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19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33篇
  1篇
中国医学   45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究金宇安教授自拟合胃汤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胃动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8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就诊的74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7例,金宇安教授自拟合胃汤联合西药治疗)和对照组(37例,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白细胞(WBC)计数、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治疗后贲门通畅、幽门通畅、胃反流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降幅更大(P<0.05);观察组WBC、CRP、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贲门、幽门受阻及胃反流例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宇安教授自拟合胃汤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胃动力的恢复,缓解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ABI)及腔隙性脑梗死(LS)患者HLA-DQA1位点的基因分型及其遗传易感性。方法 采用PCR-SSP方法对EH、ABI及LS共155例患者和正常对照64人进行HLA-DQA1位点的基因分型和遗传易感性分析。结果 EH、ABI及LS组的HLA-DQA1*0301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3.6538对17.9688,36.5854对17.9688,33.0645对17.9688(P<0.01),而HLA-DQA1*0103基因频率却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HLA-DQA1*0301等位基因可能与EH、ABI及LS的遗传易感性相关,而HLA-DQA1*0103等位基因可能与其保护性相关。  相似文献   
3.
中医辨证治疗萎缩性鼻炎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4年以来,笔者采用中医辨证方法治疗萎缩性鼻炎5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58例中,男20例,女8例;年龄16~64岁,其中25~45岁占42例;病程2.5月~3年;经鼻镜检查:全部符合萎缩性鼻炎改变。其中鼻内干燥58例,伴咽干32例,鼻塞50例,嗅觉丧失12例,头痛15例,鼻内恶臭6例,鼻出血13例。2 辨证论治2.1 肺肾阴虚型(38例):症状为鼻内干燥,疼痛,灼热感,鼻塞,甚则咽喉干燥,嗅觉减退或失灵。鼻腔检  相似文献   
4.
针刺不同侧头皮运动区肢体功能效应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针刺不同侧头皮运动区对中风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将6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针刺患者的病灶侧或非病灶侧头皮运动区,并用上田敏偏瘫上下肢功能评价法对针刺效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组治疗前后肢体功能改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5),但治疗后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25).说明针刺病灶侧与非病灶侧头皮运动区对中风患者肢体功能的效应相同.  相似文献   
5.
探讨祛邪思想与络病治疗。中医学上是指一切致病因素为“邪”。“祛邪”原为驱除邪恶之意,作为中医学的治则之一,是指祛除一切致病的原因。祛邪思想在络病治疗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别从络病病因,络病病机特点,络病的辨证,络病的证治等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王居易老师从事针灸临床教学近50年,应用经络诊察方法治疗疾病疗效独特。王师对经络的认识源自内经理论与自身临床实践,将“审、切、循、扪、按”经络诊察方法应用于临床实际,通过经络诊察加深了对经络的认识.王师认为经络存在于肌肉筋骨的缝隙之中,经络不仅仅是气血物质的运行通道,也是人体中多途径、多层次的物质供应代谢系统;主张针灸医师除了对经络有很好的理解外还要学会经络诊察方法,学会经络辨证,正确辨经取穴,应用适宜的补泻手法,临床方可取得效如桴鼓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耳穴综合疗法治疗偏头痛患者的脑血流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耳穴综合疗法,对照组予口服氟桂利嗪药物,在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的基础上,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检测。结果治疗组症状积分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3%,对照组症状积分明显改善,总有效率70%;2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及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TCD技术显示:治疗组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减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耳穴综合疗法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并能改善偏头痛患者颅内动脉的机能状态,具有良好的治疗和预防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和化法治疗老年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老年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具有和化宣痹作用的中药汤剂口服,2次/d,2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心肺运动功能、硝酸甘油用量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症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心电图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最大氧脉搏(VO2/HRmax)、峰值氧耗量(PeakVO2)、无氧域(AT)及最大运动时间均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VO2/HRmax、AT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kVO2及最大运动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VO2/HRmax、PeakVO2、A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9.
目前下肢静脉系统疾病的发病率约为动脉系统疾病的10倍,发病率较高,属于临床常见病。临床常见的下肢经脉系统疾病包括下肢静脉曲张、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性浅静脉炎、瘀积性皮炎等,静脉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病因病机、预后及转归等方面均不是相互独立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它们之间的发展和变化存在内在关联性。文章通过从诸多常见静脉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中医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三方面梳理、分析下肢静脉系统常见疾病的发生发展、病机转变过程及中医治疗原则,总结下肢静脉系统常见疾病的内在关联性。通过梳理临床表现以此可初步判定静脉系统疾病的病位深浅及发病性质;通过分析病因病机,病机与气虚、湿邪、血瘀密切相关,互为因果;通过总结治则治法,下肢静脉系统疾病的治疗可采用血脉辨证法,益气通脉贯穿治疗始终,同时兼施利湿、活血、化瘀之法,具体治则的制定还应当遵循患者就诊时的临床表现及舌脉。通过以上总结,以期帮助临床医师更全面深入地认识静脉系统疾病的发病特点,为临床医师在静脉系统疾病诊治过程中提供中医治疗思路参考,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发挥中医辨治之所长。  相似文献   
10.
杨蓓 《吉林中医药》2007,27(11):3-4
鲁承业主任医师强调临证"四诊合参,审证求因",尤重舌诊与脉诊在诊断中的作用。用药方面,强调依据药物性质、疾病情况、体质、配伍等多方思考。立法用药中贯彻"汗而勿伤、下而勿损、凉而勿凝、温而勿燥、补而勿滞、消而勿伐"的原则,配方严谨,药味可,药量小,临床疗效独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