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总结70例采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尤其是术后第1个24 h内;术后予平卧硬板床休息4~6 h;做好并发症,包括一过性发热和疼痛、骨水泥渗漏、肺炎的预防护理;鼓励患者尽早进行功能锻炼,由被动到主动,循序渐进,并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采取积极安全防护措施预防再次骨折.本组患者于术后第2天均可佩戴围腰下地活动,术后2周拆线出院.患者疼痛均得到有效控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 从术前的(8.39±1.14)分,下降为术后1周的(3.42±1.81)分,均未发生肺炎、泌尿系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2.
中国中老年人群骨折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目的 了解国内汉族中老年人群骨折(髋部、前臂和脊椎为主)患病率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中国五大行政区48615例50岁以上男女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胸腰椎侧位X线测量(1/10样本)。结果 国内部分地区50岁以上人群总骨折患病率为26.6%。其中男性24.6%,女性28.5%(P&;lt;0.01);髋部骨折患病率为1.9%,前臂骨折患病率为4.0%,脊椎骨折患病率为13.3%;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组,城乡之间骨折患病率差异亦存在不同程度显著意义(P&;lt;0.01,P&;lt;0.05)。结论 中老年人骨折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且女性高于男性,城市高于农村,须进一步进行病因探索以防治骨折发生。  相似文献   
33.
目的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细胞基因表达谱差异性基因、差异性基因功能及通路,初步探讨骨关节炎预警基因.方法 入选行关节置换术的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RA)和无关节炎的创伤患者各3例,分成骨关节炎组、RA组和创伤组.分别取关节软骨标本,体外培养关节软骨细胞.采用人类全基因组寡核苷酸微阵列芯片技术,通过微阵列差异性基因分析软件两因素不配对检验分析比较骨关节炎组分别与创伤组、RA组关节软骨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在生物分子功能注释系统中分析差异性基因功能、通路.结果 骨关节炎组与创伤组比较差异基因为145个(其中70个上调,75个下调),骨关节炎组与RA组比较差异基因为281个(其中94个上调,187个下调);骨关节炎组分别与创伤组、RA组比较得到的差异性表达基因功能分属于细胞过程、生理过程、细胞成分、生物调节、信号转导等;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性基因通路主要有:凋亡通路、细胞周期通路、P53蛋白信号通路、Fas 信号通路、一氧化氮通路、凋亡级联通路、局部黏附通路、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紧密连接通路、黏着接合通路、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通路、骨重塑通路、硫酸软骨素生物合成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细胞间黏附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P<0.05);骨关节炎.创伤组和骨关节炎-RA组之间差异性基因功能及通路存在差异,同时也存在交叉.结论 从差异性基因表达种数、生物学功能、通路分析三方面获得骨关节炎生物学信息,使得从基因表达人手寻找骨关节炎的早期预警指标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4.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不同时期磁共振( MRI )信号改变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磁共振影像检查,并与 X 线影像对比,对骨折后24个月内 MRI 信号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发生骨质疏松骨折椎体内 MRI 信号变化特征:T1WI 低信号、T2WI 高信号、T2WI+FS 信号进一步增高,信号伴随整个骨折发生、临床愈合及愈合后修复重建过程,在骨折后6个月内均出现信号变化。一般在6~12个月修复重建结束后椎体内磁共振信号逐渐恢复为 T1WI 等信号、T2WI 等信号、T2WI+FS 等信号。骨折后12~24个月磁共振信号完全恢复正常。与 X 线比较,磁共振可通过信号变化特征反应椎体内骨折发生、愈合及修复重建过程,推测骨折时间。临床上可区分新鲜骨折及陈旧骨折,可对 X 线检查无法早期发现的骨挫伤、隐匿性骨折及跳跃性骨折做出早期诊断。结论椎体内磁共振信号变化反映了骨折发生、愈合及修复重建变化,有利于揭示椎体内松质骨骨折病理生理过程;可提高隐匿性椎体骨折、跳跃性椎体骨折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漏诊;对已变形椎体可提示椎体骨折时间,是否引起临床症状,有利于诊断、治疗方案制订及指导治疗及康复进程。磁共振作为一种可靠的影像学工具有利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调查中国不同地区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 ,OP)患病率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多段整群抽样方法对中国五大行政区 5 5 93例 4 0岁以上男女人群进行骨密度测量和问卷调查。结果 我国部分地区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 (按累计丢失率最高部位计算 )为 16 1%。其中男性 11 5 % ,女性19 9% (P <0 0 1) ;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差异亦存在非常显著性 (P <0 0 1) ;城乡之间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差异 (女性 )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我国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重点在中老年女性 ,对男性骨质疏松症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全椎板切除减压和脊柱内固定术在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意义及效果.方法 对比分析178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全椎板切除减压和减压内固定两组,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进行术后第1年和末次随访时的临床效果评估,计算2次ODI评分改善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腰痛时间和术后腿痛时间.结果 全椎板切除减压加脊柱内固定组与单纯全椎板切除减压组相比,术后第1年和末次随访时的评分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高于单纯减压组,术后腰痛和腿痛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经全椎板切除减压治疗时,加用脊柱内固定术能显著缩短术后症状持续时间,但没有明显改善临床效果,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37.
