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4篇
  免费   355篇
  国内免费   59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33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517篇
内科学   109篇
皮肤病学   106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58篇
外科学   251篇
综合类   1358篇
预防医学   345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343篇
中国医学   2699篇
肿瘤学   54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218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309篇
  2013年   290篇
  2012年   466篇
  2011年   480篇
  2010年   491篇
  2009年   512篇
  2008年   568篇
  2007年   495篇
  2006年   465篇
  2005年   363篇
  2004年   233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观察睑腺炎外用疮痍散的疗效.方法观察诊断明确、病后就诊时间平均1.5天的内、外睑腺炎76例,于眼部红肿压痛区使用疮痍散的治疗结果,并与抗生素眼膏治疗组42例对照.结果疮痍散治疗组的炎症消退快,疗程短,脓肿、肉芽肿发生率低,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结论疮痍散局部应用,作用快、效果好,反复应用无刺激性.  相似文献   
32.
慢性胃炎脾气虚证与脾胃湿热证的差异表达基因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比较慢性胃炎脾气虚证与脾胃湿热证患者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分别提取慢性胃炎脾气虚和脾胃湿热患者胃黏膜组织RNA各4例,逆转录荧光探针标记后杂交制作BiostarH-140 s基因芯片。采用荧光值ratio、生物信息学、t检验等方法分析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部分相关基因。结果:获得差异表达基因245条,主要为营养物质消化吸收运输、物质能量合成代谢、细胞周期增殖分化、免疫反应等相关基因;有显著意义的差异表达基因77条;实时定量PCR检测10条基因,6条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慢性胃炎脾气虚和脾胃湿热2个证型基因表达存在明显差异,提示中医的临床辨证分型与基因差异表达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3.
动态监测SARS病人IL-1α、IL-1β、TNFα和IL-6含量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动态监测SARS病人IL 1α、IL 1β、TNFα和IL 6含量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早期、恢复期SARS病人以及出院后SARS随访者 ,一线未患SARS健康医护人员及健康体检者血清中IL 1α、IL 1β、TNFα和IL 6含量。结果 :IL 1α和IL 1β含量在早期、恢复期与其他组比较均显著升高 (P <0 0 5 )。SARS早期组TNFα均值显著高于其他组(P <0 0 0 5 ) ,SARS恢复期组均值显著高于SARS随访组、急诊等一线未患SARS组和健康对照组 (P <0 0 1)。SARS早期组IL 6均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P <0 0 0 5 ) ,SARS随访组与急诊等一线未患SARS组和健康对照组间均值比较 ,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SARS在发病过程中其病理损伤与细胞因子IL 1、TNFα和IL 6有关。  相似文献   
34.
摘 要目的:探究基于数据挖掘的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外感发热的选穴规律。 方法:2019 年 7 月至 2019 年 12 月采 用 Excel 2019 建立刺络放血数据仓库模型,随后下载、筛选已建数据库中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外感发热的文献资料,以及所 需信息的录入,借助建立的刺络放血数据库平台,对其进行数据挖掘。 结果:纳入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外感发热的文献共计 63 篇,其中刺络放血针具三棱针使用频次最高,刺络放血刺法使用频次最高的为点刺;刺络放血治疗未配合拔罐的研究 占比 80 %;采用刺络放血配合疗法的有 46 项,占比 73 %,其中以拔罐使用频次最高。 结论: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外感发热 以三棱针点刺治疗为主,且部分研究常配合其他疗法以明显提升治疗效果,但配合拔罐治疗临床应用较少。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寻找中药复方发明专利创造性审查的关键影响因素并分析原因,为完善相关审查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筛选驳回依据为创造性的中药复方发明专利复审决定,建立数据库,通过分类和单因素逻辑(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中药复方专利创造性的审查标准受年度变化的影响明显。按要求补充实验数据、区别技术特征数量、复方的发明类型、审查员所引用的对比文件及公知常识情况均能提高专利复审的撤驳率。结论 我国尚未建立合理、统一、清晰的中药复方发明专利创造性审查标准,仍有待从多个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解毒化痞膏联合疏肝降脂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7月—2019年7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治疗的95例NAFLD伴胁痛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采用解毒化痞膏治疗分为解毒化痞膏组63例和常规治疗组32例。2组均给予西药治疗及常规护理,常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疏肝降脂片治疗,解毒化痞膏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解毒化痞膏治疗,2组均治疗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胁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肪肝严重程度[受控衰减参数(CAP)]、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体质量指数(BMI)。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解毒化痞膏组VAS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2组CAP值及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解毒化痞膏组CAP值及TC、TG...  相似文献   
37.
舌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4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李滋平  符文彬  荣莉 《中国针灸》2003,23(9):509-510
目的观察舌针治疗中风假性延髓麻痹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取舌针的心穴、脾穴、肾穴治疗,对照组单纯体针治疗,均12次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对照组64.4%,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舌针治疗中风假性延髓麻痹优于单纯体针治疗,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8.
临床常用治疗胸胁脘腹痛的五灵脂,是鼯鼠科动物橙足鼯鼠的干燥粪便。五灵脂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有较好的疗效,且用药安全,无毒副作用。本文观察了五灵脂提取物对胃酸分泌的抑制作用,并对其化学成份进行了分析。1 材料和仪器 SD大白鼠,体重140~160g,购于广东省卫生厅实验动物中心;雷尼替丁:杭州民生药厂。五灵脂药材购于广州市药材公司,经广东省药材公司冯耀南主任药师鉴定为Trogopterus xanthipesMilne-Edwards的干燥粪便。HP6890/5973气/质联用仪。2 实验方法与结果2.1 五灵脂提取物对胃酸分泌的抑制作用 五灵脂12Kg按常规用水提取,水提液浓缩后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提取,观察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胃酸分泌的抑制作用。将SD雄性大白鼠随机分组,每组16只。设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雷尼替丁对照组、五灵脂提取物大、中、小剂量组。按Shay法制备溃疡模型。大鼠术前禁食24h,但可饮水。术时用0.9%戊巴比妥钠43mg·kg~(-1)体重腹腔注射麻醉后,将胃引出,关腹后立即腹腔注射给药。实验组分为15、60和120mg·kg~(-1)3个给药组,分别相当于生药10、40和80g·kg~(-1)。空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阳性药对照组注射雷尼替丁50mg·kg~(-1),术后禁食禁水。10h后颈椎脱臼处死大鼠,将过滤后的胃液置离心机内以4000r  相似文献   
39.
脂溢性脱发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脂溢性脱发的发病机理、病因病机及中西医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概述,认为采用中西医合治、内外合治配合饮食、心理治疗的综合疗法,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40.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LISA and chemiluminescence assay in de-tecting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 (HBsAb) serum valued in 5~100mIU/ml. Method 127 HBsAb serum samples that had valued by chemiluminescence were detected using 10 domestic ELISA kit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sults of ELISA kits and chemiluminescence assay were analyzed. Coincidence between the results of ELISA kits and chemiluminescence at different OD value range were also analyzed. Results The detected results between 10 domestic ELISA kits and chemiluminescence assay are positive correlation (P<0.01); The optimal coincidence rates of the results of ELISA with those samples valued by chemiluminescence at more than 100mIU/ml was 99.4%; the coinci-dence rate is from 42% to 80% in cut-off±20%. The average coincidence rate is under 60%. Conclusions Though the detected results of 10 domestic ELISA reagents is related closely, the coincidence rate of the results at 5~10mIU/ ml in detecting anti-HBs is low. So it is important to make a positive standard in detecting anti-HB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