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386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456篇
预防医学   164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复杂疾病往往是由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多个组学层面)共同作用所致。全面分析不同分子水平的信息对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多组学数据整合分析能够提高特征筛选检验效能、改善疾病预测精度。本文从统计学角度出发,对多组学数据整合分析的统计理论方法研究进展做一述评。  相似文献   
32.
目的:调查分析肾功能亢进(augmented renal clearance, ARC)患者使用万古霉素的用药剂量、谷浓度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7月-2017年3月在某院住院期间使用过万古霉素并进行了血药浓度监测的67例ARC患者和142例肾功能正常患者病历资料,比较2组万古霉素给药方案、谷浓度及临床疗效。结果:ARC组与肾功能正常组初始给药的日剂量分别为(2.0±0.3) g和(1.8±0.4) g,具有显著性差异(P=0.041)。ARC组初始给药方案下谷浓度均值(8.3±5.2) mg·L-1明显低于肾功能正常组的谷浓度均值(14.3±8.4) mg·L-1,有显著性差异(P=0.000)。ARC患者的初始给药方案谷浓度达标率为20.6%,肾功能正常组为40.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7)。ARC组万古霉素的临床总有效率和革兰阳性菌清除率分别为69.1%和67.6%,肾功能正常组为76.7%和81.6%,均无显著性差异(P=0.286;P=0.143)。结论:多数ARC患者初始方案万古霉素用药剂量不足,谷浓度达标率较肾功能正常患者更低。  相似文献   
33.
周明月  莫宝庆  晏艳 《实用预防医学》2018,25(12):1445-1447
目的探讨影响屈光不正幼儿的生活环境因素。方法 2017年7-8月,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滁州市儿童保健机构门诊中462名1~3岁儿童(924眼)为筛查对象,采用美国伟伦Sure Sight视力筛查仪筛查屈光状态,并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和比较屈光正常与屈光不正幼儿的生活环境因素(饮食习惯、居住和睡眠环境、用眼习惯)的差异,再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找出关键影响因素。结果本次共筛选出343名屈光正常与119名屈光不正幼儿。与屈光正常幼儿相比,屈光不正幼儿经常吃鱼、胡萝卜、绿色蔬菜、硬质食物、家庭采光比较好、每日户外活动30 min以上的比例明显较低,而从不吃油炸、被动吸烟、开灯睡觉、经常哭闹、喜欢看亮的灯、看电视时眼睛与电视不同水平的比例明显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常吃绿色蔬菜(OR=0. 122)、经常吃硬质食物(OR=0. 357)是幼儿屈光不正的保护因素,看电视时眼睛与电视不在同一个水平(OR=1. 381)是屈光不正的危险因素。结论幼儿屈光不正与饮食、用眼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南京大气中多环芳烃污染水平,探究大气多环芳烃浓度与空气微生物群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定量分析2019—2020年春秋季南京市大气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PAH)的浓度;同时采用16S rRNA测序测定空气中微生物群落,对大气PAH的浓度与微生物群落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通过分析2019年和2020年大气PAH浓度数据发现,大气中菲Phe、荧蒽Fla和芘Pyr占主要成分,2019年秋季大气PAH浓度明显高于春季。2019年大气总PAH浓度高于2020年。在微生物门水平上,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均为2019年和2020年的优势菌门。在微生物属水平上,芽胞杆菌属为2019年与2020年共同优势菌属。同时,PAH污染与微球菌属(放线菌门)和芽胞杆菌属(厚壁菌门)的丰度呈正相关。结论:大气PAH污染可能与空气微生物的种类和丰度的变化有关,并具有潜在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35.
