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3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82篇
内科学   28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02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缬沙坦的肾脏保护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设正常对照组、甘露醇组、高糖非处理组及高糖+缬沙坦组,Westernblot法检测GLUT1蛋白水平,RT-PCR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水平,放免法测定细胞上清中Ⅳ型胶原含量。结果:高糖非处理组GLUT1蛋白、TGF-β1mRNA及细胞上清液Ⅳ型胶原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缬沙坦干预后上述各指标明显降低(P〈0.01)。结论:高糖刺激使肾小球系膜细胞GLUT1蛋白表达增高;高糖状态下,缬沙坦具有不依赖于其调节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肾脏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系膜细胞GLUT1过表达,减少TGF-β1与Ⅳ型胶原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3岁,足月顺产.1岁4个月时学会走路后发现易摔倒,伴四肢无力,不伴疼痛麻木等,头颅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1年半以来症状进行性加重,逐渐出现行走姿势异常,蹲下站起不能.  相似文献   
13.
蛋白激酶C与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致残率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大量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研究发现,严格控制血糖可减少及延缓DN的发生、发展。因此,持续高血糖在DN发病机制中具有肯定的作用。但高血糖导致DN的...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634G/C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 运用PCR-限制性多态性片段长度(RFLP)技术检测98例健康对照者和216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DN患者104例,单纯2型糖尿病(DM)患者112例]的基因型,比较各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1)CC基因型者血清VEGFT水平高于CG及GG型者;(2)DN组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DM组和正常对照组;(3)与GG型和CG型组相比,CC型组DN的发生率明显上升;(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EGF、VEGF基因多态性、收缩压(SBP)、HbA1c、LDL-C、体重指数(BMI)是DN的危险因素。结论 VEGF-63gG/C多态性与2型DM伴发肾病的发生有关,C等位基因可能是DN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血清肌酐正常的情况下,各期患者的血清肌酐水平及与年龄、病程及血脂的关系。方法对244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研究,得出各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肌酐水平及与年龄、病程及与血脂的关系。结果Ⅰ、Ⅱ、Ⅲ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清肌酐平均水平分别为(78.05±14.75)μmol/L、(83.36±12.48)μmol/L、(88.69±14.54)μmol/L,Ⅰ期〈Ⅱ期〈Ⅲ期(P〈0.05),而Ⅰ期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清肌酐水平与年龄、病程、TC、TG、LDL、VLDL、Lpa正相关(均P〈0.01),与HDL呈负相关(P〈0.01),证实高血压患者血清肌酐与年龄、病程和脂质代谢相关。  相似文献   
16.
正C3肾小球病是近年来新命名的疾病诊断名称~([1]),对这类疾病的认识经历了从病理形态特征到发病机制的认识过程。C3肾小球病的主要病理学特征是免疫荧光检查肾小球上只有C3沉积,或C3为主仅伴很少量的免疫球蛋白沉积~([2]);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遗传性和(或)获得性因素导致循环中的补体旁路  相似文献   
17.
李英  张益民 《临床荟萃》2003,18(3):179-180
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和合成抗菌药物 ,肾脏是药物排泄的重要器官。由于抗菌药物在临床广泛的应用 ,由其引起的肾脏损害日趋突出 ,在原有肾病或肾功能不全者中尤其严重。本文就一些常用抗菌药物的肾毒性以及在肾功能不全、泌尿系感染、妊娠、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中应用的注意事项做一介绍。1 可致肾脏损害的抗菌药物根据药物对肾脏毒性的大小可分为大、中、小三类 ,其中对肾脏毒性较大的药物有 :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氨基甙类抗生素 ,二性霉素B、头孢噻啶等 ;具有中等肾毒性的药物有 :新青霉素I、II、III,氨苄青霉…  相似文献   
18.
镁是人体内第四丰富的阳离子,镁离子在体内多种酶反应,蛋白质、DNA、RNA的合成,维持膜结构稳定性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相比与镁的生理功能,镁的临床作用更易被忽视.在过去20年里,含镁磷结合剂被应用于慢性肾脏病高磷血症的治疗,但是目前有关镁对肾脏疾病的影响机制仍不明确.本文介绍了镁的生理及代谢过程、镁在肾脏疾病中发挥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氧化应激是肾脏纤维化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它的持续存在可刺激多种细胞因子、激活多条信号通路,贯穿肾脏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始终。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是细胞内介导胞外刺激的重要信号通路,是细胞促增殖和传递应激信号的关键激酶。其中,p38 MAPK是MAPK家族成员之一,在肿瘤、应激反应、炎症、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免疫调控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通过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1、核因子-κB及p53等因子的表达,从而影响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本文主要就p38 MAPK信号通路在氧化应激诱导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种病因所致的慢性肾脏病的共同病理过程,最终导致肾衰竭,从而使慢性肾脏病患者进入维持性肾替代治疗阶段。而活性氧在这一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不仅可直接氧化各种大分子物质,而且还可作为信号分子在多个水平引起细胞内多种信号通路的异常。因此,抗氧化应激可能有助于延缓肾间质纤维化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