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26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分析股骨后髁偏距与高屈曲后稳定型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术后膝关节屈曲度的相关性,探讨其在股骨假体设计中的意义.方法 前瞻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06年10月使用NexGen LPS-Flex假体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男性(男性组)、女性(女性组)各50例骨关节炎患者临床与影像学资料.对患者手术前、后股骨后髁偏距的改变值与术中及术后2年膝关节屈曲度改善值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术后股骨后髁偏距较术前减小(3.4±3.3)mm,减小程度女性高于男性[女性:(-5.4±3.1)mm,男性:(-1.5±2.0)mm,P<0.05].后髁偏距的改变值与术后2年膝关节屈曲度改善值在患者整体内并无相关性(P>0.05).但若分别在男性与女性组内对其观察,则两者间均呈具有正向相关性(P<0.05);术中患者整体、男性组、女性组内膝关节屈曲度改善值均与后髁偏距的改善值呈正向相关性(P<0.05).结论 重建股骨后髁偏距与高屈曲后稳定型全膝置换术后膝关节屈曲度的获得间存在相关性;使用以西方人解剖参数设计的假体不能充分匹配国人特别是我国女性股骨远端的几何学形态,兼以前参照技术进行前后髁截骨通常会导致其后髁偏距的减少,降低了其获得更大膝关节屈曲度的可能,假体设计有必要考虑不同种族和性别间的解剖差异.  相似文献   
62.
目的讨论应用单、双束喙锁韧带重建治疗肩锁关节脱位(AJC)的临床疗效。 方法自2009~2016年应用Endobutton、Arthrex AC Joint Tight Rope等替代物,通过建立喙突与锁骨间隧道,进行单、双束喙锁韧带重建,共治疗AJC 62例。 结果62例患者都接受了随访,随访时间最短1年,最长7年。根据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57例、良2例,可3例,优良率达95%。 结论应用单、双束喙锁韧带重建治疗AJC的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3.
目的通过对123例股骨转子下骨折病例的分析,以期发现术后一部分病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髋内翻畸形和骨折端张力侧骨折愈合速度缓慢的原因。方法对病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系统总结,将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分析发现,Orthofix普通交锁钉组和AO股骨重建钉组与AODHS动力髋加压钢板组在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中,前两者较容易出现髋内翻畸形。结论Orthofix普通交锁钉和AO股骨重建钉对于ⅠA、ⅠB型的股骨转子下骨折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而对于ⅡA、ⅡB型的股骨转子下骨折,AODHS动力髋加压钢板的治疗效果优于前两者。  相似文献   
64.
小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观察:附10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兴洲  王梅松 《天津医药》1990,18(12):751-752
  相似文献   
65.
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较少见,病因不明,究为炎症或良性肿瘤各家意见尚不一致,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28岁。因左肘肿物伴有疼痛2年,于1988年3月8日入院。二年前无明显诱因左肘肿胀、活动疼痛,去当地医院诊治,经“封闭”治疗疼痛减轻,但未能根治。近半年来肿胀疼痛加重,且左肘关  相似文献   
66.
肱骨近端骨折是创伤骨科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4%~5%,国内文献报道约占2.5%。大多数肱骨近端骨折是老年人低能量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由平地摔倒所致,男女比为2~3∶1。随着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其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在近30年移位骨折占所有肱骨近端骨折的比例上升了50%。饮食中低钙摄入、骨质疏松等均会增加肱骨近端骨折的风险,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亚健康状态、髋部骨折家族史、糖尿病、视力减退及神经肌肉功能减退等。  相似文献   
67.
背景研究已证实骨骼肌有神经营养活性,但对失神经支配条件下骨骼肌内感觉神经营养因子变化情况及其感觉神经营养活性状况研究较少.目的探讨失神经支配红、白肌肉内神经生长因子 (NGF)变化规律及 NGF含量与感觉神经营养活性之间的关系.设计 非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动物中心提供 Wister大白鼠 40只,体质量 200~ 250g,雌雄不限.干预将实验组大鼠双侧下肢坐骨神经切断,制成肌肉失神经支配模型.主要观察指标 运用肌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 NGF含量,用鸡胚背根神经节培养方法测定肌肉提取液感觉神经营养活性.结果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失神经支配后其 NGF含量均下降,两种肌肉组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以比目鱼肌组下降明显;但两种失神经支配肌肉提取液感觉神经营养活性却未降低,在伤后 7天时反高于正常值,两种肌肉组间比较无差异.结论周围神经损伤会引起其相应支配靶器官-肌肉组织内 NGF的含量发生变化,且具有时间性,红、白肌肉内 NGF含量的变化不一致;失神经支配肌肉的神经营养活性是各种营养因子的共同作用结果,不能用单一某种神经营养因子来代表.  相似文献   
68.
