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41篇
肿瘤学   2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万茜  章永红 《河北中医》2009,31(4):628-630
细胞凋亡(apoptosis)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PCD),是个体发育过程中基因调控下的细胞自杀活动,是多细胞有机体为调控机体发育、维护内环境稳定,由基因编码程序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可以说细胞凋亡是“为生而死”,是生命体适应环境而生存的一种重要机制。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总结归纳单发肿块型肝内胆管癌(IMCC)CT动态增强扫描的强化模式以及各种强化模式与病灶最大径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经病理证实的单发IMCC的CT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的影像特点及其他合并征象,比较不同直径病灶的强化模式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IMCC的CT强化模式以渐进强化型为主(83.7%),持续强化型(8.7%)及增强减退型(7.6%)比例较低.在渐进性强化型中,弥漫性强化(51.9%)所占比例最高,边缘加内部性强化(44.2%)其次,边缘性强化(3.9%)最少.最大径≤3 cm和>3 cm的肿瘤病灶强化模式无显著性差异(χ2=0.125,P=0.940).结论 单发IMCC的CT强化模式多样,以渐进强化型为主,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强化模式分型体系.  相似文献   
53.
肾脏是胰岛素的靶器官,具备丰富的胰岛素受体,其中,肾脏固有细胞,如肾小球足细胞、内皮细胞、系膜细胞以及肾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都是胰岛素高度敏感的效应细胞,其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与胰岛素及其受体活性密切相关。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存在全身或肾组织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IR既是CKD致病因素,又是其进展的机制之一。CKD患者IR的致病因素包括全身性因素和存在于肌肉、脂肪细胞的局部因素;其发病机制涉及肾小球、近端肾小管、集合管以及相应的肾脏固有细胞,如足细胞、系膜细胞和肾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IR相关信号调控途径包括胰岛素受体底物(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IRS)/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Akt)通路、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通路、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4,GLUT4)通路、核因子(nuclear factor,NF)-κB通路以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等,其中,IRS1/PI3K/Akt2通路是肾小球足细胞IR的主要信号调控途径,干预其活性就可以改善足细胞损伤。临床上,一些经典的口服降糖药和利尿剂,如二甲双胍、罗格列酮、格列本脲、噻唑烷二酮、安体舒通等,还有一些单味中药的提取物,如黄芪多糖、槲皮素、葛根素、大黄素、小檗碱、姜黄素以及栀子苷等可以干预胰岛素及其受体活性以及IR相关信号调控途径,改善IR,缓解CKD进展。总之,基于CKD肾脏固有细胞IR信号调控途径的相关药理学研究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54.
分析3,4期慢性肾脏病伴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CKD-MBD)患者血清骨代谢标记物与中医证候特征的依存性,为探寻CKD-MBD患者中医辨证规律提供客观依据。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105例CKD(3,4期)-MBD患者,观察其一般临床指标、中医证候出现频率和证型分布特征,并检测其血清骨代谢标记物,包括钙(Ca~(2+))、磷(P~(3+))、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碱性磷酸酶(ALP)、1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以及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同时,测定其骨密度(BMD)。而后,进行血清骨代谢标记物与中医证候特征的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于105例患者,高龄、高血压、骨折、骨量减少以及血清骨代谢标记物轻度异常可能是其一般临床特点;出现频率较高的中医证候多与脾肾阳虚证、脾肾气虚证以及血瘀证有关;证型分布特征是脾肾阳虚证和血瘀证最多;高龄、中医证候积分升高以及iPTH,P1NP异常可能是脾肾阳虚证患者的临床特征。此外,Ca~(2+)异常与发脱齿摇、性功能减退等证候之间,P~(3+)异常与腰膝酸痛等证候之间,iPTH异常与腰膝酸软、倦怠乏力、畏寒肢冷等证候之间,ALP异常与大便溏泄等证候之间,P1NP异常与畏寒喜暖、大便偏稀等证候之间,β-CTX异常与腰膝冷痛等证候之间,皆有依存关系。总之,对于105例CKD(3,4期)-MBD患者,其临床特点是血清骨代谢指标的轻度改变;其主要中医证候特征是脾肾两虚;轻度改变的血清骨代谢标记物与其主要中医证候特征有依存性,可以作为中医辨证的客观证素。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观察肝脏类器官对小鼠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再生的作用。方法 体外构建肝脏类器官,通过形态学、PCR和免疫荧光对类器官进行初步鉴定。C57BL/6小鼠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8只。对照组进行肝左叶、中叶切除术+肝包膜注射200 μL PBS;治疗组进行肝左叶、中叶切除术+肝包膜移植200 μL类器官悬液。建模成功后分别于术后第1、4、7天收集标本。通过血清生化检测、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评估肝脏类器官对小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的作用。结果 类器官体外培养3 d,从直径20 μm的囊性结构扩增到约125 μm的细胞团(P<0.05),直径扩增近6 倍。肝脏干细胞标志基因EPCAM、SOX9和CK19明显上调(P<0.05),传代前后基因保持稳定。免疫荧光显示CK8、Desmin、AFP和PCNA呈阳性。HE显示术后第4天,治疗组肝细胞形态大小基本恢复正常,形态较清晰,无炎症细胞浸润,无脂肪或气球样变。对照组小鼠肝细胞核仁染色加深,仍有炎性细胞浸润,部分区域存在肝细胞坏死区。免疫组化Ki67和Western blotting对增殖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治疗组增殖能力是对照组的3 倍。肝功能检测发现治疗组在术后第4天ALT、AST、TBIL和DBIL明显下降,ALB合成增加(P<0.05)。结论 具有肝脏干细胞属性和增殖能力的肝脏类器官,能通过保护肝细胞、改善部分肝切除术后小鼠肝功能,发挥促进肝再生作用。  相似文献   
56.
