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1篇
  免费   253篇
  国内免费   69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40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596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96篇
  6篇
中国医学   159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277篇
  2022年   274篇
  2021年   261篇
  2020年   218篇
  2019年   292篇
  2018年   252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赵阳  陈明 《环球中医药》2022,(10):1907-1910
《伤寒论》中“柴胡证”指代小柴胡汤证,当下柴胡证多被视作少阳病方证,是明清医家在金元药物归经理论的指导下,接受“错简重订论”,对柴胡证重新解读的结果。本文认为,柴胡证是太阳病的重要证型,《伤寒论》将小柴胡汤列于太阳病篇集中论述,体现了张仲景的伤寒传变思想,即太阳病失治后,病邪由表入里,病性由寒转热,太阳病将渐趋阳明病的传变规律。柴胡证病位集中在胁下,以胸胁苦满为主症,主要病机为表寒里热、邪结胁下,治以清热解表护中,是太阳病向阳明病过渡的典型方证。如今,小柴胡汤被列于少阳病篇研读,是后世不断发展仲景学说,丰富其应用的具体体现。小柴胡汤寒热并施、表里同治、补虚祛邪、协调阴阳,一方之中概八纲,具有广泛的临床用途。  相似文献   
62.
传统卫气营血辨证将温病分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四个阶段,强调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治疗。本文通过阐述卫气同治理论,指出卫分证与气分证病机均属郁热在里,且温热之邪传变迅速,二者并无明确界限,因此温病初起常表现为卫气同病。治疗则不必拘泥于传统卫气营血序贯疗法而应用卫气同治理论,即在温病初起即采用辛散疏卫与清解气分合用的治疗方法,一方面应用辛散之品宣发郁热,透邪外出;另一方面要重视气分,疏卫同时配伍清气之品,截断病程进展。卫气同治理论指导温病诊疗具有药效力专,避免失治、误治;截断病程进展,未病先防;在外感热病治疗中贡献突出等优势。该理论包括火郁发之、分消走泄、抑邪扶正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3.
克罗恩病是一种倾向于终身发作的炎症性肠病,除脾胃虚弱、湿热阻滞外,还存在阳虚寒凝,瘀血内停的病机特点。脾肾阳虚,温煦不足,运化无力,水湿、水谷留于肠道,阻滞气血,而见腹痛、腹泻、腹部包块诸症。故脾肾阳虚是本病发生的始动因素,而阳虚寒凝、瘀血内停则是导致本病反复发作,出现瘘管、肠梗阻、腹部包块等并发症的根本原因。当从阳虚致瘀这一思路论治克罗恩病。温肾健脾令运化温煦有力;活血以推陈致新,消瘀散结;通痹散寒治疗骨关节病;临证配合健脾消积、清热利湿,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4.
明代医家张景岳临证重视诊察脉中胃气,在其著作《景岳全书》《类经》中对脉中胃气的理论认识与实践运用阐发颇多,继承与发展了《黄帝内经》脉中胃气的相关理论,体现了崇中尚和的古典思维,对现代临床脉诊及论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主要从胃气分布广泛、脉气源于胃气,胃气与五脏脉共处脉中,脉中胃气应指从容和缓、取于中位、居于关部,诊察脉中胃气判断病情,诊察脉中胃气指导立法用药,以及案例举隅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5.
北京中医药大学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借助机能学实验虚拟实验平台切实保障机能学实验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此文通过对"停课不停学"背景下的机能学实验课程以及机能学实验虚拟实验平台进行系统思考,并且结合问卷调查、教师走访、纵向比较等方法,分析"停课不停学"背景下机能学实验虚拟实验平台的使用效果和不足之处,旨在为虚拟实验"金"平台的建设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66.
《中藏经》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医学典籍,脏腑辨证理论是其学术内容之一。此文以《中藏经》中肝脏辨证理论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比较法和文献分析法研究其主要内容、历史源流、学术特点以及临床应用。该理论已在总结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形成了以脉诊为核心、重视五行学说的肝脏辨证理论。厘清这一点,能为中医工作者精细化诊疗的辨证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7.
中国医学史课程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属于通识教育的范畴,在医学通识教育中引入“故事教学法”,需要设计好故事,要讲好古代医者仁心的故事,以他们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讲清医学史上的重大发现,深入理解这些发现产生的时代和背景;讲好现代医家和医史学者的故事,与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现实相对接。在故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环节,要采取各种措施讲好故事,比如引入“蒙求”类古代医籍的课外内容读物,引导学生阅读反思,从课程思政来说,弘扬中医文化主旋律,也能让当代大学生体会古代医学先贤事迹感受心灵震撼,实现医学人文教育的人文关怀: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专业素养教育,为天地立素心;实现生命意义教育,为生民存使命;可以辨章学术源流,为往圣继绝学。  相似文献   
68.
补法是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来治疗各种虚弱证候的一类治法。张仲景对补法的运用炉火纯青,在其著作《伤寒杂病论》中多次论及补法之运用,为后世医家运用补法治疗疾病提供了重要参考。仲景补法之运用可概括为清补与温补、峻补与缓补、通补与涩补、间补与正补,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9.
[目的] 对《金匮要略》“百合病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条文进行辨析,从而更好地阐释百合病治则,解决历代对本条文认知不清的问题。[方法] 通过对该条文义理的分析,并考《小品方》《千金要方》与本条所论相近之条文,再考仲景大论“阴阳”之本意,概括总结其文本中的错误。[结果] 历代对本条文中阴阳的解释多种多样,如寒热、表里等,但均无法解决条文中两组阴阳前为寒热后为表里,前后不一的问题。而在唐以前医籍《小品方》《千金要方》中相关条文记载与《金匮要略》并不一致,均写作“见于阴而以阳法攻之”,其逻辑更为清晰,文理更为融贯。又通过对仲景理法的分析,如阴病十八阳病十八的论述,发现仲景著作中的辨证体系是建立在阴阳指代表里的基础上。[结论] 通行版《金匮要略》中“百合病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的条文不能阐发百合病的治疗原则,推测有关本条文的记述存在错简。  相似文献   
70.
威喜丸首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茯苓、黄蜡、猪苓加工炮制而成的丸剂.方名"威喜"言指方中主药茯苓,或有认为其源自道家.历代多有医家从药物功效、病机主治等方面加以论述.结合古代医家著述与现代文献研究中的相关论解,认为方中茯苓安神利湿、黄蜡助阳收涩,佐以猪苓导湿热下行,三药相合可奏化浊降气之功.此方通涩并用,心肾同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