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6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单兆伟教授是孟河医派传人,著名的中医内科大家,对脾胃方面疾病的认识及治疗具有明显特色。单兆伟教授基于中医的整体观,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方面更是临床经验丰富。尤善于从肝脾论治、肝脾同调,运用理气调肝,运脾疏肝,温脾补肝,柔肝健脾等法,疗效显著。本文归纳了单兆伟教授从肝脾论治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经验,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胃病4号复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寒热错杂证患者近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将101例功能性消化不良寒热错杂证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中药胃病4号和安慰剂治疗,疗程4周,随访1个月;采用国际通用的SF-36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试验组治疗后在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总体健康(GH)3个维度及PCS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时在生理功能(PF)、情感职能(RE)两个维度和精神健康(MCS)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社会功能(SF)4个维度与躯体健康(PCS)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胃病4号复方能够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近期的生活质量,疗效优于安慰剂。  相似文献   
73.
"脏腑风湿"是仝小林教授在"伏邪"和"痹证"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寒湿性"疾病众多的时代背景,而提出的一个新型学说,即风寒湿邪或通过体表而内传,或通过官窍而直中,最终盘踞脏腑,与气血相搏,形成伏邪。当机体再次感受寒湿或其他外邪时,伏邪引动,造成病情的加重或反复。而食寒饮冷这一寒湿直中途径,中焦-脾胃系脏腑首当其冲,风寒湿邪堆积中焦,气滞血瘀,痰浊内生,郁热亦起,进而形成"寒湿痰瘀热"互结的复杂内环境。以上种种邪气伏于胃肠道黏膜,最终造成脾胃系"风湿病"的发生。而对于脾胃系"风湿病"的治疗,仝小林教授常在自创"中气流转方"的基础上,根据病情酌情选取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桂枝茯苓丸、黄芪建中汤、甘姜苓术汤等方药,以运转中气,适时透邪。另外,脾胃为轴,四维为轮,聚于脾胃的风寒湿邪亦可流转他脏,或泛溢肌表,造成这些部位风湿病的发生或反复,所谓"中央健则四旁通"。故而对于其他部位风湿病的治疗亦不能忘记调理脾胃,运转中气。反之,在治疗脾胃系"风湿病"的同时,对其他部位的风湿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4.
清热化滞颗粒治疗小儿积滞化热证21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霞  汪受传 《中医杂志》2003,44(10):758-759
目的:验证在消积必须导滞,导滞常兼清热理论指导下,用化滞清热法治疗小儿积滞化热证,据此立法处方制成清热化滞颗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按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的要求在4家医院同时进行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试验。结果:清热化滞颗粒治疗小儿积滞化热证临床痊愈率为64.55%,显效率为27.27%,总有效率91.82%,其综合疗效、痊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清热化滞颗粒治疗小儿积滞化热证疗效可靠,使用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5.
沈洪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治离不开辨证论治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前提是完成对病人四诊资料的全面收集,尤其强调对四诊信息的全面收集与整理。临证多从脾虚、气滞、血瘀论治。强调四诊资料详实客观,全面审察;理法方药一以贯之,平允醇和;临证技巧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临证时要审因论治,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76.
目的: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的ICAM-1,观察中药灌肠对I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能的作用机制及环节。方法:大鼠随机分为6个实验组,自由饮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水溶液诱导UC模型,以仙地液灌肠干预后,用Western Blotting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的方法,以Actin为内参照半定量检测大鼠结肠黏膜及组织中ICAM-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经中药灌肠干预后的大鼠与模型组相比结肠黏膜及组织中的ICAM-1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中药灌肠可能通过下调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组织中的ICAM-1表达实现其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7.
溃疡性结肠炎是以结直肠黏膜连续性、弥漫性炎症改变为特征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我国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和患病率近年来呈快速上升趋势,已成为临床常见病。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创立的六经辨证施治体系和经典方剂在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治中广泛运用,取得了较好疗效。本文爰从中医病名演变、病理机制、常用经方及应用要点论述经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证思路和经验。  相似文献   
78.
目的 运用Meta分析比较直肠腔内超声(ERUS)与相控阵线圈磁共振(MRI)对直肠癌术前局部分期的准确率。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OVID、Web of Science和CNKI电子数据库确定ERUS和相控阵线圈MRI对直肠癌术前局部分期准确率的相关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建库时间更新至2019年1月。使用STATA 12.0和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使用Bgger's检验方法检测发表偏倚。结果 共纳入7项研究,发表年限为2005年~2014年,中国3篇,意大利2篇,土耳其1篇,西班牙1篇,共纳入41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ERUS与相控阵线圈MRI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1,95%CI:0.63~1.32,P=0.619)。对于直肠癌术前N分期,相控阵线圈MRI的准确率高于ERU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58,95%CI:0.41~0.82,P=0.002)。Bgger's检验结果提示纳入研究无发表偏倚(Pr>|z|=0.453;P>0.05)。结论 通过Meta分析发现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ERUS与相控阵线圈MRI的准确率相近,而在直肠癌术前N分期,相控阵线圈MRI相对于ERUS具有更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9.
沈洪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炎症性肠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临证时强调清利湿热、解毒凉血,实则邪去正安;健脾益气、补肾温中,虚则扶正安邪,同时汲取外科经验,内外兼顾,减少西药副反应。文章介绍沈洪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以期推广。  相似文献   
80.
目的:评价健脾疏肝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的疗效和安全性,并采用了基于患者的结局评价从患者的角度考察其最关心的问题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将来自5个分中心的160例脾虚气滞证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2∶1的比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具有健脾疏肝作用的中药健脾理气方以及安慰剂治疗。中药及安慰剂均为配方颗粒,由70 ℃温水冲服,分早晚2次服用,每次150 mL。2组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结束后4周进行随访。主要评价指标为基于患者评价的消化道症状积分,包括消化道总体症状积分和单项症状积分,分别在第0,1,2,3,4和8周观察记录。次要评价治疗为钡条胃排空试验,在第0和4周完成。结果:与安慰剂比较,治疗4周后及随访试验组患者消化道总体症状积分和单项症状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钡条胃排空试验中药组对胃肠动力改善亦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试验期间未出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中药健脾疏肝法可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