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发展过程中,炎症相关信号通路——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与肾组织损伤密切相关。一方面,高血糖、血流动力学异常、氧化应激以及前炎症因子等多种因素在上游激活p38MAPK信号通路;另一方面,活化的p38MAPK信号通路进一步诱导下游炎症细胞活化,促进炎症介质表达,增加炎症因子产生,最终,导致肾组织炎症性损伤。中药对p38MAPK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是通过多途径实现的,主要包括抑制炎症因子表达、调节磷酸化p38MAPK(phosphorylated p38MAPK,p-p38MAPK)表达、减少致纤维化因子表达等。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石见穿氯仿及乙酸乙酯部位在体外对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至3-6代,采用MTT实验、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体外小管形成实验观察石见穿氯仿及乙酸乙酯部位对HUVECs体外增殖、迁移、小管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3.125-25μg/ml的石见穿氯仿部位及乙酸乙酯部位作用于HUVEC 48h,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7.36%-53.08%、9.53%-31.36%,而作用于人肺癌细胞A549增殖抑制率分别为7.10%-31.18%、2.24%-21.69%,两者相比有明显差异细胞毒作用(P=0.001)。3.125-25μg/ml的石见穿氯仿及乙酸乙酯部位作用HUVECs 12h后,迁移抑制率分别为5.39%-57.38%、1.92%-37.37%。3.75-25μg/ml石见穿氯仿部位作用24h时HUVEC小管形成数目减少且管腔不完整,相同浓度石见穿乙酸乙酯部位抑制作用较弱。结论:石见穿氯仿部位抑制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小管形成作用明显优于乙酸乙酯部位,为石见穿发挥抗血管生成的主要作用部位。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胃癌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白藜芦醇(0~150 μmol/L)作用人胃腺癌细胞株BGC823(低分化)和SGC7901(中分化),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检测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的表达?结果:白藜芦醇对胃癌细胞株增殖能力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抑制,150 μmol/L白藜芦醇作用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和SGC7901 72 h后,早期和晚期凋亡细胞比率均明显增加,而survivin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P < 0.05)?结论:白藜芦醇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模式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活性,诱导胃癌细胞株BGC823和SGC7901发生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survivin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9.
中药调节肾脏细胞信号通路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肾脏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以及相关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的表达都与细胞信号通路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信号通路包括酪氨酸激酶通路、转化生长因子-β/Smaad通路、Rho/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通路、肌醇磷脂通路、环核苷酸 '通路、核因子kB通路等.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如大黄、雷公藤甲素等)和一些中药复方(如黄芪当归合剂、柴苓汤等)不仅可以通过调节细胞信号通路而改善肾脏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而且,还可以通过干预信号通路中关键信号分子的磷酸化过程,从而调控靶基因的转录、表达以及相应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60.
目的 观察不同针灸方法对围绝经期模型大鼠血清雌二醇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4月龄SD大鼠为实验对象分组去势治疗后测定血清雌二醇(E2)以及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结果 针刺和麦粒灸均能升高大鼠E2水平同时降低血清FSH、LH含量,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雌激素组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及麦粒灸组提高E2水平及降低FSH、LH水平不如雌激素组,针刺和麦粒灸组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 不同针灸方法滋阴补肾、调理冲任,能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或肾上腺轴的功能,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性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