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2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45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4篇
临床医学   215篇
内科学   107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531篇
预防医学   3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2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11.
目的:研究猪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囊性纤维化跨膜转运调节氯通道(CFTR)和CIC-2型氯通道(CIC-2)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结扎猪左前降支远端1/3-1/2处2 h然后再灌注建立AMI模型,同时设立相应的假手术(SH)组。术后24 h取左心室梗死边缘区内层(En-do)、中层(Mid)和外层(Epi)心肌(SH组取对应位置心肌),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分析氯通道CFTR和CIC-2的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与SH组相比,AMI后梗死边缘区三层心肌CFTR和CIC-2 mRNA表达均明显上升(P<0.05),而且三层心肌间的基因表达呈不均一性(P<0.05)。结论:AMI后梗死边缘区三层心肌氯通道CFTR和CIC-2基因表达的不均一性上调,可能是AMI后早期易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2.
目的 探讨金属蛋白酶(MMP)及其内源性抑制物(TIMP)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ICM)心室重构的调控作用以及与心脏功能的关系,同时观察ACEI类药物干预作用.方法 86例连续入院的ICM患者及25例正常对照者采用ELISA和放射免疫法测定MMP-9、TIMP-1及胶原代谢产物PICP和ICTP的血浆浓度.对照组和spironolactone组治疗24周前后分别测定上述指标和相关超声心动图参数.结果 ICM组MMP-9、TIMP-1及MMP-9/TIMP-1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均<0.01).ICTP在ICM组浓度(4.5±0.8)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2.4±0.7)μg/L(P<0.05).PICP/ICTP比值与TIMP-1呈正相关(r=0.673,P<0.05),且与MMP-9负相关(r=-0.458,P<0.05).24周后,spironolactone组MMP-9、TIMP-1及其比值均明显下调(P<0.05),ICTP明显降低(P<0.05),而PICP/ICTP则明显升高(P<0.05).E/A和LVEF均与MMP-9/TIMP-1呈相关关系(r=0.712,P<0.05及r=-0.67,P<0.05).结论 ICM患者血浆中心肌胶原代谢的生化标志物升高,胶原降解活跃,且与心脏功能参数相关,螺内酯可一定程度抑制其异常代谢,提示这些标志物尤其是MMP-9/TIMP-1,是无创评价ICM患者心室重构、心肌纤维化以及病程发展的良好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普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清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将所有ACS组患者按照诊断标准自然分为两组,即AMI(包括STEMI与NSTEMI)患者列为一组,UA患者列为一组,纳入同期入院的SA患者80例、对照(C)组80例。将AMI,UA患者各随机分为两组,普伐他汀20mg/d(A组),40mg/d(B组)。服药前及观察期结束后第2天测定血清胆固醇、hsCRP、MMP-9、心肌酶、肝肾功能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UA组TC明显增高(P<0.01),其余两组TC增高不明显(P>0.05);AMI、UA、SA组间比较,TC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与对照组比较,UA、AMI两组hsCRP、MMP-9明显增高(P<0.05),SA组与对照组hsCRP、MMP-9无显著性差异(P>0.05);AMI、UA、SA组间比较,AMI组hsCRP、MMP-9比其它两组明显增高(P<0.05),UA组hsCRP、MMP-9比SA组也明显增高(P<0.05)。(3)ACS患者应用不同剂量普伐他汀后TC、LDL-C、hsCRP、MMP-9都有下降趋势,但应用较大剂量普伐他汀时血清TC、LDL-C、hsCRP、MMP-9的下降程度更显著(P<0.05)。结论:(1)ACS患者血清hsCRP、MMP-9明显增高,而且AMI患者较UA患者hsCRP、MMP-9增高更显著。(2)大剂量普伐他汀降脂、抗炎效果更好,而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4.
