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4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蝎毒重组蛋白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蝎毒重组蛋白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抗肿瘤机制.方法 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蝎毒重组蛋白对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FCM)技术观测蝎毒重组蛋白对肿瘤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的影响,探讨[Ca2+]I变化时Ca2+的可能来源.结果 蝎毒重组蛋白对人肺癌A549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荧光显微镜显示,蝎毒重组蛋白作用细胞48 h后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增强,提示[Ca2+]I升高;流式细胞仪显示蝎毒重组蛋白在不同情况下可显著增加肿瘤[Ca2+]I(P<0.05).结论 蝎毒重组蛋白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可能与升高肿瘤[Ca2+]I继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其升高肿瘤[Ca2+]I是通过开放肿瘤细胞膜钙通道和肿瘤细胞内钙库释放两条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心肌缺血与体外反搏(ECP)治疗时的改变及其改变机制。方法:利用冠状动脉结扎法造成急性心肌缺血犬模型,观察缺血与ECP治疗时缺血心肌和主动脉壁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改变,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观察血管紧张素原与肾素mRNA的表达。结果:反搏组缺血心肌肾素活性、AngⅡ水平和主动脉壁AngⅡ水平都明显低于缺血组。反搏组缺血心肌中血管紧张素原、肾素以及主动脉肾素mRNA也明显低于缺血组,其中,除缺血心肌肾素mRNA外,均降至正常水平。结论:ECP能通过抑制心血管肾素mRNA的表达来抑制肾素活性,还对血管紧张素原mRNA有抑制作用,造成心血管局部AngⅡ的降低,这可能是ECP保护缺血心肌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蝎毒重组蛋白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抗肿瘤机制.方法 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蝎毒重组蛋白对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FCM)技术观测蝎毒重组蛋白对肿瘤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的影响,探讨[Ca2+]I变化时Ca2+的可能来源.结果 蝎毒重组蛋白对人肺癌A549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荧光显微镜显示,蝎毒重组蛋白作用细胞48 h后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增强,提示[Ca2+]I升高;流式细胞仪显示蝎毒重组蛋白在不同情况下可显著增加肿瘤[Ca2+]I(P<0.05).结论 蝎毒重组蛋白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可能与升高肿瘤[Ca2+]I继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其升高肿瘤[Ca2+]I是通过开放肿瘤细胞膜钙通道和肿瘤细胞内钙库释放两条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Bmi-1对人胶质瘤SNB19细胞生长恶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胶质瘤SNB19细胞,建立稳定表达Bmi-1和抑制Bmi-1表达的细胞系及空载体对照组细胞系。通过MTT、体外小室侵袭试验和血管内皮细胞成管试验检测胶质瘤细胞生长、侵袭运动和血管增生的能力。通过双萤光素酶信号报告系统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F-κB的活化程度。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F-κB下游基因表达水平。结果:Bmi-1体外增强胶质瘤细胞生长、侵袭运动和血管增生能力。高表达Bmi-1的细胞NF-κB信号通路被活化,而抑制NF-κB的活性能够抑制Bmi-1对胶质瘤细胞生长、侵袭和血管增生相关的促进作用。高表达Bmi-1的细胞其NF-κB下游与细胞生长、侵袭运动及血管增生相关的基因的表达被上调。结论:Bmi-1在人胶质瘤SNB19细胞生长过程中起到重要促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活化NF-κB进而增强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蝎毒重组蛋白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抗肿瘤机制.方法 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蝎毒重组蛋白对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FCM)技术观测蝎毒重组蛋白对肿瘤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的影响,探讨[Ca2+]I变化时Ca2+的可能来源.结果 蝎毒重组蛋白对人肺癌A549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荧光显微镜显示,蝎毒重组蛋白作用细胞48 h后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增强,提示[Ca2+]I升高;流式细胞仪显示蝎毒重组蛋白在不同情况下可显著增加肿瘤[Ca2+]I(P<0.05).结论 蝎毒重组蛋白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可能与升高肿瘤[Ca2+]I继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其升高肿瘤[Ca2+]I是通过开放肿瘤细胞膜钙通道和肿瘤细胞内钙库释放两条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麝香组分体外诱导成年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 (adultrat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rBMM SCs)定向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能力。【方法】分别采用含麝香多肽或麝香酮的L DMEM培养基体外定向诱导第 5代至 10代的rBMMSCs,并分别应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神经元样细胞和免疫细胞组化检测神经元样细胞所表达的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标志 (nestin)、神经元特异性标志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euronspecificenolase ,NSE)和神经丝蛋白 (neurofilament ,NF) ]及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liafiberacidprotein ,GFAP) ],并进行神经元样细胞记数分析。【结果】成年大鼠BMMSCs在加入含麝香多肽的无血清L DMEM培养基诱导后 ,发现细胞胞体收缩 ,突起伸出 ,形似神经元 ;免疫组化显示诱导出的神经元样细胞NSE、NF、nestin表达阳性 ,GFAP阴性。神经元样细胞记数分析发现 :rBMMSCs经过麝香多肽诱导后 ,NSE 神经元样细胞和NF H 神经元样细胞的比例分别高达 93 5和 88 2 %;而用含麝香酮的无血清L DMEM培养基却无上述变化。【结论】麝香多肽能在体外诱导rBMMSCs定向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而麝香酮却无此能力。从而可为神经组织工程和临床上各类神经疾病的神经移植及细胞替代治疗提供大量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47.
