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39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4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使用自行研制的动力型肘关节支具,通过观察其患健侧Baumann角(B角)角度差的变化,评估其用于预防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的作用。方法: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X线片诊断为GartlandⅡ、Ⅲ型闭合性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共120例,分为治疗组和与对照组。治疗组62例,男48例,女14例,年龄(7.27±4.36)岁,病程(1.48±1.26)d;对照组58例,其中男47例,女11例,年龄(8.02±3.82)岁,病程(1.20±1.11)d。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组复位15d后使用肘支具,直至90d观察结束。对照组使用小夹板外固定,30d后去除小夹板。两组于复位后即刻、15d、30d、60d、90d、6个月、1年拍X线片测量B角,复位后同时摄健侧X线片测量健侧B角,并计算患侧与健侧B角差。复位后90d及1年时参照Flynn标准进行肘关节功能评价。结果:所有病例有1年以上随访,均达到骨折治愈标准。随访肘内翻发生情况:治疗组无,对照组4例。患健侧B角差随时间的推移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复位后30d开始至90d对照组B角差增加的幅度比治疗组大(P<0.01)。结论:应用动力型弹性外固定支具对稳定肱骨髁上骨折中后期B角有确定性效果。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失效的手术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5.09~2018.09期间因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本院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的病例,筛选出内固定失效且病历资料完整的24例;观察其术前、术后及内固定失效复诊X线片,分析其术前外侧壁是否骨折,术后股骨粗隆内侧皮质的复位质量、正侧位X线片上螺旋刀所在区域并测量其尖顶距(tip apex distance,TAD)等指标。 结果 失效的24例病例,术前外侧壁骨折13例(54%),外侧壁有骨折倾向5例,外侧壁无骨折6例;内侧皮质复位阴性支撑16例(67%)、阳性支撑6例、中性支撑2例;TAD>25 mm 16例(67%),10~25 mm 6例,<10 mm 2例;X线正位片螺钉位于偏上19例(79%),中偏下3例,偏下2例;侧位片螺钉位于偏前17例(71%),偏后5例,中间2例。 结论 行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如存在术前外侧壁骨折或骨折倾向、内侧皮质复位欠佳、TAD过大以及螺旋刀片位置不良等因素,均会增加术后内固定失效的风险。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失效的手术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5.09~2018.09期间因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本院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的病例,筛选出内固定失效且病历资料完整的24例;观察其术前、术后及内固定失效复诊X线片,分析其术前外侧壁是否骨折,术后股骨粗隆内侧皮质的复位质量、正侧位X线片上螺旋刀所在区域并测量其尖顶距(tip apex distance,TAD)等指标。 结果 失效的24例病例,术前外侧壁骨折13例(54%),外侧壁有骨折倾向5例,外侧壁无骨折6例;内侧皮质复位阴性支撑16例(67%)、阳性支撑6例、中性支撑2例;TAD>25 mm 16例(67%),10~25 mm 6例,<10 mm 2例;X线正位片螺钉位于偏上19例(79%),中偏下3例,偏下2例;侧位片螺钉位于偏前17例(71%),偏后5例,中间2例。 结论 行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如存在术前外侧壁骨折或骨折倾向、内侧皮质复位欠佳、TAD过大以及螺旋刀片位置不良等因素,均会增加术后内固定失效的风险。  相似文献   
94.
临床上髌骨骨折较为常见,其中横断和纵形骨折占分类中2/3.目前治疗方法甚多,有环形钢丝、Magnuson钢丝、张力带钢丝、AO张力带钢丝及改良张力带钢丝等,这类治疗常存在钢钉松动、针尾移动、克氏针旋转、钢丝滑脱等缺点.我们自1998年开始运用手法整复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32例髌骨骨折,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玉龙散与活血散对缓解骨科慢性疼痛的不同效果。方法将305例住院骨科慢性疼痛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99例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法,活血散组100例在常规基础上加活血散煮敷,玉龙散组106例在常规基础上加玉龙散煮敷;比较3组患者用药前、用药3 d及7 d后解除膏药1 h内疼痛程度。结果3组患者用药前与用药3 d及7 d后组内及组间疼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用药3 d后对照组与活血散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玉龙散组及活血散组与玉龙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用药7 d后对照组与活血散组、对照组与玉龙散组及活血散组与玉龙散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玉龙散与活血散均有助于缓解骨科慢性疼痛,但玉龙散起效更快,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小夹板配合动力型肘关节支具对预防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发生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及对照组48例,均采用中医正骨手法整复,小夹板四夹超肘外固定.治疗组配合使用佛山市中医院小儿骨科研制的动力型肘关节支具,观察其Baumann角度变化,以及进行近期和远期肘关节功能评价.[结果](1)经1年以上随访,所有病例均达到骨折治愈标准;治疗组发生肘内翻为0例,对照组为3例.(2)患侧与健侧B角角度差随时间的推移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复位30 d开始至90 d与复位后比较,其角度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对照组的角度差增加的幅度较治疗组更显著(P<0.05或P<0.01).复位90 d~1年,其角度差变化不大,表明复位90d后已进入稳定期.(3)治疗组近期和远期肘关节功能评价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配合使用动力型肘关节支具对肱骨髁上骨折中后期功能恢复和减少并发肘内翻的发生效果明显,是传统小夹板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中医正骨手法整复联合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实施中医正骨手法整复,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微型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交叉克氏钉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与术后并发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指关节功能活动评估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医正骨手法整复联合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指关节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8.
99.
何敏峰 《中国医药导报》2010,7(34):129-129,131
目的:探讨吸毒患者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的可行方法和临床应用。方法:对2008年7月~2009年7月在我科住院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吸毒患者意外致伤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围术期运用护理干预措施,有效地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减轻了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提高了预期手术治疗效果。结论:通过对患者实施围术期的护理,增长了患者对手术期的适应和配合,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0.
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的并发症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的疗效,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运用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67例,随访6个月~3年,平均13个月。结果:64例骨折愈合(其中4例迟缓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7月,平均愈合时间3.8月,根据术后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肩肘关节功能综合判定疗效,优32例,良26例,差9例。并发症16例:感染1例,锁钉退出2例,骨折不愈合3例,医源性粉碎性骨折3例,肩痛症或肩、肘关节功能受限7例。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疗效可靠,在正确使用下,熟练操作,能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术后早期功能煅练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