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8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68篇
综合类   127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8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比较B超联合x线和单纯x线引导建立微通道经皮肾镜治疗无积水肾下盏结石的结果.方法B超联合x线引导组61例(A组);男性40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44(22~56)岁.结石位于左侧27例,右侧24例,双侧10例,结石平均大小1.7(1.2~2.6)cm.A组由B超引导穿刺至结石,x线引导下置入导线,单纯x线引导组57例(B组),两组通道均扩张通道至18F,置入16F工作鞘,F8/9.8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或钬激光碎石取石.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接受x线照射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结果A组和B组平均穿刺时间、1次穿刺成功率和射线照射时间分别为5.4(范围2~12)min和6.2(范围2~16)min(P〉0.05);1次穿刺成功A组57例(93.4%)和B组48例(84.2%)(P〈0.05),射线照射时间A、B组分别为2.4(1.5~5.3)min和4.9(3~11)min(P〈0.05).A组1次性取净结石57例(93.4%),B组52例(91.2%),P〉0.05,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肾镜治疗无积水肾下盏结石时,联合使用B超和x线引导可提高建立通道的成功率,明显降低医生和患者接受射线照射的量.  相似文献   
122.
目的研究绞股蓝皂甙(GP)抗小鼠皮肤光损伤作用,探讨其抗损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7次隔日UVB照射Balb/C小鼠建立皮肤光损伤的动物模型,应用Brad-Ford进行蛋白浓度的测定后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皮肤中核转录因子kappa-B(NF-κB)IκB蛋白(kappaB抑制蛋白)及IKK蛋白(κB抑制蛋白激酶)的表达.结果(1)UVB照射组的小鼠表皮中IκB蛋白水平与其它组相比明显减低,而IKK蛋白与其它组相比表达较高;(2)应用1.5%绞股蓝皂甙霜组及6%绞股蓝皂甙霜组IκB蛋白表达明显高于UVB照射组;IKK蛋白表达明显低于UVB照射组,与阳性对照VitE组小鼠皮肤中IκB蛋白、IKK蛋白的表达结果相似;(3)预先使用VitE霜组,1.5%绞股蓝皂甙霜组Balb/C小鼠皮肤组织中IκB蛋白表达高于先照紫外线UVB后用VitE霜组及1.5%绞股蓝皂甙霜组;(4)预先使用VitE霜组,1.5%绞股蓝皂甙霜组其IKK蛋白表达低于先照紫外线UVB后用VitE霜组及1.5%绞股蓝皂甙霜组.结论UVB辐射可以显著抑制Balb/C光损伤小鼠皮肤组织中抑制蛋白IκB蛋白的表达,促使IKK蛋白高表达,促使NF-κB(核转录因子-kappaB)活化;1.5%绞股蓝皂甙霜及6%绞股蓝皂甙霜可使UVB照射后光损伤Balb/C小鼠皮肤组织中IkB蛋白表达升高,恢复IκB抑制蛋白的活性;IKK蛋白表达活性受到抑制,进而抑制NF-κB通路的激活.  相似文献   
123.
测定人选的T2DM128例ABI,根据ABI分组,合并外周血管病变(ABI〈0.9=为1组共27例,ABI≥0.9为2组共101例,比较两组的体重指数、腰臀比、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标。结果:1组体重指数、腰臀比、HOMA-IR高于2组(P〈0.05)。结论:T2DM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存在肥胖。  相似文献   
124.
脓毒症是外科危重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病死率高。脓毒症继发相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己广为认同,并且认为它直接影响患者的的治疗、生存时间。但多年来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因而各家报道的脓毒症合并相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发病率有很大差异。糖皮质激素作为脓毒症的辅助治疗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存在很大争议。  相似文献   
125.
目的 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七氟烷预处理抑制大鼠氧糖剥夺海马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出生48 h内的Wistar大鼠,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6组,每组108孔,正常对照组(C组):不做任何处理;2%七氟烷预处理组(S1组):2%七氟烷预处理60 min后正常培养24 h;OGD组:缺糖缺氧45 min后复糖复氧,再正常培养24 h以制备氧糖剥夺模型;2%七氟烷预处理+OGD 组(S1+OGD组)和4%七氟烷预处理+OGD组(S2+OGD组):分别经2%、4%七氟烷预处理后制备氧糖剥夺模型;4%七氟烷预处理+ZnPPⅨ+OGD(Z组):4%七氟烷预处理同时在培养液中加入ZnPPⅨ(终浓度10 μmol/L),其余处理同S2+OGD组.正常培养24 h时检测神经元存活率、凋亡率和HO-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OGD组、S1+OGD组、S2+OGD组和Z组海马神经元存活率降低,凋亡率升高,海马神经元HO-1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上调,S1组海马神经元HO-1 mRNA 及其蛋白表达上调(P<0.01),神经元存活率、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OGD组比较,S1+OGD组、S2+OGD组海马神经元存活率升高,凋亡率降低,海马神经元HO-1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上调,Z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1+OGD组比较,S2+OGD组海马神经元存活率升高,凋亡率降低,海马神经元HO-1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上调(P<0.01);与S2+OGD组比较,Z组海马神经元存活率降低,凋亡率升高,海马神经元HO-1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下调(P<0.01).结论 HO-1可能参与了七氟烷预处理抑制大鼠氧糖剥夺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6.