背景:目前常用的成脂刺激剂主要由胰岛素、地塞米松、IBMX 和吲哚美辛组成,该体系涉及处理因素多、诱导周期长且对细胞毒性大,不利于脂肪形成抑制效应的研究.目的:建立快速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的培养体系.方法:大鼠全骨髓细胞原代培养,胰酶消化传代,富集形态均质的间充质干细胞,利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激动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罗格列酮和吡咯列酮体外单独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设立无糖、低糖和高糖 DMEM 三种基础培养体系,以经典的成脂刺激剂作为阳性对照,在诱导的不同时间点对分化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和油红O染色.结果与结论:与经典成脂刺激剂相比,罗格列酮或吡咯列酮单独均能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吡咯列酮诱导48 h和罗格列酮诱导72 h均可观察到富含脂滴或脂泡以及油红O染色的阳性细胞,吡咯列酮与罗格列酮的最佳诱导浓度分别为0.125 mmol/L和10μmol/L,而高糖环境利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说明基于高糖培养环境的以吡咯列酮或罗格列酮做为成脂刺激剂的培养体系可快速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48.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机能实验学设计性实验,通过引导学生应用已学过和掌握的机能实验知识和技能,去解决某一实际医学问题,达到了良好的效果。该文分析并探讨了本院机能学设计性实验的实施方法,取得的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有利于进一步开展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9.
蝎毒多肽对小鼠骨髓造血集落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蝎毒多肽(scorpion venom peptide,SVP)组分Ⅳ,对正常小鼠骨髓造血集落形成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细胞因子组,SVPIV低剂量组,SVPⅣ高剂量组,SVPⅣ低剂量+细胞因子组、SVPⅣ高剂量+细胞因子组.采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基培养骨髓造血细胞,在第7,11,14 d检测骨髓集落生成单位(CFU)数.采用瑞氏-吉姆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结果:在第7 d,SVPⅣ低剂量组CFU数高于SVPⅣ高剂量组,在第11,14 d,SVPⅣ高剂量组CFU数高于细胞因子组和SVPⅣ低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SVPⅣ+细胞因子组CFU数均高于其它组,其中在第7 d,SVPⅣ低剂量+细胞因子组达到组间最高值,在第11,14 d时,SVPⅣ高剂量+细胞因子组达到组间最高值,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形态观察结果显示:除了空白对照组,其余各组细胞类型均以粒-单核细胞为主.结论:SVPⅣ具有促进正常小鼠骨髓造血集落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50.
天麻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天麻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建立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天麻对肾缺血再灌注后血清BUN浓度、肾组织SOD活力、MDA及NO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使用天麻后,在灌注24h后血清BUN浓度明显下降(P<0.01),再灌注6,12和24h后肾组织SOD活力明显升高(P值分别<0.01,0.05,0.01),MDA含量明显降低(P值分别<0.05,0.01,0.05)。结论天麻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天麻的抗自由基损伤和减轻脂质过氧化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