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8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68篇
综合类   127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8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股骨近段骨骺损伤的治疗和相关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回顾经X线诊断明确的11例股骨近端骨骺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5~9岁,平均6.5岁。主要症状为局部疼痛、患髋侧下肢屈膝、屈髋及外展受限,手术治疗10例,非手术治疗1例。结果10例患者痊愈,1例出现股骨头囊性变。结论股骨近端骨骺损伤宜及早行手术复位内固定术,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乙型肝炎DNA阳性的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前快速转阴及肝移植术后复发的防治。方法 4例乙型肝炎两对半小三阳、HBV-DNA(-)的患者术前开始联合口服拉米夫定(1amivudine)及泛昔洛韦.术后3个月内治疗同前,3个月后仅口服拉米夫定维持至今;2例乙型肝炎两对半大三阳、HBV-DNA( )的患者,术前除口服拉米夫定及泛昔洛韦外,同时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共14d,肝移植术中无肝期快速静脉滴注15000u静脉用乙肝免疫球蛋白,术后3个月内联合口服拉米夫定及泛昔洛韦,术后3个月内治疗同前,3个月后仅口服拉米夫定维持至今。结果 1例患者术后第19天死于肺部霉菌感染,1例患者第49天死于肝动脉及门静脉栓塞;4例患者长期存活,生存时间最长的患者已接近3年,术后全部患者均未发现有乙型肝炎复发。结论 拉米夫定、乙肝免疫球蛋白及泛昔洛韦联合使用可使乙型肝炎DNA阳性的终末期肝病患者在肝移植前快速转阴,并能预防乙肝复发。  相似文献   
3.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10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腹部切口5-8cm的小切口胆囊切除术108例,与同期大切口胆囊切除术相比,具有创伤较小、恢复较快、并发症少、切口疤痕小的优点,虽不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疼痛轻、恢复快,但并症比LC少,只要适应症选择得当,在术者的经验和技术较成熟的情况下,不昔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笔者于2002年8月~2003年8月应用带尺动脉腕部皮支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掌尺侧软组织缺损5例,皮瓣成活,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例,男4例,女1例;年龄15~64岁。左侧3例,右侧2例。手掌小鱼际高分化鳞状上皮癌2例,手掌尺侧烧伤后瘢痕挛缩1例,手掌尺侧切  相似文献   
5.
胆囊切除术后是否行腹腔引流,外科医生意见不一.本文通过对200例胆囊切除术的对比分析,总结了“引流”与“不引流”的利弊和经验。认为择期单纯胆囊切除不必常规放置引流,但对手术后有可能发生出血、胆漏的病例,在放与不放引流犹豫不决时,仍以放置引流为妥.本文同时提出了胆囊切除术引流与不引流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6.
纤维胆道镜在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纤维胆道镜在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我们对60例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术后胆道残余结石的疗效。结果60例患者一次取石成功51例(85.0%),二次取石成功9例(15.0%),击碎最大结石为3.5cm×2.5cm×2.0cm,无胆道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术后胆道残余结石能提高结石的清除率,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现代肝胆外科肝内胆道手术技术的需要,选择可行的手术进路,研究新的手术方法。作观察了30个人肝标本的肝内各叶、段胆菅与相应门静脉、肝动脉分支走行、位置的解剖关系。结果表明:肝门胆量、左右肝管及左内叶胆管的显露和切开直从脏面进路。右肝内各叶、段胆管的显露和切开则膈面进路优干脏面进路。上述进路用于临床手术治疗复杂肝内胆管多发结石并多处胆管狭窄35例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方法选择自1980~1993年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559例。结石位于左肝230例(41.14%),右肝110例(19.68%),左右肝内均有结石210例(39.18%),合并胆管狭窄245例(43.8%)292处。根据肝内胆管结石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国胆囊癌病人的外科治疗模式、病理学特征和预后。方法 收集中国13个省市的26家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345例胆囊癌病人临床资料,分析中国胆囊癌病人的地区、性别、年龄分布;基于病人的诊疗记录与检查结果对手术病人肿瘤的可切除性进行评估,分析可切除性肿瘤病人的外科治疗模式,参照术前检查、手术记录和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评估可切除性肿瘤手术治疗是否达到根治标准,分析行根治性手术胆囊癌病人的病理学特征。结果 4345例胆囊癌病人中,男性1664例(38.23%),女性2681例(61.77%)。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人3129例(71.01%),其中可切除性肿瘤2074例(66.28%)。在可切除性肿瘤2074例病人中,仅1133例(54.63%)在术前即诊断为胆囊恶性肿瘤,1002例(48.31%)行根治性切除,1072例(51.69%)未达根治标准。胆囊癌根治性切除病人的病理学检查结果中,736例(73.45%)为腺癌,348例(34.73%)为低分化癌,376例(37.52%)伴肝侵犯,152例(15.17%)伴神经浸润,96例(9.58%)伴血管内癌栓,78例(7.78%)伴周围脂肪组织浸润,89例(8.88%)伴周围器官受累,328例(32.73%)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淋巴结阳性。获得生存随访资料的2357例手术治疗病人术后中位生存期为16.17个月,多因素Cox回归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肿瘤TNM分期(P<0.001)、肿瘤分化程度(P<0.001)、肝脏侵犯(P<0.001)、R0切除(P=0.003)均为术后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中国胆囊癌术前诊断率有待提高;胆囊癌外科治疗模式亟待规范;病理学检查报告中反映的多个因素与胆囊癌病人预后密切相关,其描述的规范化对指导胆囊癌病人的精准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周波  舒钧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7):793-794
目的探讨足辗砸伤早期治疗的最佳方案。方法本组足辗砸伤男13例,女3例,年龄3~47岁。重物砸伤6例,辗轧伤4例,绞榨伤5例,共17足。16例均有软组织损伤,严重13例13足,污染较重者6足,足背动脉搏动微弱4例4足,搏动消失3例3足,毁灭伤2足。骨折脱位主要为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跖趾关节骨折脱位。早期治疗为以彻底清创为主的综合治疗,术中截足或截肢3例3足。结果3例4足行Ⅰ期植皮,4例4足皮肤缺血坏死行切除植皮,2例2足行皮瓣移植,4例5足9趾行坏死后截趾,1例足缺血坏死后截肢,无1例严重感染。随访13例,结果优4例,良7例,差2例。结论早期处理的重点是尽可能促进软组织的存活及其功能的恢复,积极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对减少伤残程度及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