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33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距骨表面3/5为关节软骨覆盖,进入距骨的血管既少且集中,多由距骨颈进入,损伤后血供难以维持。骨折移位后,其主要供血及骨内血管同时受损,其坏死率达70%-100%。距骨坏死后会出现踝关节疼痛、跛行以及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等症状。  相似文献   
22.
总结64例关节镜下采用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术后1~2周,保持肌力,防止膝关节不能伸直,促进伤口部位肿胀消退,预防血栓,做股四头肌、腘绳肌、髋内收肌等长收缩训练等;术后3~4周,加强肌力练习,进行平衡能力和本体感觉训练,膝关节活动度要求达到90°~120°,拄双拐下地部分或完全负重行走;术后5~12周,指导患者增加灵活性和敏捷性训练,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参加轻微体育锻炼;术后4~6个月,全面恢复日常活动,强化肌力和关节稳定训练,开始膝环绕练习、侧向跨跳练习、向前匀速慢跑训练等.术后1 年随访,Lysholm膝关节评分从(43.24±1.84)分提高至(89.36±4.72)分,患者膝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3.
刘延芹  杨永辉  张隆  郑爱莉  吕娜  纪惠娟 《临床荟萃》2010,25(23):2025-2028,2032
目的 系统探讨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修补术患儿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前后单个核细胞的各免疫表型的比例和核仁组成区(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s,NORs)嗜银蛋白(AgNORs)变化规律,为临床防治ECC后细胞免疫功能抑制提供检验依据.方法 采用静脉注射与吸入复合麻醉,体外循环应用膜式氧合器,于ECC下行ASD的患儿36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0),停ECC即刻(T1),术后第1天(T2),术后第3天(T3)及术后第7天(T4)共5个时间点采取静脉血标本,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CD8+、CD14+、CD19+、CD16+CD56+细胞百分率;采用组织化学方法进行AgNORs染色并在全自动数码显微镜下测定其直径,计算出每个细胞核中AgNORs的个数.结果 CD3+细胞T0时(58.13±4.36)%与T1及T2、T3时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T2降到最低值(44.56±4.85)%,T3时回升,T4时恢复至T0水平(P>0.05);与T0(34.65±2.23)%比较,CD3+CD4+在T1时降低(P<0.05),T2、T3均显著降低(P<0.01),T2降到最低值(25.45±3.66)%,T3时回升,T4时恢复至T0水平(P>0.05);与T0(20.53±1.32)%比较,CD4+CD8+在T1及T2、T3时差异均元统计学意义(P>0.05);与T0(1.69±0.04)比较,CD4+/CD8+在T2时显著降低至1.41±0.35(P<0.01),T3到T4时恢复到T0水平(P>0.05);与T0(16.29±1.25)%比较,CD19+在T1时下降至(13.92±1.96)%(P<0.05),T2到T3时恢复到T0水平(P>0.05);与T0(9.59±0.68)%比较,CD14+在T1时显著下降至(8.57±1.33)%(P<0.01),T2到T3时恢复到T0水平,T4时增高至(10.65±1.12)%(P<0.05);与T0(11.51±0.82)%比较,CD16+CD56+在T1、T2时均显著升高(P<0.01),T2时升到(12.86±2.64)%,T3到T4时恢复到T0水平(P>0.05);AgNORs形态类型为单一型,大都呈规则的圆形,ECC前后形态和数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ASD患儿ECC后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的降低及调节功能失调,增加了术后患儿的易感性,应积极采取增强机体免疫力的方法并结合临床规范化治疗减少ASD患儿围ECC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4.
寰椎(atlas)。在整个脊柱中,结构较为复杂和特殊,寰椎无椎体,关节和韧带是其主要的连接结构,任何原因所致寰椎及其韧带的损伤都随时可发生脊髓压迫的危险,甚至危及生命,故有作者称“上颈椎危象”。1920年,Jefferson首先描述了寰椎骨折的机制,尔后被称为Jefferson骨折。  相似文献   
25.
肱骨干骨折顺行与逆行髓内针固定的病例 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比较肱骨干骨折顺行与逆行髓内针固定的疗效。方法:入选1999年3月至2006年10月间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肱骨干骨折105例,分为顺行髓内针组(A组)82例,逆行髓内针组(B组)23例。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随访时间平均(31.2±20.9)个月。两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愈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出血量大于A组(P=0.002)。A组有4例(4.9%)不愈合,8例(9.8%)发生肩痛伴肩关节活动度减小,B组3例(13.0%)术中发生医源性骨折。A组肩关节功能评分低于B组(P=0.04),肘关节功能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行与逆行髓内针固定均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但逆行髓内针固定医源性骨折发生率较高,应正确选择和制备髓内针入点。顺行髓内针固定有较高的肩痛和肩关节活动度减小的并发症发生率,注意将髓内针尾埋于肩袖下方,细致保护和修复肩袖,术后进行合理的康复练习,有利于减少肩痛和改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6.
目的:了解、观察中西药治疗颈椎病对血清超氧化歧化酶(SOD)含量及疼痛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对一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给予抗骨增生胶囊、葡立胶囊联合应用治疗6个月,测定血清SOD含量及疼痛功能评分变化。结果:颈椎病患者治疗组血清SOD含量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升高,疼痛功能评分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结论:抗骨增生胶囊与葡立胶囊联合应用可明显缓解症状,提高血清SOD活力,延缓颈椎间盘退变,对治疗颈椎病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7.
护理干预对颈椎手术患者焦虑、恐惧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敬珍  张艳芹 《吉林医学》2009,30(8):685-68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颈椎手术患者焦虑、恐惧心理的影响。方法:将50例颈椎手术患者随机分两组(各25人),对照组采取常规模式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信念模式教育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焦虑、恐怖计分明显减少,(P〈0.05)。结论:颈椎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焦虑、恐惧心理明显改善,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系统探讨房间隔缺损患儿体外循环前后单个核细胞的各免疫表型的比例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36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静脉血标本5个时间点的CD3+、CD3+CD4+、CD3+CD8+、CD19+、CD14+、CD15+56+细胞百分率.结果 与麻醉诱导后比较,CD3+和CD3+CD4+、CD3+CD4+/CD3+CD8+、CD19+、CD14+在体外循环后均显著降低(P<0.01),CD3+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5+56+显著升高(P<0.01).结论 CD3+、CD19+、CD14+细胞比例变化和CD3+CD4+/CD3+CD8+比值变化有可能作为评价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9.
退变颈椎间盘致炎机制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研究证实,在突出和退变的颈椎间盘组织中存在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它们能致炎、致痛,在颈椎间盘退变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就近些年来国内外有关退变颈椎间盘致炎机制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0.
患者,男, 32 岁,因摔倒致左手着地,当即出现左腕掌部肿胀、疼痛明显,就诊于当地医院,X线片显示左手各骨质未见明显异常.治疗2周待肿胀消退后,左手腕掌局部有一向背侧凸起肿物,触及较硬,左手示指功能受限,再次经当地医院诊断为左手肿物,未行特殊处理.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于2017年11月8日至河北省人民医院骨科就诊,手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