目的:建立小鼠成熟脂肪细胞血管基质部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F)与小鼠肝细胞(Hepa1?6)共培养模型,研究成熟脂肪细胞对肝细胞脂质堆积以及代谢的影响。方法:从小鼠皮下脂肪分离提取原代SVF细胞,经体外分化成熟后,以Transwell小室建立成熟SVF细胞和Hepa1?6细胞间接共培养48 h体系。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法)检测SVF细胞PPARγ和PGC?1α等分化相关基因及Hepa1?6细胞CD36、FATP2、GPAT1等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酶法检测经共培养后的Hepa1?6细胞甘油三酯水平。结果:小鼠原代SVF细胞经诱导成熟后,出现明显较大脂滴;成熟SVF细胞中PPARγ和PGC?1α等分化标志物较未分化SVF细胞显著升高;Hepa1?6细胞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高于未共培养组;Hepa1?6细胞GPAT1、CD36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已成功建立成熟脂肪细胞与Hepa1?6细胞Transwell共培养模型。肝细胞与成熟脂肪细胞共培养可以诱导其脂质堆积增加,该过程可能通过上调肝细胞中CD36 和GPAT1的表达水平增加脂肪酸的吸收和甘油三酯的合成通路实现。  相似文献   
36.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续断治疗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以药代动力学特征为标准获取续断的活性成分,并预测相关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与GeneCards和DisGeNET数据库获取的骨质疏松疾病靶点映射,筛选续断治疗OP的潜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疾病?靶标调控网络和潜在靶点间的蛋白互作网络。同时通过Enrichr在线工具进行潜在靶点的GO分析以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通过AutoDock Vina软件将续断活性成分与重要的靶蛋白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获得续断活性化合物8个,根据靶点预测技术预测出相关靶点53个,与疾病靶点映射得续断?OP疾病交集靶点14个。富集分析显示续断可通过多条主流信号通路及细胞代谢过程调控OP的发生发展。分子对接实验证实续断的活性成分和靶标之间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结论:续断除了通过直接作用骨代谢相关途径,还参与调控上下游多条信号通路,从而干预OP的进展。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究前额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是否能提高健康大鼠认知功能,以及认知功能与运动皮质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样可塑性的相关性。方法:24只SD健康成年大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和rTMS组(n=12),rTMS组接受为期4周的高频(10 Hz)rTMS,control组接受4周假刺激。使用水迷宫检测干预前后认知功能的改变;通过TMS结合肌电图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评价干预前后运动皮质(M1区)LTP样可塑性的改变;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干预后大鼠M1区NR1、NR2A、NR2B的蛋白表达改变。结果:前额叶高频rTMS可以提高健康大鼠空间情景记忆能力(P<0.05);前额叶高频rTMS可以增强M1区可塑性,表现为M1区LTP样可塑性增高及NR1和NR2A蛋白表达上调(P<0.05);且M1区LTP样可塑性的改变与空间情景记忆能力成正相关(P < 0.05)。结论:高频rTMS可改善健康大鼠的空间情景记忆及运动皮质LTP样可塑性,且认知功能与运动皮质LTP样可塑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究原发性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中差异基因及lncRNA RAD51?AS1的作用,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利用 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中的 GSE35956 芯片数据进行分析,使用 DEseq2 对 mRNA进行差异分析获得差异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使用ClusterProfiler对差异分析的基因进行富集分析; 随后对芯片进行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重注释以发掘差异lncRNA,运用实时定量PCR(qRT?PCR)对正常人及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hBMSC)进行表达量验证。最后用 MTT、克隆形成和ALP染色观察RAD51?AS1对hBMSC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共获得关于mRNA的1 440个DEG,其功能主要富集于受体配体活性和单核细胞分化等过程。同时也获得关于lncRNA的105个DEG,发现RAD51?AS1在骨质疏松患者中表达显著下调。沉默RAD51?AS1后发现hBMSC的增殖减少和ALP活性下降。结论:PI3K?Akt信号转导途径和单核细胞分化在骨质疏松中发挥重要作用。lncRNA RAD51?AS1可以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分化,以缓解骨质疏松进程。  相似文献   
39.
目的:构建NOD背景免疫缺陷小鼠,作为新的人源肿瘤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xenograft,PDX)模型。方法:利用 CRISPR/Cas9技术获得NOD背景Prkdc和Il2rg双基因敲除小鼠,通过正常繁育得到能够稳定遗传的纯合子后代(命名为NYG 小鼠),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免疫细胞比例,移植接种新鲜肿瘤组织,观察记录肿瘤生长状况及HE染色观察传代PDX 肿瘤形态学特点。结果:NYG小鼠外周血小鼠无成熟的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表达,对移植的患者肿瘤组织几乎没有排斥反应,组织病理学表型及免疫系统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成功构建NYG小鼠免疫缺陷小鼠,为肿瘤学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提供了新的PDX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0.
新生儿时期是微生物菌群与宿主间建立稳定生理功能的关键时期,此期间呼吸道菌群数量经历由少到多的变化,种类也由单一向多样化转变。新生儿呼吸道微生物的揭示得益于标本采集技术及微生态监测技术的进步,打破了原有的技术“壁垒”,标本提取技术的进步和检测技术准确度的提高增加了微生态研究的可信度,为临床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新生儿期呼吸道中莫拉菌属、棒状杆菌属及狡诈菌属等有益菌属丰度降低,潜在致病菌如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比例增多,菌群多样性的改变,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哮喘、囊性纤维化和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同时,新生儿呼吸道菌群的建立和演变又受分娩方式、喂养方式、抗菌药物使用及胎龄、出生日龄等多方面因素的调控。从微生物角度进行研究,可明确呼吸道微生物菌群在新生儿呼吸道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为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开辟一个崭新的视角,为精准治疗打下基础。本文对新生儿呼吸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因素和肠道菌群的联系及其与呼吸道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