,探讨此评价治疗效果的可行性.方法以35例单侧翼外肌痉挛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ZEP-500型诱发电位仪(中科电器高技术公司)测试在最大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position,ICP)紧咬及张口1.0,2.5 cm时钙离子导入治疗前后的肌电变化.结果ICP紧咬时,翼外肌上、下头治疗前后的肌电电位经统计学检验t值分别为0.31和0.24,均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张口2.5 cm时翼外肌上、下头治疗前后经统计学检验t值分别为0.34和0.16,均P>0.05,无显著性差异;张口1.0 cm时,翼外肌上、下头治疗前后经统计学检验t值分别为2.00和2.32,均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钙离子导入治疗翼外肌痉挛能明显降低肌电电位,可为评价治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5.
本文利用动态心电图对4255例患者行Holter监测,对其心律失常情况分析,其中男2645例,女1610 例,年龄16~83岁,平均47.5岁,分为三个年龄组:≤40年者1408例,其中男763例,女645例;41~64岁者 2049例,其中男1261例,女788例;≥65岁年龄组798例,其中男621例,女177例。结果在各种心律失常中 以过早搏动发生率最高,尤以室性过早搏动和房性过早搏动最多见。三个年龄组发生室性过早搏动机率分别为:≤ 40岁年龄组36.86%,41~64岁年龄组52.92%,≥65岁年龄组32.34%;房性过早搏动在三个年龄组依次为 38.07%、46.02%、36.34%;交界区性早搏分别为2.41%、1.71%、5.27%;而其它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律失常、 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较低。提示心律失常在不同年龄段发生各种心律失常机率不同,这主要与心律失常发生机制 及内外环境对机体影响有关。明确不同年龄段心律失常特点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6.
目的 观察高脂饮食和罗格列酮干预对老年大鼠骨骼肌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和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表达的影响. 方法 21~23月龄Wistar大鼠分为老年对照组、高脂组和高脂+罗格列酮干预组(干预组),并设4~5月龄Wistar大鼠作为青年对照组.应用正常葡萄糖高胰岛素钳夹技术评价胰岛素敏感性,高脂喂养第8周时,检测骨骼肌PGC-1α和Mfn2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高脂喂养8周后,青年对照组、老年对照组和高脂组空腹血游离脂肪酸[(0.68±0.18)mmol/L、(0.82±0.23)mmol/L和(1.53±0.40)mmol/L],三酰甘油[(0.53±0.13)mmol/L、(0.63±0.17)mmol/L和(1.08±0.30)mmol/L],骨骼肌三酰甘油[(1.09±0.17)mmol/L、(1.34±0.20)mmol/L和(2.07±0.30)mmol/L]均升高,葡萄糖输注率((30.4±4.2)mg·kg~(-1)·min~(-1)、(20.9±2.2)mg·kg~(-1)·min~(-1)和(12.0±1.9)mg·kg~(-1)·min~(-1)]下降;经过罗格列酮干预后游离脂肪酸[(0.93±0.29)mmol/L]、三酰甘油[(0.62±0.12)mmol/L]及骨骼肌三酰甘油[(1.68±0.28)mmol/L)]均明显下降,葡萄糖输注率[(16.7±1.7)mg·kg~(-1)·min~(-1)]升高.与青年对照组比较,老年对照组骨骼肌PGC-1α和Mfn2的表达下降,经高脂喂养后PGc-1α和Mfn2的表达进一步下降,干预组上述基因的表达均显著高于高脂组(P<0.05),但仍比老年对照组降低(P<0.05). 结论 高脂饮食可诱导老年大鼠产生IR,推测可能与骨骼肌PGC-1α和Mfn2的表达下降有关;罗格列酮可通过改变骨骼肌PGC-1α和Mfn2的表达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97.
曹振东  崔志新 《河北医药》2011,33(7):1060-1063
肿瘤的血管生成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的医学研究热点。20世纪70年代,Folkman首先提出了肿瘤血管生成理论,他认为肿瘤属于血管依赖性病变,它的生长和转移均与肿瘤的血管生成有关,肿瘤细胞代谢产生的物理-化学信号可激活血管内皮细胞,打破原有的平衡,促进肿瘤血管生成,进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与转移。  相似文献   
98.
目的拟用成年犬全肋骨肋间肌制成的胸膜肌瓣环替代胸内部分气管,观察实验犬术后生存情况并评估实验可行性,为今后临床气管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提供理论与实践的依据。方法将成年犬第3肋骨肋间肌折曲成五边形,游离缘与根部卷曲缝合成一个带血管蒂的全肋骨胸膜肌瓣环替代胸腔内部分气管。观察实验犬术后生存情况进行观察并根据实验结果对实验的可行性进行评估。结果大多数实验犬在术后3个月内呼吸平稳,进食正常,活动自如。少数实验犬出现轻度喘憋,直至平静状态下出现呼吸困难,最终死于呼吸衰竭。结论犬全肋骨胸膜肌瓣环再造气管达到了气管的管道形态,短期内再造气管的组织能够存活。带蒂全肋骨胸膜肌瓣环可以替代胸腔内部分气管,实验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
急性炎性脱髓鞘脑病系一组因病毒感染后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或免疫接种、食物、药物过敏等,产生的一组变态反应性疾病,影像学符合脱髓鞘特点,临床预后较好。本文就52例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0.
青年与中老年急性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青年与中老年发生急性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9年1月神经外科住院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符合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者共786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年龄≤45岁)310例和中老年组(年龄>45岁)476例,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并分析两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和1年病死率.结果 高血压是脑出血发病的危险因素,中老年组高血压发病率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血症是中老年脑出血发病的危险因素,而吸烟史、大量饮酒史是青年脑出血发病的危险因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动静脉畸形及动脉瘤破裂是青年脑出血的主要原因,高血压是中老年脑出血的主要原因.青年组和中老年组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和1年病死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是各年龄组脑出血发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高脂血症是中老年脑出血发病的危险因素,而吸烟史、大量饮酒史是青年脑出血的危险因素.预后主要与年龄、出血部位和出血量有关,年龄>45岁,出血量大或出血发生在脑干、丘脑部位的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