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4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逆转录病毒介导外源基因高效感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逆转录病毒系统将小鼠同源盒基因Soxl转移至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MSC)。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感染效率及感染时间。方法 常规分子生物学亚克隆技术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至包装细胞株PT67,制备含目的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液,感染rMSC,并用带EGFP表达盒的pLEGFP-N1载体的逆转录病毒系统作为平行对照,评估感染率;使用Westernblot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携带目的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在rMSC中的感染和表达情况。结果 本实验成功地制备了pLXSN—Soxl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并制备出高滴度病毒颗粒;将病毒上清感染rMSC,EGFP阳性细胞为21%,感染时间持续20d,而对照脂质体转染法EGFP阳性细胞仅为3%。免疫组化及Westernblot显示用重组逆转录病毒液感染的rMSC可表达外源基因产物Soxl蛋白。结论 采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方法可以将外源性基因高效转移至rMSC中,并有外源性基因的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局部脑缺血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线粒体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03/08在广州医学院生理实验室进行。取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模型组、辛伐他汀组3组,每组24只。辛伐他汀组大鼠灌胃辛伐他汀20mg/kg,1次/d,连续7d,最后一次灌胃1h后缺血模型组和辛伐他汀组大鼠线栓法复制左侧脑缺血2h再灌注模型,正常对照组仅分离动脉,不缺血。观察各组大鼠术后24h神经功能评分(3~18分,评分越高越好)、脑含水量、脑梗死体积以及脑组织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NO和Na -K ATPase的改变。结果:经补充后72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神经功能评分:辛伐他汀组明显高于缺血模型组(15.87±0.83,14.25±0.71,P<0.01)。②脑含水量:辛伐他汀组明显低于缺血模型组[(79.56±1.14)%,(81.13±1.36)%,P<0.05]。③脑梗死体积:辛伐他汀组明显低于缺血模型组[(173.7±15.92),(239.94±22.01)mm3,P<0.01]。④脑组织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和Na -K ATPase活性:辛伐他汀组明显高于缺血模型组(P<0.05)。⑤脑组织线粒体丙二醛和NO含量:辛伐他汀组明显低于缺血模型组(P<0.01)。结论:辛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大脑中动脉阻断后引起的脑内线粒体脂质过氧化反应,减少自由基的生成,稳定线粒体功能,增加ATP的生成,从而对缺血脑组织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蝎毒和蝎毒多肽对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检测蝎毒 (SV)和蝎毒多肽 (PSV)对家兔凝血系统的影响 .方法 麻醉家兔 ,颈动脉取血制备富含血小板血浆 (PRP) ,分别加入SV和PSV ,测定二磷酸腺苷 (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 .结果 较低浓度的SV即可使血小板聚集曲线明显下降 ;PSV对血小板聚集影响不大 ,即使用较高的浓度 ,血小板聚集曲线亦仅轻微下降 .结论 SV对血小板聚集起抑制作用 (抗凝血作用 ) ;PSV对凝血系统的影响远远小于蝎毒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腺苷抑制脂多糖(LPS)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凋亡。方法 将培养的HUVEC分成6组:对照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LPS组,低、中和高剂量腺苷组,用荧光显微镜动态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用ELISA检测上清液中TNF-α表达量,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结果 LPS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TNF-α的表达量也显著升高(p<0.05);不同剂量腺苷能显著抑制LPS诱导的TNF-α的表达,显著抑制细胞的凋亡率(p<0.05)。结论 一定浓度的腺苷能抑制LPS 诱导的HUVEC释放炎症介质、抑制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5.
"氨中毒实验"是机能学实验教学中重要的经典实验之一,该实验的麻醉方法可采用局麻和全麻。本研究中,笔者分别将0.1%普鲁卡因皮下浸润麻醉和20%氨基甲酸乙酯耳缘静脉注射全身麻醉两种方法麻醉家兔。比较实验中家兔出现的症状及家兔的血氨浓度来分析和探讨两种麻醉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麝香多肽体外定向诱导成年大鼠和人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MSCs)分化为神经元的能力。方法:采用含100-150mg/L麝香多肽的无血清L-DMEM培养基诱导成年大鼠和人BMMSCs分化为神经元,免疫组化鉴定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巢蛋白(nestin)的表达。结果:成年大鼠和人BMMSCs在加入含麝香多肽的无血清L-DMEM培养基诱导后,BMMSC胞体收缩,突起伸出,形似神经元;免疫组化显示诱导出的神经元样细胞NSE、NF、nestin表达阳性,GFAP阴性。结论:麝香多肽可以在体外诱导成年大鼠和人BMMSCs定向分化为神经元。  相似文献   
17.
