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41篇
肿瘤学   2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溃克灵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血清IL-8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研究溃克灵(KKL)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产生和表达的影响,探讨KKL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100 mg/kg TNBS+50%的乙醇0.25ml)灌肠复制出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SASP)组、KKL大、中、小剂量组,观察结肠大体形态损伤、组织学变化,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IL-8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KKL各组、SASP组结肠大体形态损伤、组织学变化显著改善,血清IL-8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溃克灵对大鼠UC有显著的治疗作用,抑制促炎因子IL-8的产生和表达可能是其治疗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2.
田功  ;何劲松 《湖南医学》2014,(10):1955-1958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s)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HPMCs进行原代培养并传代,分为5组(每组设3个样本):正常对照组(完全培养液)、单纯TNF‐α(1μg/L)诱导组和TNF‐α诱导加低、中、高剂量川芎嗪(10、20和40 mg/L)组。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细胞内t‐PA和PAI‐1 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PA和PAI‐1的蛋白质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TNF‐α诱导组上清液中 t‐PA的含量减少和PAI‐1含量显著升高,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1);与TNF‐α诱导组比较,低、中、高剂量川芎嗪组上清液中t‐PA的含量增加,PA I‐1的含量显著降低,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或 P <0.01)。与正常组比较,单纯TNF‐α诱导组 HPMCs t‐PA/β‐actin mRNA 下降(87&#177;5)%和 PAI‐1/β‐actin mRNA 上升(3.63&#177;0.12)倍( P <0.01);与TNF‐α诱导组相比,低、中、高剂量川芎嗪组t‐PA/β‐actin mRNA表达明显增加( P<0.05或 P <0.01)和PAI‐1/β‐actin mR‐NA表达明显减少( P<0.05,P<0.01),两者在蛋白质和基因水平均呈量效关系。【结论】川芎嗪干预后能促进 HPMCs在炎症状态下t‐PA生成增加并抑制PAI‐1的表达,从而减少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3.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作用的特点,通过调节免疫、抗炎、修复肠黏膜、抗氧化、调节肠道菌群等机制发挥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4.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严重地威胁着妇女的健康.宫颈癌的发生往往要经历从癌前病变到宫颈癌这样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如能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并予以适当的干预措施,对降低其发病率和提高宫颈癌治愈率非常关键.目前,相关筛查是早期发现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许多临床医生在利用细胞学、阴道镜及组织病理学等诊断宫颈疾病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因而重视并选择筛查方法对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防治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5.
肾小球肥大(glomerular hypertrophy)是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早期阶段最主要的病理特征,其调控机制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活性密切相关。mTOR包括mTORC1和mTORC2,其中,mTORC1上游信号通路是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Akt)/5-单磷酸腺苷活性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其代表性的下游信号分子是4E结合蛋白(4E-binding proteins,4EBP)和70 kD核糖体S6激酶(phosphoprotein 70 S6Kinase,p70S6K)。一些中药提取物可以在体外通过干预PI3K/Akt/mTOR信号通路关键上、下游信号分子的表达而改善细胞增殖。对于肾小球系膜细胞和足细胞,mTOR通过调节细胞周期、能量代谢以及相关的基质蛋白合成等多种途径对肾小球固有细胞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对于DN动物模型,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可抑制肾小球固有细胞肥大、增殖以及相应的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沉积。一些中药提取物在体内外可以通过干预DN肾组织或肾脏固有细胞mTOR信号通路的活性而减轻相应的肾小球病变。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研究影响比阿培南临床疗效的主要因素,为临床用药实践提供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3月入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并进行比阿培南治疗药物监测的患者,根据临床结局将患者分为7 d临床有效组(有效组)和7 d临床无效组(无效组),结合患者药物浓度及相关临床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纳入111例患者,其中有效组69例,无效组42例。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有:比阿培南谷浓度≥1.95 μg·mL-1[比值比(OR)=8.78,95%置信区间(95% CI):3.29~23.42,P<0.001);白蛋白(ALB)≥31.05 g·L-1(OR=3.77,95% CI:1.29~10.93,P=0.015);初始C反应蛋白(CRP)≤57.6 mg·L-1(OR=4.31,95% CI:1.53~12.15,P=0.006)。结论 比阿培南谷浓度、ALB及初始CRP水平对比阿培南的临床疗效有显著影响,在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同时需密切关注患者的基础病情及感染严重程度,优化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7.
吴玉  陈军  方芸  董洁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6):3009-3015
制备马钱子碱脂质体和传递体,对其药剂学性质进行表征,并比较其体外透皮性质。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马钱子碱脂质体和传递体,考察其粒径、包封率和变形性等药剂学性质;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大鼠皮肤为透皮屏障,比较不同处方的脂质体和传递体的体外透皮性质。结果显示,马钱子碱脂质载体的粒径在100~150 nm,粒径分布比较均一;马钱子碱复合磷脂传递体较大豆磷脂传递体的包封率有显著提高;复合磷脂传递体的变形性分别是大豆磷脂(SPC)脂质体和传递体的2.09,1.76倍,马钱子碱复合磷脂传递体的稳态透皮速率分别是SPC脂质体和传递体的3.43,1.41倍;马钱子碱与复合磷脂空白传递体的物理混合物组的稳态透皮速率是溶液组的2.20倍,复合磷脂浓度对空白传递体的促渗效果有影响。与脂质体相比,传递体可以提高马钱子碱的透皮速率,而复合磷脂技术可以改善传递体膜结构的相形为,进一步提高传递体的变形性和透皮速率;空白传递体对马钱子碱的透皮吸收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8.
肾组织的炎症反应及其相关的组织损伤(如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是导致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disease,CKD)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因素。其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能够调控多种核转录因子的表达和生物活性,还可以影响下游炎症介质的合成,并参与炎症细胞的活化,在肾脏疾病炎症损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某些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如大黄素、黄连素)以及一些中药复方(如益肾活血汤)可以通过调节p38MAPK信号通路而影响肾组织内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肾小球、肾间质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119.
慢传输型便秘(STC)系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结肠传输减慢,粪便中水分吸收增加等所致的便秘,属慢性、原发性、功能性和慢传输性便秘。目前治疗多用各类泻剂,疗效均不十分满意。近年来,笔者应用自拟通便汤治疗慢传输型便秘30例,取得较好疗  相似文献   
120.
藤黄酸对K562细胞的凋亡诱导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探讨藤黄酸(gambogi cacid,GA)对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以不同浓度的藤黄酸处理K562和K562/A02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F)法检测G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碘化丙啶(PI)染色分析细胞周期;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细胞的凋亡;JC-1染色法检测线粒体跨膜电位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素激活的caspase-3、caspase-8、caspase-9阳性细胞水平。结果显示:藤黄酸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抑制K562细胞增殖。K562/A02细胞(GA〉2μg/ml)比K562细胞(GA〉0.5μg/ml)需要更高的藤黄酸浓度才显示增殖抑制作用。藤黄酸呈浓度依赖性诱导K562细胞凋亡。藤黄酸0、0.5、1.0、2.0μg/ml浓度对K562细胞周期未显示明显影响。藤黄酸作用后的K562细胞的线粒体跨膜电位明显降低。藤黄酸2μg/ml作用24小时激活的caspase3、caspase8、caspase9阳性细胞比例与对照相比分别上升2.19%、-1.95%、34.01%;作用48小时分别上升60.4%、71.3%、77.7%。结论:藤黄酸对K562细胞株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该作用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实现的。藤黄酸不影响K562细胞的细胞周期。藤黄酸通过线粒体跨膜电位途径和胞浆激活途径诱导K562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