Sui WW  Yao HJ  Wang YF  Wang L  Zhang K  Xu Y  Qiu LG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4):3158-3160
目的确定中国人血清游离轻链(sFLC)的正常值,评价sFLC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诊断、疗效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自动免疫比浊法检测63例健康人sFLC水平,确定其正常参考区间。采用同样方法检测72例MM患者不同疾病阶段的sFLC水平,通过与传统的M蛋白检测方法的比较来评价sFLC的临床意义。结果(1)健康人sFLC-κ、sFLC-λ的95%参考区间分别为(9~29)mg/L、(15~34)mg/L,sFLC-κ/λ比值的中位值为0.59,100%参考区间为0.27~2.49。(2)初治MM患者中,κ增高的MM(κ-MM)患者的sFLC-κ、sFLC-λ的95%参考区间分别为(53~14100)mg/L、(0~97)mg/L,sFLC-κ/λ比值中位值为10.27;λ增高的MM(λ-MM)患者的sFLC-κ、sFLC-λ95%参考区间分别为(9~117)mg/L、(205~6875)mg/L,sFLCκ/λ比值中位值是0.005。MM患者sFLC-κ、sFLC-λ的95%参考区间与健康人间无交叉重叠。96.4%(26/27)初治MM患者的sFLCκ/λ比值异常。(3)健康人sFLC-κ、sFLC-λ均与年龄呈正相关(P值分别为0.031、0.01),而sFLCκ/λ比值与年龄无相关性(P=0.861)。初治MM患者年龄与sFLC-κ、sFLC-λ浓度及sFLCκ/λ比值间均无相关性(P分别为0.287、0.408、0.471)。(4)对于初治患者,检测κ克隆时比浊法与免疫固定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100%vs73.7%和100%vs44.4%;检测λ克隆时比浊法与IFE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100%vs68.8%和100%vs58.3%。对于治疗后达完全缓解的MM患者比浊法仍可以检测到单克隆M蛋白的存在。结论首次获得了一个中国人sFLC-κ、sFLC-λ及sFLCκ/λ的正常参考区间。自动免疫比浊法检测sFLC可以提高MM患者的初诊时的阳性率和疗效判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9.
胫骨平台骨折的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胫骨平台骨折,也称胫骨髁部骨折,属胫骨近端的关节内骨折,可有不同程度的关节面压缩与移位,将影响膝关节的对合、稳定性与运动。胫骨平台骨折约占全部骨折的1%,占老年骨折的8%。外侧平台骨折占55%-70%,内侧平台骨折占10%-23%,内、外侧平台同时骨折占10%-30%。  相似文献   
70.
目的:系统评价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cage)或自体骨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CENTRAL(First Quarter 2011)、ScienceDirect、OVID、SpringerLink、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7个数据库(时间截至2011年6月),手工检索Spine、Euro Spine、JBJS、中华骨科、中国脊柱脊髓等相关杂志,纳入关于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或自体骨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的RCT研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利用RevMan5.1.1(下载于Cochrane Library)进行Meta分析。选取平均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融合率、优良率、取骨处疼痛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经过筛选,11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1139个病例。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等级均较高(A级10个,B级1个)。Meta分析结果显示:颈椎椎间融合器(cage)融合组与自体骨植骨融合组比较,前者平均术中失血量少于后者[MD=-8.42,95%CI(-15.59,-1.25),P=0.02],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后者[MD=-0.31,95%CI(-0.62,-0.01),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后者[OR=0.56,95%CI(0.37,0.83),P=0.004],取骨处疼痛二者间存在统计学差异[OR=0.06,95%CI(0.01,0.27),P=0.0002];平均手术时间[MD=-14.55,95%CI(-30.79,1.69),P=0.08]、融合率[OR=1.44,95%CI(0.70,2.96),P=0.32]、优良率[OR=1.39,95%CI(0.92,2.09),P=0.12],两种融合方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椎间融合器(Cage)与自体骨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应用cage行椎间融合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尤其是取骨处疼痛的发生,并且在平均手术时间、融合率、优良率等方面与自体骨植骨融合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