射频消融治疗高血压人群中室性早搏的中长期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射频消融治疗高血压人群中室性早搏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进行高血压规范化治疗并达标的基础上,对27例高血压人群中频发室性早搏患者,采用起搏标测法/激动标测法或两者结合进行标测消融,并让患者在术前和术后分别检查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手术前后测定心肌钙蛋白I(cTnI),以及在手术前、手术后3月、12月分别填写SF-36调查表,量表采用标准分法进行评分、统计分析。结果:即刻成功率89%(24/27),总成功率96.3%,1例患者早搏次数较术前有明显好转,但次数仍大于3000次/d。cTnI在手术后稍升高[手术前后分别为(0.15±0.19)和(1.09±0.40)μg/L,P<0.01],但仍在正常范围内;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手术前后分别为(44.40±5.07)mm(42.44±5.60)mm,P<0.01]、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分别为(33.07±2.30)mm和(31.66±2.20)mm,P<0.01]在手术后有所缩小,可以提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为(56.07±1.59)%和(59.92±1.49)%,P<0.01]。患者群整体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在术后均有明显提高(P<0.01)。射频消融治疗能降低患者就医次数、医药费用(P<0.01),随访中无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治疗高血压人群中室早患者安全、有效,能进一步改善心功能;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肥厚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和咪哒普利、厄贝沙坦在抑制TGF-β1表达方面的作用效果。方法:选用13周龄SHR30只,随机分为SHR组、厄贝沙坦组、咪哒普利组;另选同源同系WKY大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WKY组)。应用大鼠尾压心率测定仪测量血压,应用SABC免疫组化及RT-PCR检测左心室肌TGF-β1蛋白及mRNA水平。结果:血压、左心室肌TGF-β1蛋白和mRNA的表达SHR组明显增加;咪哒普利组、厄贝沙坦组降低;咪哒普利组的表达低于厄贝沙坦组。结论:SHR的左心室肌TGF-β1蛋白和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咪哒普利、厄贝沙坦不仅能良好地控制血压而且可以抑制SHR左心室肌TGF-β1蛋白和mRNA的表达;咪哒普利对TGF-β1蛋白和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强于厄贝沙坦。  相似文献   
116.
目的初步探讨碘造影剂对腺病毒(Ad)转染大鼠脂肪干细胞(ADSCs)转染效率的影响。方法2015年12月—2016年1月于武汉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进行实验。体外培养大鼠ADSCs,用携带有TBX18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TBX18-GEP)转染ADSCs。根据是否加入碘造影剂将分选的脂肪干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腺病毒转染组(B)组、腺病毒转染+造影剂0.1 ml组(C)组、腺病毒转染+造影剂0.25 ml组(D)组、腺病毒转染+造影剂0.5 ml组(E)组。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在靶细胞的表达情况,以每视野内平均阳性表达细胞所占比率判断基因转染效率。结果(1)腺病毒转染ADSCs的最适感染复数(MOI)值为100。(2)除A组外,其余各组在荧光显微镜下均可见绿色荧光,且B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最多,C、D、E组表达明显减少,B组的转染效率明显高于C、D、E组[分别为(77.63±1.74)%、(59.50±1.98)%、(45.10±2.28)%、(25.13±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321.74,P<0.01)。结论碘造影剂明显影响腺病毒对脂肪干细胞的转染效率,且随着造影剂剂量的增加,转染效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17.
动脉粥样硬化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心血管疾病,如何抗动脉粥样硬化成为广大学者一直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抗微生物肽LL-37及其形成的复合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成功检测,为研究者在微生物领域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文就抗微生物肽的一些作用特别是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8.
多电极网篮状导管可作心内膜多位点同步标测。结合特定的分析处理软件 ,可对多种复杂心律失常进行标测并指导其消融过程。尤其对于持续时间短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心律失常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9.
依那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糖耐量低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合并糖耐量低减 (IGT)临床较为常见。糖耐量低减的主要机制是胰岛素抵抗和轻度胰岛素分泌受损。本组资料探讨依那普利对高血压病合并糖耐量低减的影响。对象与方法1.对象 :1999年~ 2 0 0 1年我院住院患者 75例 ,均符合下列标准 :(1)符合 1999年WHO/ISH高血压病诊断与分级标准 ,年龄 5 3~ 76岁 ,平均年龄 (65 .8± 7.6)岁 ,男性 3 7例 ,女性 3 8例 ,Ⅰ级高血压病 41例 ,Ⅱ级高血压病 3 4例 ;(2 )入院时 75 g无水葡萄糖负荷 2h(OGTT 2h)血糖≥ 7.8mmol/L并 <11.1mmol/L ,诊断为IGT ;(3 )排除冠心病、…  相似文献   
120.
近 2 0年来 ,心律失常的研究无论基础还是临床方面 ,均已取得瞩目成果 ,始于离子通道的发现 ,继以临床电生理检查和导管消融为突破口 ,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的研究主线 ,使多种心律失常机制得到阐述和明确 ,约三分之一的心律失常获得根治。尽管如此 ,一些目前尚未能治愈的心律失常 ,如非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伴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以及具遗传特性的猝死性恶性心律失常等 ,亟待进一步加强其基础和临床研究 ,不断开发新的诊疗技术手段 ,以提高临床医师的诊治水平。本文就未来心律失常研究中的值得关注的重点方向作一展望。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