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0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1 毫秒
4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皮肤深Ⅱ度烧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皮肤深Ⅱ度烧伤的疗效。 方法:体外培养扩增雄性豚鼠骨髓MSCs,以2×106•mL-1、2×107•mL-1细胞密度,移植给皮肤深Ⅱ度烧伤的雌性受体鼠创面,对创面的愈合面积进行计算,用HE、Masson染色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 结果:治疗组的皮肤创面修复较好,HE染色结果显示治疗组的真皮与表皮结构清晰,表皮各层清楚,而对照组的皮肤创面细胞各层次不清楚。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治疗组皮肤创面新生被覆上皮内,胶原纤维排列较整齐;对照组胶原增粗、排列不规则。2×106•mL-1、2×107•mL-1不同细胞密度的治疗侧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骨髓MSCs可促进皮肤深Ⅱ度烧伤的愈合,对皮肤深Ⅱ度烧伤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42.
目的:利用颈椎CT扫描技术对中国东北地区成年人颈椎终板的形态学参数进行测量,为设计适合中国人的人造颈间盘提供准确的形态学依据。 方法:通过颈椎CT扫描获取80名健康成人的颈部CT影像学资料。利用CT影像测量技术,分别测量颈3椎骨(C3)至颈7椎骨(C7)的上终板长(APLu)、上终板宽(CMLu)、下终板长(APLl)和下终板宽(CMLl)参数,并对每个参数进行性别比较和不同颈椎节段的比较。 结果: APLu、CMLu、APLl和CMLl的参数值随颈椎节段的下降而不断增大(PAPLu=0.023,PCMLu=0.007,PAPLl=0.035,PCMLl<0.001);各参数男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实验获得的参数值与已报道的其他国家的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本研究为设计适合中国人的人造颈间盘提供了准确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43.
全髋关节置换的生物力学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体的置入改变了机体正常的力学分布,随之产生了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生物力学效应,而这些生物力学效应不仅受假体自身特点的制约,而且还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置入技术、骨黏固剂的应用及个体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联合抗氧化微量营养素(antioxidant micronutrients,AM)对胰岛β细胞insulin基因转录与翻译水平表达的影响,为应用天然抗氧化物的互补生物学作用,提高糖尿病状态下的胰岛素基因表达提供分子水平科学依据。方法应用MLDS(multiply low dosage of streptozotocin)方法制备T1DM小鼠模型,分别联合添加4种AM(Se+VE+V+Cr)和7种AM(Se+VE+V+Cr+VC+硫辛酸+烟酰胺)进行干预,运用ISH、IHC及图像分析技术系统观察其对insulin基因转录与翻译水平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联合补充AM可明显增加T1DM模型小鼠胰岛β细胞insulin mRNA表达水平(P<0.05~0.01),提高胰岛β细胞insulin免疫组化阳性反应产物量(P<0.05~0.01),可分别在转录与翻译水平明显上调胰岛素基因的表达水平。结论 AM联合生物学效应可在转录与翻译水平上调T1DM时insulin基因表达,提高内源性胰岛素水平,拮抗糖尿病关键发病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45.
