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2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38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8篇
中国医学   97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赵宏丽 《医学综述》2007,13(6):449-451
核因子-κB是一种具有多项转录调节作用的蛋白质,通过调节免疫和炎症相关因子及炎症递质的表达,在炎症和免疫反应中起枢纽作用,此外在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基因的调控中也起关键作用。多种皮肤病,如银屑病、结缔组织病、特应性皮炎、皮肤肿瘤等与核因子-κB途径的失调有关,本文就核因子-κB的组成、功能及在皮肤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2.
带状疱疹中医称缠腰火丹,本病好发于胸胁及腰部,亦可见于颜面及其它部位,是一种病毒引起的急性疼痛,具有成簇水疱的皮肤病。本病的主要症状是患部皮肤有烧灼感和疼痛,影响工作,不能入睡。治疗方法一般中医以辨证论治,中药内服,外敷,针灸;西医以维生素B1B2、止痛药及各种抗病毒、抗菌素类药物。但疼痛不会很快止住,皮疹虽经治疗完全消退,但疼痛却延续数月至半年以上.通过对大量患者的治疗。总结出以梅花针点刺加投罐在足太阳经一走穴位及其它配穴治疗的方法。收到良好效果,最短者一次便可止住疼痛,一般不超过一周便可治愈此疾…  相似文献   
33.
特应性皮炎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喻桃  张玉环 《中国热带医学》2006,6(8):1487-1489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皮肤炎症性疾病,其发病相当复杂,可能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因素有关。其中免疫学异常是AD发病的关键环节。早有研究表明,Th2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IL-4、IL-5、IL-6、IL-8等)在AD患者皮损和血中占优势,而Th1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IFN-7、IL-2等)则减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Th1、Th2细胞因子被发现与AD发病密切相关,AD不是简单的Th2细胞因子占优势,很多Th1细胞因子在AD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同时期、不同皮损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也有差别。  相似文献   
34.
免疫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的重要前沿学科,发展十分迅速。一方面,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研究者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不断发展、完善,新的观点和技术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其理论和技术广泛渗透到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生命科学的其它各个领域,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学科。今天,免疫学不但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促进了对生命现象的认识,而且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极大地推动了生物技术和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5.
睑角结膜炎是一种病因复杂、治疗棘手的常见眼表疾病。多数眼科医生对角结膜炎非常重视,而忽略了睑缘炎这一重要的原发疾病,误将本病视为“表层角膜炎”“病毒性角膜炎”,因此误诊误治的情况时有发生,致使一些病例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导致角膜溃疡、混合感染、周边角膜新生血管化或瘢痕形成,严重影响患者视功能。  相似文献   
36.
丁素先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皮肤病专业40余年,她早年研究的科研课题多次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奖,擅长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皮肤科急重症病例,有极深厚的中医及西医临床诊断和治疗功底,善于从现代医学中撷取精华,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行之灵验治疗方法。笔者师从丁素先老师20余年,现将丁老师治疗皮肤科急重症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7.
氮酮和油酸增强黄芩苷经皮渗透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氮酮、油酸及两者配伍对黄芩苷透皮吸收的促进作用。方法透皮吸收研究以改进型F ranz扩散池为模型,采用HPLC法测定黄芩苷透过量,以均匀设计法考察氮酮、油酸及两者配伍对黄芩苷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氮酮体积分数为10%时,黄芩苷24 h累积透过量为466.11μg/cm2,油酸体积分数为14%时,24 h累积透过量为77.34μg/cm2,氮酮与油酸以10%∶0.5%配伍后24 h累积透过量为641.88μg/cm2,促渗性能为146.69。结论氮酮和油酸对黄芩苷的透皮吸收均有促进作用,两者配伍可产生协同促进作用,氮酮与油酸以10%∶0.5%配伍后促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8.
王莘  丛向梅 《中草药》2006,37(4):546-547
皮炎颗粒是我院制剂,主要由地黄、知母、防风、金银花等10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凉血、祛热利水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各种湿疹、皮炎、荨麻疹,并取得很好疗效。该方药材具有一定引湿性,辅料对颗粒成型工艺及颗粒性状有直接影响,若选择不当颗粒成型后会吸湿、结块,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及  相似文献   
39.
张玉环  陈保疆  焦振山  赵丽 《天津医药》2006,34(12):833-835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Th2在特应性皮炎(AD)发病中的作用和IFN-γ及IL-4 mRNA表达的情况。方法: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及RT—PCR方法检测97例AD患者(AD组)及20例健康人(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Th1/Th2水平和IFN-γ、IL-4 mRNA表达。结果:AD组外周血Th1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0.01),而Th2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1);AD组PBMCs IFN-γ 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L-4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AD患者体内存在Th1/Th2的失衡,并提示AD属Th2优势疾病。  相似文献   
40.
李立程  寇欣 《天津药学》2006,18(2):28-29
目的:了解本院制剂醋酸氟轻松搽剂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醋酸氟轻松搽剂,涂于患处,2次/d,用药间隔>6 h,使用1周后停药并复诊;对照组应用哈西奈德溶液,治疗方法同治疗组,两组均停用其他外用药及内服药。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7%。结论:醋酸氟轻松搽剂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可靠,可用于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