背景:目前常用的成脂刺激剂主要由胰岛素、地塞米松、IBMX和吲哚美辛组成,该体系涉及处理因素多、诱导周期长且对细胞毒性大,不利于脂肪形成抑制效应的研究。 目的:建立快速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的培养体系。 方法:大鼠全骨髓细胞原代培养,胰酶消化传代,富集形态均质的间充质干细胞,利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激动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罗格列酮和吡咯列酮体外单独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设立无糖、低糖和高糖DMEM三种基础培养体系,以经典的成脂刺激剂作为阳性对照,在诱导的不同时间点对分化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和油红O染色。 结果与结论:与经典成脂刺激剂相比,罗格列酮或吡咯列酮单独均能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吡咯列酮诱导48 h和罗格列酮诱导72 h均可观察到富含脂滴或脂泡以及油红O染色的阳性细胞,吡咯列酮与罗格列酮的最佳诱导浓度分别为0.125 mmol/L和10 μmol/L,而高糖环境利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说明基于高糖培养环境的以吡咯列酮或罗格列酮做为成脂刺激剂的培养体系可快速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8.
张常娥  王晓丽  赵灿国  杨昌山 《广东医学》2012,33(16):2395-2397
目的探讨去氢吴茱萸碱(dehydroevodiamine,DHED)对D-半乳糖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D-半乳糖组、DHED低剂量组和DHED高剂量组。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生化方法检测血浆和脑组织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ELISA测定皮质和海马β淀粉样肽(Aβ)的变化。结果经8周D-半乳糖注射后,与对照组比较,D-半乳糖组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血浆和脑组织中SOD的活性显著降低(P<0.01),血浆和脑组织中MDA的含量、脑皮质和海马中Aβ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DHED高剂量组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增强,血浆和脑组织SOD增加、MDA的含量降低,脑组织中Aβ的含量降低,与D-半乳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HED低剂量组与D-半乳糖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HED可能通过减少脑组织Aβ的产生和增强机体的抗氧化作用来预防D-半乳糖对大鼠学习记忆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大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模型,观察四逆汤(SND)对MODS大鼠炎症介质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探讨SND对MODS器官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可逆性失血性休克以及静脉注射脂多糖两次打击以建立大鼠MODS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MODS模型组和SND治疗组.采用常规病理检查,快速抽取主动脉血作血气分析和心、肝、肾功能有关酶学指标的检测,测定血清SOD、NO含量,以及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和IL-6的含量.结果 病理检查显示模型组大鼠造模1 d后各重要脏器都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表现,3 d后更明显,而SND治疗组病变明显减轻;心、肝、肾功能生化指标在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而治疗组较模型组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SOD水平显著下降而NO水平显著升高,而治疗组除灌胃1 d后血清NO水平仍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外,血清SOD和NO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6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治疗组大鼠治疗3 d后血清TNF-α含量显著低于相应时间的模型组(P<0.05),治疗组大鼠治疗1 d后血清IL-6含量亦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四逆汤能有效防治MODS的发生和发展,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过度的炎症反应、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以及减轻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蝎毒抗癌多肽(APⅢ1)对小鼠化疗后致骨髓抑制造血和免疫细胞恢复的影响。方法:应用造血祖细胞培养、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观察APⅢ1对环磷酰胺(CTX)化疗后第14天小鼠骨髓粒单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以及CD34、CD117(c—kit)、CD3、CD19等抗原阳性细胞数量的影响,并进行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和观察小鼠的生存状况。结果:与化疗模型组相比,APⅢ1治疗组的骨髓有核细胞数、CFU—GM集落数、CD34、CD117(c-kit)、CD3、CD19等抗原阳性细胞数量均显著升高,小鼠生存状况有所改善。结论:蝎毒抗癌多肽(APⅢ1)能促进小鼠化疗后致骨髓抑制造血和免疫细胞数量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