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0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0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通过考证相关文献,更全面认识小儿推拿特定穴“六腑”,正确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通过整理研究小儿推拿经典古籍和现代文献,对六腑的定位、操作、功效、配伍及现代临床应用、机制研究进行详细解析,从多个方面深入了解该穴。[结果]归纳古籍发现六腑的定位和操作存在争议,普遍认为穴性为寒凉,有退热、通腑之效,常与三关配伍合用于寒热、虚实夹杂之证。现代医家认为该穴有通腑、泻热、解毒的作用,临床可用于小儿多系统病变的治疗,尤以肺、脾胃系疾病多见,效果显著,但目前对于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退热机制可能与神经反馈调节、免疫调节等相关,通腑、解毒机制尚未有前人研究。[结论]小儿推拿六腑穴退热、通腑功效卓著,古今广泛用于临床多种小儿疾病的治疗,备受医家推崇。全面了解该穴,正确指导辨证施术,才能发挥其最佳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古今“火”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论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古至今关于“火”的论述也非常多,古代“火”论主要有壮火、少火,君火、相火,龙雷之火,实火、虚火,阴火、阳火,外火、内火;现代“火”论主要有生理之“火”与病理之“火”,主要概述了生理之“火”与机体正常体温、机体功能活动以及脏腑组织细胞的密切关系,病理之“火”与机体微循环障碍和能量代谢障碍、机体细胞能量代谢和功能异常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邓运明教授乃江西樟树人氏,当代旴江骨伤名家。邓师深受家乡文化熏陶,致力于传承旴江医药文化,创新旴江医学理论,对正骨理筋手法,内伤杂病心得良多。在正骨手法上,秉承旴江"字门"伤科手法,精炼正骨八法,以"刚柔相济、以近带远、整体用力"为治疗要点,强调筋骨并重,以恢复功能为首要目标;在理筋手法上,传承旴江"字门"伤科推拿术,以点按特殊部位或穴位等敏感处为特色,双手沿点、线、面乃至全身做弹、拿、托、摩等,以打通经络,对筋伤类疾病效果立竿见影;在内伤杂病上,以气血辨证为首,筋骨并重为要,肝、脾、肾三脏为核心,辨病辨证相结合,辅以引经药物,随证治之,诚乃当代旴江骨伤名家是也。  相似文献   
14.
舒宏广  付志红 《光明中医》2016,(24):3618-3620
慢性盆腔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常引起女性不孕、异位妊娠及慢性盆腔痛,严重危害女性生殖健康。其发病多由寒、湿而起,以致冲任二脉不通、不荣。酒火疗因其具有温通之性及热疗作用,对于因寒因湿而致的慢性盆腔炎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其作用时间起效快,维持时间长,可作为慢性盆腔炎的一种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提炼热敏态腧穴的脑电功率谱密度特征指标,为临床建立热敏态腧穴的脑电客观检测技术奠定科学基础。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犊鼻穴为试验腧穴,以同侧犊鼻穴正上4寸为对照点,采用热敏腧穴灸感法进行检测,根据施灸过程中是否发生热敏现象分为热敏态腧穴组和非热敏态腧穴组。受试者脑电数据采用美国EGI公司生产的128导高密度脑电系统采集,其采集分为3个时段,每个时段记录15 min,共记录45 min:第1段在艾灸前记录15 min;第2段在艾灸15 min后开始记录15 min;第3段在艾灸结束后开始记录15 min。脑电信号的预处理采用Matlab2014a(美国The MathWorks公司)数据分析软件及其EEGLAB子软件,对灸前、灸中、灸后平均脑电功率谱密度分别进行提取,所得脑电数据采用SPSS 19. 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热敏态与非热敏态腧穴功率谱密度比较:平均功率谱密度差异:热敏态腧穴灸中、灸后与灸前比较,全部导联叠加后的脑电平均功率谱密度有明显增加。进一步分析不同频段脑电功率谱密度分布差异,其中theta、alpha1、alpha 2及beta频段均增加,尤其以alpha1、alpha 2频段增加显著,且beta频段的功率谱密度持续增加至灸后阶段。热敏腧穴不同脑区平均功率谱密度结果提示,灸中、灸后与灸前比较,灸中、灸后双侧额区、顶区、枕区平均功率密度明显增加,而其中央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lpha1、beta节律的能量在热敏态腧穴被激活时占整个脑电能量中的比重较大,而非热敏态腧穴脑电信号变化较少,这可能作为腧穴热敏现象的客观显示标签之一。  相似文献   
16.
