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31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81.
血管内皮细胞与脑血管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管内皮细胞可分泌多种活性物质并发挥诸多的生理作用。文内就影响血管收缩与舒张的两种重要因子作了介绍;血管内皮弛张因子在多种物质的扩血管作用中起介导作用,脑血管病及高血压时其含量显著减少,其原因与超氧化物增加有关。血管内皮收缩因子又称内皮素,有多种亚型,在脑血管及神经组织内均有分布,具有收缩血管及神经介质作用,多种脑血管病时均有增加,并可促进血管平滑肌增生和内皮水肿。  相似文献   
82.
脑内结核瘤的CT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内结核瘤的CT影像有一定的特殊性,不同阶段病灶的改变亦不相同。平扫时早期多表现为低密度灶,晚期为高密度灶,多有周边水肿。强化后常有改变,不同类型的环形强化是其特征。文内还就鉴别诊断,治疗监测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3.
血清锌,铜与免疫球蛋白对儿童癫痫,惊厥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清锌(SZn)、铜(SCu)与免疫球蛋白(Ig)对癫痫(EP)惊厥患者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外较重视。本文对1990年11月至1991年5月观察的27例患者的SZn、SCu与Ig结果和EP惊厥发作年龄、类型、次数的关系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84.
嗜酸性筋膜炎是一种较少见且病因不明的综合征,以皮肤硬结、高r球蛋白血症、周围血嗜酸细胞升高为特征,病变主要在筋膜。我科收治一例老年女性患者,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性,69岁,因腹胀、皮肤发紧有硬结年余,于1985年8月2日入院。1984年7月起感腹胀、纳差、下腹皮肤小片发紧呈紫色,伴轻度疼痛。全身无发热。症状缓慢发展,小腹皮肤发紧范围逐渐扩大,并渐延及上腹、四肢、颈部,这些部  相似文献   
85.
分析表明:癫痫组出生异常暴露率为7.48%,对照组为3.15%(P<0.001),其OR为2.83,表明出生异常在癫痫发生中有较高的危险度。排除母孕期感染后OR为2.11(P<0.01)。母孕期感染因素的OR为2.04,其中男性高于女性;暴露级别不同所做的分析表明随暴露剂量增加危险亦有增加。作者认为两类因素在发病中的危险性是独立的,其间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6.
血小板形态变化与脑梗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血小板形态与血小板功能关系密切。血小板功能的变化是脑梗死促发因素之一,也是造成脑梗死后缺血性损害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文中对脑梗死后机体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综述,对血小板形态变化与脑梗死的因果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7.
血小板形态变化与脑梗死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血小板形态与血小板功能关系密切,血小板功能的变化是脑梗死促发因素之一,也是造成脑梗死后缺血性损害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文中对脑梗死后机体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综述,对血小板形态变化与脑梗死的因果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8.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超微结构的改变,国内尚无报道。我们分析了近3年中19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例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8例作了超微结构观察。电镜看到的肌原纤维改变有一定规律性,并伴随有髓神经有脱髓鞘改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9.
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基因表达与调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探讨: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AN水平的变化,推测BDNF对损伤病理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原位交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内BDNFmRNA,图像分析间接定量BDNFmRNA水平。结果(1)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注均能诱导双侧海马神经元BDNFmRNA水平增高;(2)缺血损伤过重后海马神经元BDNFmRNA水平增高的程度反而小;(3)再灌注后BDNFmRN  相似文献   
90.
全脑缺血大鼠海马及血液血小板激活因子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在急性脑缺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高效薄支析法对大鼠全脑缺血后再灌注1、3、6、72小时因液、海马、大脑顶叶皮质的PAF进行了观察。结果 再灌小1小时后海马中PAF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3小时时则下降地正常水平(P〉0.05)。血液中PAF的升高出现较晚,再灌注后3小时旱血中PAF明显升高,6小时时最明显,72小时时与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