Ⅱ型碳酸酐酶阻断剂对体外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Ⅱ型碳酸酐酶阻断剂对体外破骨细胞骨吸收过程的影响.方法由一日龄SD大鼠四肢长骨分离破骨细胞并接种于象牙骨片上共同培养,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Ⅱ型碳酸酐酶阻断剂乙酰唑胺,观察3天和9天时破骨细胞骨吸收能力的变化,从而证实Ⅱ型碳酸酐酶对破骨细胞性骨吸收的影响.结果 10-6M乙酰唑胺使骨吸收陷窝数和吸收面积均显著减少,浓度为10-8M时只对骨吸收面积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Ⅱ型碳酸酐酶阻断剂通过调整破骨细胞内pH值影响破骨细胞分化、成熟及活化进而影响骨吸收.可以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疾病的治疗发挥早期、连续、持久作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 1在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Zivin法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以GAPDH为内参照物 ,应用半定量RT PCR方法、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定性、定量测定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表面ICAM 1mRNA表达变化。结果 正常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表面仅有微量的ICAM 1表达 ,单纯缺血不引起ICAM 1表达。再灌注后损伤区ICAM 1表达发生了改变 ;再灌注 4h ,ICAM 1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 ,再灌注 12h其在单位微血管面积上的荧光强度约比单纯缺血组增加了 1 2。提示脊髓损伤后微血管内皮细胞初始ICAM 1表达增加是由再灌注损伤激发 ,其后延迟递增表达增强 ,说明ICAM 1参与了脊髓再灌注损伤的炎症病理过程。结论 ICAM 1可做为脊髓I R后炎症反应程度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过程中血栓前状态的出现及其诊断学意义。方法  4 0只兔随机分成 4组 ,每组 10只。A组 :间隔 2 4h耳缘静脉内两次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 ,每次 4 0 μg kg。B组 :注射方法同A组 ,第二次注射内毒素后立即注射一次醋酸强地松龙 2 0mg kg。C组 :一次耳缘静脉内注射醋酸强地松龙 2 0mg kg。D组 :空白对照组。各组分别在注射后 2 4h、7d及 2 1d ,进行血小板、血脂和血浆粘度测定 ,2 1d取股骨头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1、A及B组用药后 2 4h血小板计数减少 (P <0 0 1) ,血浆粘度、血脂升高 (P <0 0 1) ,用药后 7d、2 1d ,A组各项指标逐渐恢复 ,B组持续异常 ,与A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1)。C组用药后 7d及 2 1d血小板降低 (P <0 0 1)、血浆粘度和血脂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B组 2 1d股骨头病理切片见骨细胞变性、坏死 ,较A、C组为重。结论 激素通过增强由内毒素引起的血栓前状态 ,形成血栓导致骨坏死 ,血栓前状态的检测对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诊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8.
Ⅱ型碳酸酐酶对破骨细胞性骨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破骨细胞分泌的Ⅱ型碳酸酐酶对骨吸收过程的影响。 方法:由1日龄SD大鼠四肢长骨分离破骨细胞,并接种于象牙骨片上共同培养,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Ⅱ型碳酸酐酶阻断剂乙酰唑胺,在第3天和第9天时观察破骨细胞骨吸收能力,以证实Ⅱ型碳酸酐酶对破骨细胞性骨吸收的影响。 结果:10-6 mol•L-1乙酰唑胺使骨吸收陷窝数和吸收面积均显著减少,浓度为10-8 mol•L-1时只对骨吸收面积有显著抑制作用。 结论:Ⅱ型碳酸酐酶通过调整破骨细胞内pH值,影响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及活化进而影响骨吸收。  相似文献   
49.
目的大量表达和纯化HPV58衣壳蛋白,形成病毒相似颗粒。方法制备携带HPV58L1和L2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转染昆虫细胞,在真核细胞中大量表达HPV58L1和L2蛋白并进行纯化。电镜观察病毒相似颗粒的形成情况。免疫小鼠制备特异性抗血清。结果 HPV58L1和L2蛋白在真核细胞中被高效表达,电镜下见表达纯化的病毒衣壳蛋白L1与L2共同组装形成病毒相似颗粒(VLPs),用其免疫小鼠能产生针对HPV58L1蛋白的高滴度的特异性抗体。结论在真核细胞中大量表达HPV58L1和L2蛋白,纯化后能形成病毒相似颗粒,并具备很强的免疫原性,有望用其制作宫颈癌预防性疫苗。  相似文献   
50.
三节段以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脊柱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三及四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脊柱损伤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208例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的病例行回顾性分析,按骨折类型的不同分为压缩骨折组,爆裂骨折组,骨折脱位组,多节段脊柱损伤组。对爆裂骨折组及骨折脱位组行两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三节段以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行两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者5例术后出现损伤平面再次移位,而使用三或四对椎弓根螺钉行内固定者没有此现象,同时三或四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方面低于两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者。结论:伴有移位的脊柱骨折,在损伤椎体的上或下位两个椎体内使用两对椎弓根螺钉固定对减少术后再移位,维持脊柱稳定性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