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手术并发症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并发症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75例行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患者中44例有并发症者的病因和处理方法,其中出血而需进一步处理者17例,穿刺通道丢失11例,十二指肠损伤1例,肾盂穿孔伤4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2例,感染8例,脑血管意外1例。结果出血者分别用局部压迫、选择性肾动脉栓塞等处理治愈;穿刺通道丢失者再建通道;十二指肠损伤1例,及时局部引流,肠外营养治愈;肾盂穿孔伤4例,依穿孔大小、位置和结石大小选择不同手术时机再次手术;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2例,分别行腔内和开放手术治愈;感染8例,局部引流,选择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后再次手术;脑血管意外1例。44例出现并发者42例治愈,再次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效果满意。结论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疗效好,并发症少,只要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理并发症,仍可治愈结石。  相似文献   
127.
自1991年Reich等报道腹腔镜肝脏肿瘤切除术以来,腹腔镜肝脏切除手术逐步得到开展,但是由于肝脏血运丰富、管道结构密布等原因,腹腔镜肝脏切除术大宗病例在国内主要局限在少数几个中心,大多数医院能开展的腹腔镜肝脏手术主要是肝活检术、肝囊肿开窗术及肝癌的一些微创物理治疗。我科近日完成了云南首例完全腹腔镜下左肝外侧叶切除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8.
钮燕  郑明秀 《云南医药》2009,30(1):122-122
下鼻甲注射利多卡因针剂与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曾为耳鼻咽喉科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一种常用方法。但药物中泼尼松龙注射液颗粒大,水溶性差,易引起过敏性反应及血管阻塞,如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黏膜坏死等。查阅文献,未见有下鼻甲注射引起眼外展神经麻痹的报道。我院曾遇1例,现报告如下。病例女性,35岁。因鼻阻、打喷嚏、流清涕3年就诊,诊断为“过敏性鼻炎”,  相似文献   
129.
后腹腔镜和开放手术切除患者无功能结核肾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后腹腔镜切除无功能结核肾的经验.方法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腹腔镜组23例无功能结核肾患者,男性17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32岁,右侧17例,左侧6例.同期开放手术组21例,男性16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32岁,右侧13例,左侧8例.手术镜体扩张获得操作空间,于Gerota筋膜外分离肾血管后用Hem-o-Lok处理,对肾蒂严重粘连,分离困难者增加一5mmTrocar,以便分离解剖粘连组织.并于包膜下小心分离患肾.开放手术组按照传统方法施行.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时间等.结果镜体直接扩张均能获得满意的操作空间,髂嵴上Trocar旁增加的Trocar最利于肾蒂周围粘连者的血管解剖分离和处理.腔镜组和开放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失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和镇痛药(盐酸哌替啶)总用量分别为134(108~210)min和111(80~140)min(P〈0.05),123(50~300)mL和210(124~430)mL,(P〈0.05),9.5(5~17)d和14.5(11~19)d(P〈0.05),75(50~100)mg和150(100~200)mg(P〈0.05).腔镜组19例术后次日即可下床活动,开放组4例.腔镜组肾出血改为开放手术1例,术后切口感染1例,术后Trocar处出血再次手术1例,肾静脉损伤1例,出血量超过300mL者1例;开放手术组切口感染1例.两组术后随访3月~3a未见结核复发或残端综合征者.结论后腹腔镜镜体直接扩张作操作空间,行无功能结核肾切除是可行的;与开放手术比较,由于其损伤较小,出血较少,术后恢复较快,推荐手术时先选择后腹腔镜肾切除术.  相似文献   
130.
目的 比较分析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与传统手术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特2005年2月~2006年10月自主选择手术方式的50例因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组.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杜冷丁用量、术后通气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日、恢复正常工作时间.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与开腹组差异无显著性,腹腔镜组术后哌替啶用量、术后通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日、恢复正常工作时间明显短于或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 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是切实可行的,体现出微创外科技术的优越性,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