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0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目的:探讨体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MSCs)多向分化潜能。 方法:从大鼠骨髓中获得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传代。通过地塞米松、TGF-β1和维生素C诱导r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甲苯胺蓝染色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Ⅱ型胶原进行鉴定。通过地塞米松和胰岛素诱导r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采用苏丹Ⅳ染色鉴定。在含IBMX、GDNF和IL-1β的培养基中诱导r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神经细胞特异标志NSE和MAP-2a,b。 结果:rMSCs被诱导7 d后,分化成软骨细胞,甲苯胺蓝异染阳性、Ⅱ型胶原阳性。被诱导10 d后,分化成脂肪细胞,苏丹Ⅳ染色阳性。被诱导7 d和15 d后,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表达NSE和MAP-2a,b,15 d后NSE阳性率是(20.060±0.790)%,MAP-2a,b阳性率是(17.364±5.738)%。 结论:体外rMSCs被诱导分化成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和神经元样细胞,证明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是组织工程研究中最有前途的种子细胞之一。  相似文献   
22.
目的:用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表达载体(Ad-BMP-2)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观察Ad-BMP-2转染对细胞分化的影响。 方法:将Ad-BMP-2转染体外培养的兔BMSC,7 d后利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内BMP-2及Ⅱ型胶原的表达,同时行碱性磷酸酶染色。 结果:BMP-2和Ⅱ型胶原原位杂交法显示实验组细胞胞浆中有棕黄色阳性杂交信号,对照组阴性。BMP-2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法显示实验组细胞胞浆棕黄色阳性着色,胞核阴性表达,对照组阴性;碱性磷酸酶染色见实验组细胞胞浆呈棕黑色阳性着色,可见细小的棕黑色颗粒,对照组染色阴性。结论:Ad-BMP-2可高效转染BMSC,且促进其向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23.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特性及bFGF对其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生长特性、hMSC表面标记及bFGF对hMSC增殖的影响。 方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MTT法检测bFGF对hMSC增殖的影响。 结果:原代培养细胞生长潜伏期5~9 d,对数增殖期11~16 d,生长平台期18~20 d;传代培养细胞生长潜伏期12~24 h,对数增殖期为7~10 d,11~13 d进入细胞生长平台期。hMSC均一表达CD44,不表达CD45。bFGF在较低浓度(10 μg•L-1)时即有显著的促进hMSC增殖的作用(P<0.05), bFGF在25~100 μg•L-1对hMSC的ALP活性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 结论:hMSC在体外可迅速扩增;bFGF对hMSC的增殖作用与浓度成正性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24.
自体深筋膜包裹神经断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寻找一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新方法。方法 :对 76例 91条神经损伤的病例分别采用自体深筋膜包裹神经断端和神经外膜缝合的方法进行修复 ,并对其治疗结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 :应用自体深筋膜包裹神经断端方法修复的周围神经 ,功能恢复良好 ,优良率为 87.1 %;神经外膜缝合方法修复的周围神经优良率为 75 .7%,两种方法优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结论 :采用自体深筋膜包裹神经断端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旨在介绍一种治疗腱鞘囊肿的手术方法。方法 :通过门诊筛选出行挂线手术治疗病例 61例。结果 :本组病例无一例感染 ,无复发 ,皮肤瘢痕小 ,表面美观 ,且关节活动良好 ,肌腱和皮肤无粘连。结论 :腱鞘囊肿挂线手术简便、快捷、有效 ,无需特殊设备 ,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比较复合自体红骨髓冻干骨和单纯冻干骨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方法 制备兔双侧桡骨骨缺损(1.5cm)模型,实验侧(左侧)植入复合自体红骨髓的冻干骨、对照侧植入单纯冻干骨,术后及术后2、4、6、8w行X线和组织学检查。结果 实验组于术后6w、对照组于术后8w,骨缺损修复良好、髓腔基本相通。结论 复合自体红骨髓的冻干骨修复骨缺损的能力优于单纯冻干骨。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一种早期经后路切开复位完成下位颈椎稳定手术的方法,以解决合并关节突绞锁、骨折的颈椎骨折、脱位复位的问题。方法 14例合并关节突绞锁、骨折的颈椎骨折、脱位病人,其中6例前后路手术一次完成,后路手术切开复位,前路椎闻植骨,钛合金自锁钢板(CSIJ)内固定;其余8例先行后路切开复位、棘突间钢丝内固定,择期行前路椎间植骨融合术。结果 14例脱位颈椎全部达到解剖复位,使脊髓受压迫状态解除,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均提高l~2级。结论 合并关节突绞锁、骨折的颈椎骨折、脱位早期切开复位是可行的,对解除脊髓的压迫状态,挽救脊髓残留的神经功能,促进恢复有利。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无颈椎骨折脱位的急性颈髓损伤的特征和机制.方法对33例无颈椎骨折脱位的急性颈髓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神经学、X线和MRI检查结果.结果颈髓完全性损伤者8例,不完全性损伤者25例;21例患者有颈椎变性改变(椎间盘间隙狭窄伴有骨赘形成者15例,后纵韧带骨化者6例),3例C5颈椎管Pavlov率小于0.8;30例可见颈髓受压,25例表现为椎旁软组织损伤.结论无颈椎骨折脱位的急性颈髓损伤的重要诱因为颈椎变性改变和发育性颈椎管狭窄,致病原因主要为颈髓受压;MRI检查有利于查明脊髓损伤的部位和机制.  相似文献   
29.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方向的诱导分化及体内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经矿化诱导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在裸鼠体内的成骨潜能。方法:分离并培养兔MSC,矿化诱导,观察MSC的形态学改变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将诱导后的MSC-去抗原牛松质骨复合体植入裸鼠背部皮下,3 d后取材,行组织学观察。结果:经矿化诱导后,MSC的形态由长梭形向多角形和三角形转化,ALP组织化学染色阳性,活性明显增高。MSC-去抗原牛松质骨复合体植入裸鼠后3 d,组织学见细胞均匀贴附于骨小梁表面,伸展良好,未见未贴壁细胞及外源性纤维组织、血管长入。结论:经矿化诱导的MSC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和增殖,经观察MSC-去抗原牛松质骨复合体在裸鼠体内可成活并增殖。  相似文献   
30.
目的:比较负重关节与非负重关节蠕变差异及其机理。方法:将健康男性成人尸体的肩、髋及膝关节软骨取下,分别在AG-10TA型自动控制电子万能实验机上进行实验。结果:在恒定应力条件下分别测出三组关节软骨蠕变实验数据,负重关节较非负重关节蠕变数值增大;同时对实验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获得应变-时间曲线及函数。 结论:负重关节较非负重关节有良好的蠕变效应,蠕变可能与其生化构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