经X-tube微创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手术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经胸腔镜脊柱侧弯矫形术国内已经开展,通过微创方法腰椎内固定脊柱融合手术国内尚未报道。我们开展了2例经X—tube脊柱微创系统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融合手术,体会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38.
2004年里约热内卢IOF世界骨质疏松会议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世界骨质疏松会议上共发表论文467篇,内容涵盖了目前骨质疏松症的基础研究、流行病学及诊断治疗等的最新进展。其中骨质疏松的治疗、骨量评估及流行病学调查等方面的文章占绝大多数,有关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的病理生理方面的研究也较多:在细胞生物学及基因方面的研究也有了很大的进展,骨重建的生化指标碱性磷酸酶、骨钙素、血清Ⅰ型胶原C末端交联肽、尿Ⅰ型N末端交联肽等可用作评估疗效及病人对药物顺应性的指标。在诊断的新进展方面,定量超声和Micro-CT等的出现使诊断更加准确和简单。治疗方面的新进展则涉及到了甲状旁腺激素(1-34)、雷尼酸锶盐、大剂量及长效的双膦酸盐制剂及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Keller手术治疗(足母)外翻疗效.方法对我院1978年1月-1995年12月间因(足母)外翻住院并行了Keller矫形术的病人进行随访,共随访到70例(118足)有效病人.术后时间为5~24年,平均9年,对(足母)趾及前足部症状改善,畸形矫正程度,足趾功能及术后各种并发症进行统计和分析,同时通过负重足印观察比较Keller矫形术对前足负重点的影响.结果 Keller手术后病人(足母)趾及前足症状改善,(足母)外翻及叠趾畸形、矫正满意者98足,手术优良率为83%.并发症主要为(足母)趾麻木,(足母)外翻复发或未矫正,(足母)内翻,(足母)抓地力量弱,第二趾屈曲挛缩等,部分病人需要再次手术.结论 Keller手术通过(足母)跖近节趾骨截骨及(足母)跖趾关节成形,以达到(足母)外翻矫正的目的.对年龄较大、(足母)外翻严重,或同时合并(足母)跖趾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是一个较好的治疗方法.近节趾骨截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0.
应力导致关节软骨退变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讨应力导致关节软骨退变的病理过程与生物力学机制。方法 以 32只中国白兔为实验对象 ,在关节面施以持续高 低压应力 ,观察 4、12周 ,用组织学、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及透射电镜为方法 ,分析退变软骨。结果 低压应力引起的退变首先表现为早期软骨细胞功能减退 ,软骨细胞代偿增生反应轻 ,然后基质破坏 ,最终导致整个软骨退变。高压应力引起的退变首先是早期基质破坏 ,软骨细胞代偿增生同时发生 ,继而软骨细胞退变 ,最终整个关节软骨退变。细胞因子主要在退变软骨的浅、移行层软骨细胞胞浆内阳性染色 ,偶可在浅层细胞近周及裂隙处见基质阳性染色。结论 高、低压应力均可导致关节软骨退变 ,低压应力首先引起软骨细胞退变 ;高压应力首先引起基质破坏。退变软骨的软骨细胞可异常合成、分泌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在软骨退变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