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3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239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35篇
外科学   123篇
综合类   467篇
预防医学   24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86篇
  1篇
中国医学   488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蔡丽云 《今日药学》2007,17(3):39-41
目的 建立测定骨舒灵颗粒中原儿茶醛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XTerra(R) RP185 μm(4.6 mm×250 mm),流动相:甲醇-1%冰醋酸溶液(10:90),检测波长:280 nm,流速:1.0 ml/min.结果 原儿茶醛在0.34~3.4 μg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4,原儿茶醛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08%,RSD为1.2%,n=6.结论 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能用于骨舒灵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2.
53.
目的:追踪观察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ndifferentiat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UCTD)患者尿隐血和尿红细胞位相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67例UCTD患者,每3个月进行中段尿尿液分析和尿红细胞位相检查,追踪1年,观察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一年后,67例UCTD患者尿隐血阳性由纳入观察时的48例(71.64%)上升到55例(82.09%),尿红细胞位相异常(畸形红细胞>80%)者由55例(82.09%)上升到60例(89.55%)。尿蛋白阳性者由11例(16.42%)上升到17例(25.37%)。67例患者5次检查尿隐血阳性率及尿红细胞位相异常阳性率均高于尿蛋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9.52,12.36,P值均<0.05)。结论:UCTD患者有尿隐血和尿红细胞位相异常,轻微但缓慢加重,可能与潜在肾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临床护理、发病诱因及遗留神经痛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特征及诱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仅给予门诊护理,观察组给予门诊护理、健康教育、家庭护理和随访。对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根据6个月后患者是否遗留神经痛分为遗留神经痛组和未遗留神经痛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疱疹特征、发病诱因、护理方式等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遗留神经痛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50岁、营养不良、伴有糖尿病、恶性肿瘤、服用激素、服用免疫抑制剂、清蛋白水平减少、严重感染疾病、重大手术后均是带状疱疹发病的诱因;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皮损累及胸神经分布区、皮损程度重、入院疼痛数字评分法评分高、就诊时间≥5d、有糖尿病、前驱期疼痛、恶性肿瘤及仅进行门诊护理的患者遗留神经痛发病率越高(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就诊时间≥5d、皮损程度重、累及胸神经分布区、年龄≥50岁、入院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高是带状疱疹遗留神经痛的影响因素。结论带状疱疹遗留神经痛的影响因素有就诊时间≥5d、皮损程度重、累及胸神经分布区、年龄≥50岁、入院NRS评分高。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评估MRI纹理特征预测浸润性乳腺癌(IBC)脉管浸润(LVI)的价值。方法 将204例接受MR检查并经术后病理证实IBC患者分为训练组80例(LVI阳性亚组30例、阴性亚组50例)、内部验证组66例(LVI阳性亚组21例、阴性亚组45例)和外部验证组58例(LVI阳性亚组20例、阴性亚组38例)。自临床及常规MRI征象中筛选LVI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主观MRI征象模型。对MRI所示病灶进行分割、纹理特征提取和筛选,构建纹理特征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2种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瘤周水肿类型(OR=3.82)和MRI腋窝淋巴结状态(OR=7.63)是LVI的独立危险因素。自4 300个纹理特征中筛选出GLRLM_LRHGE_1_0.67_Equal_32、GLRLM_GLV_1_0.67_Equal_32和GLRLM_GLV_1_0.67_Equal_64共3个有效特征构建纹理模型。内、外部验证组中,纹理特征模型诊断LVI的准确率分别为86.36%和79.31%、敏感度为66.67%和60.00%、特异度为95.56%和89.47%、AUC为0.86和0.84,诊断效能均高于主观MRI征象模型(P均=0.04)。结论 根据MRI纹理特征可在术前有效预测IBC LVI状态。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原发长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FH)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证实的原发长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病变均单发,其中股骨14例,胫骨7例,肱骨5例,腓骨2例,锁骨1例,其中29例均行X线检查,21例行CT检查,17例行MRI检查;X及CT示病变呈偏心性或中心性的不同程度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楚,均有硬化边,未见软组织肿块。X线中,4例位于骨端关节面下偏心性生长,19例位于干骺端偏心性生长,6例位于骨干呈中心性生长,9例合并病理骨折。CT显示骨质破坏区为与肌肉密度相仿的软组织密度影,4例合并病理骨折,未见骨膜反应;MRI中病灶边缘均见低信号边,5例病灶信号较均匀,12例信号混杂不均合并囊变,T_2WI病灶内见斑片状及条片状低信号影,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结论原发长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综合分析临床资料及影像表现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微创Juvara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重度母外翻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6年8月~ 2018年8月佛山市中医院骨八科治疗的重度母外翻患者45例(50足),均采用微创Juvara联合Akin截骨术。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均通过X线片测量母外翻角、跖骨间角、跖骨远端关节角、跖趾关节远端固定角、趾骨间角,参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和Olerud-Molander主观功能(OMA)评分标准进行测评。 结果 45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 ~ 17个月,平均(14.20 ± 1.55)个月,无复发病例。上述指标及评分方面,术前与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 微创Juvara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重度母外翻疗效确切,手术切口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的耐药特征。[方法]用VITEK-_ATB系统对本院1999至2003年间ICU患者感染病原菌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敏感率为100%.其次对呋喃妥因、呋西地酸、米诺环素和利福平的敏感率分别为99%、90%、89%和87%.敏感率有下降趋势的抗生素是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即从2000年的89%降至2003年的22%),对其他抗生素的敏感性在40%以下。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率分别为12%、8%、3%和3%;在所测抗真菌药中,酵母样真菌对制菌霉素的敏感性最高(95%)。[结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对葡萄球菌仍无耐药性.对肠球菌的耐药性较低,5年中,酵母样真菌对制菌霉素、5一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均处于逐年下降的趋势。必须随时监测各病原菌的耐药性.才有助于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恩度联合TACE序贯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0月~2014年2月总共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入组,随机分为恩度联合TACE序贯微波消融治疗组及TACE序贯微波消融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肿瘤治疗至进展时间(TTP)、临床获益率、生活质量(QOL)、治疗前后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TTP延长、14d后治疗组外周血VEG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临床获益率83.33%,对照组为77.27%,治疗组临床获益率稍优于对照组,但没有统计学意义,QOL两组患者均有改善,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恩度联合TACE序贯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氟离子对珊瑚骨羟基磷灰石(coral hydroxyapatite,CHA)在兔颅面成骨效应中的影响,了解结合了氟离子后的珊瑚骨羟基磷灰石成骨效能的变化。方法制备含氟Y500R珊瑚骨羟基磷灰石的人工骨及纯钛金属帽,选用新西兰大白兔24只,分为含氟CHA组和CHA组,每组12只。含氟CHA组兔颅面安放并固定2个装有含氟Y500R珊瑚骨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钛帽,CHA组钛帽装入珊瑚骨羟基磷灰石,注射四环素及钙黄绿素荧光双标记物,分别于2、4、6周时各处死8只实验动物(每组4只),样品处理后作大体标本,观察新骨形成高度和新生骨质荧光带面积,制作硬组织切片行甲苯胺蓝—碱性品红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大体标本观察、荧光显微镜观察、硬组织切片染色观察结果显示,术后含氟CHA组新生骨质明显多于CHA组,成骨效应活跃。不同时期新生骨质荧光面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36,P=0.019),含氟CHA组明显多于CHA组(P<0.05)。结论低浓度(1.0×10?7 mol/L~5.0×10?5 mol/L)的氟离子能有效促进骨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