周士源在多年临床诊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根据临床实践提出月经过少的病机主要为肾虚肝郁,在治疗过程中注重补肾疏肝,并重视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及月经周期规律分期论治、整体调节,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使用文献计量学及数据可视化分析技术,对骨折延迟愈合与骨不连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总结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前沿动态,并推测未来发展趋势。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200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的骨折延迟愈合与骨不连文献作为研究对象,使用Citespace软件对相关文献发表的国家、研究机构、杂志、作者、关键词等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及可视化分析。结果:符合检索条件的文献9403篇,符合纳入标准的为9183篇,该领域发文量呈上升趋势,发达国家和相关国家的研究机构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但中国及上海交通大学等机构则在该领域发展迅速,处于追赶地位,频次最高的关键词为managemen(t治疗),关键词共形成15个聚类,突现关键词25个。结论:骨折延迟愈合与骨不连研究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逐渐从手术治疗转向对疾病的发病机制及骨修复与再生领域的研究,研究层次不断加深。骨修复与再生将成为该领域未来研究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8.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治疗是临床上的一个难题,目前仍以西医化疗为主。由于老年患者自身的特殊性,该病缓解率低、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高。随着中医的深入研究,中药复方、中成药、热敏灸等各种中医治疗方法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老年AML的治疗。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AML更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就近年来治疗老年AML的中西医联合的主要方法及其进展集中阐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近10年来补肾活血中药干预多囊卵巢综合征致不孕症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以期评价补肾活血类中药干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补肾活血(reinforcing kidney and activating blood)""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infertility)"等为主题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 Med、Medline、Springer Link等中检索含有补肾活血类中药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试验,并对文献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22篇临床研究文献入选,其中18篇文献为补肾活血中药联合西药与西药治疗进行比较,5篇文献为单用补肾活血中药与西药治疗进行比较。(1)补肾活血中药+西药组与西药组比较:在总有效率方面,18篇RCT文献总有效例数分别为729/863,422/693,异质性检验χ2=18.44,合并效应值OR=3.83,95%置信区间[2.95,4.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妊娠率方面,妊娠例数分别为438/863,210/693,异质性检验χ2=30.46,合并效应值OR=2.83,95%置信区间[2.06,3.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补肾活血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在总有效率方面,5篇R CT文献总有效例数分别为97/137,90/132,异质性检验χ2=8.42,合并效应值O R=1.10,95%置信区间[0.65,1.87],无统计学差异;在妊娠率方面,总妊娠例数分别为45/137,26/132,异质性检验χ2=2.89,合并效应值OR=2.22,95%置信区间[1.24,3.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在安全性方面,10篇RCT文献报道不良反应例数在补肾活血中药+西药组与西药组中分别为23/412,57/319,异质性检验χ2=18.32,合并效应值OR=0.26,95%置信区间[0.09,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活血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及妊娠方面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且中西药联合应用安全性要明显高于西药单用;而补肾活血中药单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上与西药比较无明显优势,但在妊娠率上有明显优势,但是由于纳入文献数量较少且文献质量评分较低,其有效性需要进一步观察及验证。  相似文献   
20.
血脂异常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与心血管疾病等多种预后不良疾病关系密切。在中医辨证施治原则的指导下,中医药治疗血脂异常疗效显著。本文就近十年来该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辨证治疗及其临床疗效进行文献综述。最后,小结目前本病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提出建议,旨在总结中医辨证论治血脂异常的经验,为今后深入研究本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