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6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观察淫羊藿甙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Cbfa1表达的影响.方法 5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9只/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尼尔雌醇组、淫羊藿甙低剂量组、淫羊藿甙中剂量组和淫羊藿甙高剂量组.对尼尔雌醇组和淫羊藿甙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尼尔雌醇(0.1mg/kg)和淫羊藿甙(40,80和160mg/kg)治疗12周.12周后,以DXA法测定大鼠全身的骨密度;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骨钙素及雌二醇的浓度;处死各组大鼠,直接从头盖骨中提取总.RNA,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bfa1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12周后,模型组大鼠的骨密度和血清雌二醇水平明显降低,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的全身骨密度和血清骨钙素含量增加(P<0.05),但是血清雌二醇的水平无变化(P>0.05).12周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骨组织中Cbfal mRNA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骨组织中Cbfal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 淫羊藿甙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具有防治作用,其部分机制可能为淫羊藿甙促进骨组织中Cbfa1表达,从而调节骨形成.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雌孕激素替代治疗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计量学参数变化及大鼠肾脏1,25-(OH)2D3受体(VDR)mRNA 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25只成年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为5组,假手术组、单纯去势组以及去势 补充雌激素组、去势 补充孕激素组、去势 补充雌、孕激素组,每组5只.喂养3个半月后处死,取出肾脏,RT-PCR方法检测VDR mRNA的表达;取胫骨上段不脱钙骨制片,应用半自动图像数字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骨组织计量学参数.结果:与假手术组、雌激素及雌孕激素组相比,去卵巢大鼠松质骨骨量明显减少,伴有骨结构变差,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参数值增加(P<0.05);与去卵巢组相比,孕激素组大鼠无显著改变.去卵巢组大鼠肾脏VDR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假手术组、雌激素组及雌孕激素组(P<0.05);而与孕激素组无显著差异.结论:雌激素能有效地抑制去卵巢大鼠的骨吸收和骨形成,降低骨转换,可能与促进去卵巢大鼠肾脏VDR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毫米波脉冲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并发DPN患者68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舒血宁针和甲钴胺针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毫米波脉冲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舒血宁和甲钴胺针而不应用毫米波脉冲治疗,均连续应用2周。对每个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血清内皮素(endothelin,ET)和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RP)以及用肌电图仪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结果毫米波脉冲可以提高DPN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同时也可以降低血清ET和hs-CRP的水平。结论毫米波脉冲治疗联合应用舒血宁针和甲钴胺针治疗DPN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并且还可以降低DPN患者血清ET和hs-CRP的水平。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压与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的关系。方法:将179例老年女性T2DM患者分为2组,高血压组124例,非高血压组55例。测量腰椎和髋部的BMD。χ2检验比较2组总OP、腰椎OP、髋部OP的患病率,协方差分析各部位BMD的差别,并用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方法分析OP与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非高血压组总OP、腰椎OP、髋部OP的患病率均高于高血压组(P值分别为P总=0.037、P腰=0.042、P髋=0.051)。2组BMD比较,高血压组各部位的BMD均高于非高血压组,其中L3、L4 B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P3=0.040,P4=0.021)。但在校正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后P值均明显增大,2组BMD均无统计学差异,在校正C肽后P值也变大,但无校正BMI后P值变化明显。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年龄、BMI、骨钙素与OP有关,而高血压与OP无明显的相关。结论:OP与年龄、BMI、骨钙素有关,而高血压与OP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75.
