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39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4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 探讨下肢创伤性骨折术后患者发生膝关节僵硬的原因及其功能训练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118例下肢创伤性骨折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康复训练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术后护理方法,康复训练组则进行系统、科学的早、中、后期不同功能锻炼指导和护理.采用自行设计评价表评价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功能的差异.结果 康复训练组膝关节伸、屈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正确指导下肢创伤性骨折术后患者进行系统、科学的功能锻炼是预防膝关节僵硬的有效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2.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训练对装配假肢前截肢患者ADL能力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采样法将70例截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ADL训练;2周后评价两组患者ADL能力、适应家居和社区生活信心以及对康复护理效果的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ADL能力合计项目评定、适应家居和社区生活信心及对康复护理效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但两组单侧上肢截肢患者在梳妆洗漱、洗澡、穿衣、翻书页、钥匙的实用及两组单侧下肢截肢患者在粗糙地面行走的单项评定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早期ADL训练能明显提高截肢患者装配假肢前的ADL能力和自我照顾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缩短康复周期。  相似文献   
123.
手法整复支架外固定治疗内收型肱骨外科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支架外固定治疗内收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5例内收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均采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市中医院陈氏正骨十四法手法复位,单边双杆肱骨微型支架外固定,术后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并配合中医辨证论治,予中药内服、外洗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参照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43例,良18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为93.8%,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本法具有不切开、不剥离骨膜,手术操作简单,复位固定可靠、关节功能恢复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探讨IsoC-3D实时定位导航系统在胸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手术治疗胸椎不稳定骨折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对胸椎不稳定骨折共74例在IsoC-3D实时定位导航系统引导下完成椎弓根螺钉的植入,共植入椎弓根螺钉172枚,术后进行X线平片及CT扫描掌握螺钉的方向和位置。结果172枚椎弓根螺钉均未穿破椎弓根,椎弓根螺钉的方向、深度、位置均相当理想,全部病例无硬膜、神经根损伤。结论IsoC-3D实时定位导航系统可以准确引导胸椎椎弓根螺钉的植入,避免椎弓根螺钉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总结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对474例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病人进行围手术期护理,观察其疗效。结果474例患者中,正常愈合401例,20例针眼处渗血,23例针眼处感染,21例螺钉松动,9例骨折再移位。结论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仍可能发生并发症,但只要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病人的预后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6.
目的:探讨早期不同类型植骨对胫骨骨折骨不连的预防作用。方法:将90例新鲜的胫骨骨折随机分为3组,Ⅰ组采用切开骨折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Ⅱ组采用切开骨折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自体髂骨植骨术,Ⅲ组采用切开骨折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金世植骨灵植骨术。结果:Ⅰ组25例临床愈合时间8~12个月,平均为10.5个月;5例发生折端骨质吸收,经对症治疗后愈合。Ⅱ组30例一期临床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为6个月。Ⅲ组30例一期临床愈合,时间4~9个月,平均为7个月。结论:对于新鲜的胫骨骨折,在骨折复位内固定的基础上进行早期植骨治疗,明显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7.
目的:采用眼眶静脉放血结合刀割法制备严重创伤的动物模型,观察创面修复过程中创面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以及表皮生长因子(EGF)表达,研究健脾益气法促进严重创伤大鼠软组织修复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健康成年大鼠,采用眼眶静脉放血结合刀割法制备严重创伤软组织损伤模型,然后将存活大鼠(33只)随机分为健脾益气组、活血化瘀组、模型组.各组大鼠均在第3、7、14天取部分创面及少许周围的正常皮肤,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观察创面肉芽组织中bFGF和EGF表达.结果:造模后3、7、14 d,健脾益气组、活血化瘀组大鼠创面组织中bFGF和EGF表达均较模型组大鼠创面组织中的含量明显增强.与活血化瘀组相比较,造模后3、7 d,健脾益气组大鼠创面组织中bFGF和EGF含量较高(P<0.05);但造模后14 d,两组大鼠创面组织中bFGF和EGF的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健脾益气法具有增强严重创伤软组织损伤创面组织中bFGF和EGF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8.
先天性无痛无汗症(congenital insensitivity to pain with anhidrosis,CIPA)又称遗传性感觉和自主神经障碍(HSAN)Ⅳ型,是一种罕见病[1-2].本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首先由Dearbom(1932年)报道.国外报道了近40例,国内报道20余例,临床表现为感觉障碍,包括痛觉和温度觉、无汗、智力低下、发热、多发性骨折和感染[3].  相似文献   
129.
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病理形态观察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病理形态改变,并探讨其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46例病程在3个月~1年的陈旧性孟氏骨折的患儿分为两组,A组采用尺骨上段"Z"形截骨矫形内同定、桡骨头复位术,B组采用尺骨上段"Z"形截骨矫形、桡骨头复位内固定+环状韧带修补术.术前、术后分别记录每例患者的尺骨上段、桡骨和肱骨小头的病理形态改变以及前臂和肘关节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 4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尺骨上段向前外侧成角、桡骨过度增长和患肘关节退行性等改变.40例完成随访,随访21.6个月(6~32个月),40例患者尺骨截骨处均愈合;A组19例患者术后复发桡头脱位者8例,功能优良率达57.9%(11/19);B组21例患者术后复发桡头脱位者2例,功能优良率达90.5%(19/21).结论 尺骨上段"Z"形截骨矫形、桡骨头复位内固定+环状韧带重建术能够显著提高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临床疗效.尽早手术有利于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病理形态修复.  相似文献   
130.
骨折功能锻炼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方斌  杨海韵 《中国骨伤》2009,22(6):478-480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十分重视功能锻炼,它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在骨折整复固定后即开始功能锻炼,体现了祖国医学治疗骨折的动静结合原则。它可以使骨折端产生有利于骨折愈合的应力,有效促进骨折愈合.但同时不正确的功能锻炼又会产生剪切力、扭转力等不良应力,形成不利于骨折愈合的因素。因此,骨折功能锻炼的生物力学研究也成为骨折治疗中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