脉冲电磁场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脉冲电磁场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方面的疗效.方法 将15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伴有腰背部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接受口服钙剂、阿法骨化醇和阿仑膦酸钠治疗,治疗组82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脉冲电磁场治疗,分别于治疗后60、180 d观察患者腰背部疼痛改善情况,并在治疗后180 d测量患者骨密度.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60 d较治疗前疼痛明显缓解(P<0.01),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在治疗后180d均较治疗前明显缓解(P<0.01).对照组治疗后180 d L1~L4骨密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0.773±0.129)、(0.842±0.179)、(0.873±0.139)、(0.908±O.183)g/cm2(0.751±0.135)、(0.819±0.183)、(0.848±0.146)、(0.883±0.174)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180 d L1~L4骨密度较治疗前也明显升高[(0.791±0.131)、(0.853±0.181)、(0.884±0.137)、(0.918±0.180)g/cm2比(0.750±0.123)、(0.820±0.176)、(0.850±0.140)、(0.882±0.179)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L1~L4骨密度治疗后180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股骨颈区骨密度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脉冲电磁场在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腰背部疼痛症状方面作用比较明显,而且也能够提高患者腰椎骨密度.  相似文献   
76.
通络方药抑制糖尿病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增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通络方药(Tongluo recipe,TLR)对糖尿病(DM)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糖尿病对照(DMC)组、糖尿病TLR干预(DM+TLR)组(n=7)。DMC和DM+TLR组大鼠采用链脲佐菌素(STZ,65 mg/kg)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1周后血糖≥16.7 mmol/L者为糖尿病模型制备成功;DM+TLR组按每天1 g/kg TLR灌胃,NC和DMC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干预12周后,测肾功能和24 h尿白蛋白(UAE),比色法测血浆丙二醛(MDA)和超氧阴离子水平(O2-),ELISA法测糖基化终末产物(AGE),H-E染色及CD31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肾组织AGE受体(RAG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受体(Flk-1)、血管生成素(Ang)-1、Ang-2和Ang-2受体(Tie-2)蛋白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DMC组肾质量/体质量(KW/BW)、24 h尿白蛋白(UAE)、MDA、O2-、AGE、RAGE、VEGF、Flk-1、Ang-2、CD31水平和肾小球系膜面积增加,肌酐清除率(Ccr)、Tie-2水平降低(P<0.01或0.05)。与DMC组相比,DM+TLR组大鼠KW/BW、UAE、MDA、O2-、AGE、RAGE、VEGF、Flk-1、Ang-2、CD31水平和肾小球系膜面积降低,Ccr、Tie-2水平升高(P<0.01或0.05)。结论:TLR可能通过降低糖尿病大鼠肾小球氧化应激水平,抑制AGE-RAGE、VEGF表达,进一步抑制肾小球内皮细胞增殖,从而减少糖尿病时肾小球新生血管形成,减轻肾损伤。  相似文献   
77.
Zhang XZ  Song LG  Wang B  Yang J  Li H  Xuan M  Lei T  Guo XH  Lü XF  Xue QY  Yang GY  Ji QH  Shen J  Liu ZM  Li CJ  Wu TF  Xie HB  Tong JC 《中华内科杂志》2010,49(8):662-666
目的 比较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rhPTH)(1-34)和依降钙素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OP)妇女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5例绝经后OP妇女,被随机分为rhPTH(1-34)组和依降钙素组,其中前者接受rhPTH(1-34)20μg(200 U)每天皮下注射1次,后者接受依降钙素20 U每周肌肉注射1次.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6个月分别检测腰椎1~4(L1~4)和股骨颈的骨密度(BMD)以及骨形成和骨吸收生化指标,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结束时,rhPTH(1-34)组和依降钙素组L1~4的BMD均增加,股骨颈的BMD没有明显变化.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rhPTH(1-34)组L1~4、股骨颈的BMD较基线分别增加2.2%(P<0.05)、0.37%和5.51%(P<0.01)、0.65%;依降钙素组分别增加0.41%、-0.10%和1.55%(P<0.05)、0.11%;与依降钙素组相比,rhPTH(1-34)组在3个月和6个月时L1~4 BMD改善更明显.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rhPTH(1-34)组和依降钙素组的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SAP)分别增加36.79%和0.31%及92.42%和-0.17%,尿I型胶原N末端肽与肌酐比值(NTX/Cr)分别增加48.91%和-5.32%及68.82%和-10.86%.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两种药物均具有较好耐受性,两组在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依降钙素相比,rhPTH(1-34)治疗绝经后妇女OP,能更好地促进骨形成,提高BMD,并具有较好耐受性、副作用少,对肝、肾功能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8.
目的 :研究绝经后妇女雌激素受体 (ER)基因PvuII、XbaI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与骨和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 5 7名已排除影响骨代谢、脂代谢疾病的绝经后妇女 ,采空腹血和晨尿 ,用PCR RFLP法对ER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 ;DEXA测定腰椎正侧位及股骨骨密度 ,同时检测血骨钙素、尿I型胶原N末端肽和血脂指标。结果 :xx组股骨干(SHAFT)骨密度明显低于Xx组 (P <0 .0 5 )。XbaI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与股骨SHAFT骨密度相关 (r =0 .36 7,P =0 .0 39) ;XX组骨钙素高于xx(P =0 .0 4 1)和Xx(P =0 .0 11)组。apoA1含量和A1/B比值在xx、Xx、XX三组递增 ,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Lp(a)与股骨骨密度 (除SHAFT外 )呈负相关。结论 :ER基因XbaI RFLP是影响绝经后妇女骨和脂代谢的重要因素 ;X基因型可维持股骨骨量 ,xx基因型与低apoA1含量和A1/B比值相关 ,Lp(a)也影响股骨骨密度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鳗鱼降钙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将7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应用鳗鱼降钙素治疗,20 IU肌注每周一次,疗程6个月;对照组30例。两组均口服钙尔奇D(含元素钙600 mg,维生素D125 IU)每天一片,疗程6个月。两组治疗前后均测定2-4腰椎、骨股颈及wards三角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记录患者临床症状。结果治疗组2个月后骨痛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腰2、腰3、腰椎均值BMD较前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BMD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鳗鱼降钙素与钙剂联合应用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减轻疼痛,改善症状,同时增加骨密度作用。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BMD)、骨形成及骨吸收指标的变化及其机制,了解其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为防治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66例T2DM围绝经期妇女(研究组),排除影响骨、脂代谢疾病患者,按照脂蛋白(Lp)(a)水平分为高Lp(a)组[Lp(a)≥300 mg/L, 162例,平均年龄为(58.32±4.87)岁]和正常Lp(a)组[104例,平均年龄为(60.41±3.92)岁],同时选取40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妇女作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检测研究对象腰椎正、侧位及股骨的BMD,收集相关生化指标,并将BMD及骨代谢指标与糖、脂代谢指标的关系作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的BMD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下降,糖化血红蛋白(HbA1 c)与L2-4(r=0.011 8,P=0.000 7)、ward’S三角(r=-0.010 3,P= 0.000 1)、股骨颈(Neck)(r=10.218 7,P=0.000 1)、股骨大转子(Troch)部位(r=-0.014 2,P=0.000 7)的 BMD呈负相关;餐后2 h血糖(2hPG)与L2-d(r=0.021 7,P=0.000 1)、Ward’s三角部位(r=-0.025 3, P=0.000 1)的BMD呈负相关;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 C肽(2hCP)水平与L2-4(r=0.013 7、0.027 4, P=0.000 1)、Ward’s三角(r=0.017 2、0.006 8,P<0.05)、Neck部位(r=0.032 3、0.018 3,P<0.01)的 BMD呈正相关;Lp(a)与Ward’s三角(r=-0.659,P=0.001)、Neck(r=-0.642,P=0.001)、Troch(r= -0.627,P=0.001)部位的BMD呈负相关。结论 T2DM围绝经期妇女比健康者容易引起BMD下降,除了雌激素的影响外,可能与胰岛功能受损有关,较好地控制血糖和保护胰岛细胞功能对预防骨质疏松症有益。Lp(a) 也是影响围绝经期妇女骨代谢的一个因素,其可能通过影响骨转换而影响骨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