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370篇
内科学   106篇
皮肤病学   58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417篇
预防医学   148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219篇
  2篇
中国医学   88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孔垂根 《中外医疗》2013,(34):53-54
目的 分析类风湿并发肺部间质性病变的原因及临床诊治情况.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类风湿并发肺部间质性病变患者42例,列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同期单纯性类风湿患者42例,列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相关的临床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类风湿因子指数、关节肿胀程度、血沉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并对观察组患者的胸部CT和X线片检查结果、肺功能检查结果分别进行分析,同时对观察组发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在类风湿因子指数、关节肿胀程度、血沉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上较之对照组均明显要高(P<0.05);观察组胸部CT查显示异常患者14例,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18例出现异常,患者肺功能均存在异常;观察组治疗后症状改善率66.7%,无明显变化率21.4%,进展率9.6%,死亡率2.3%;另外,观察组患者发病与基因异常、长期吸烟、C-反应蛋白水平偏高、具有免疫损伤、使用非甾体药物、细胞因子具有重要的相关性.结论 临床应对疑似发生肺部间质性病变的类风湿患者及时进行全面检查,对存在发病高危因素的患者加强检查,以及早对类风湿并发肺部间质性病变患者确诊和治疗,提高临床整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对笔者所在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2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I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精神症状以认知功能障碍、性格改变、言语行为异常、视幻觉为主要表现。头颅MRI检查提示双侧脑室前后角、体旁及半卵圆中心异常信号。结论部分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精神障碍是其突出的临床特点和表现,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3.
52岁,无症状,男性。做常规ECG时发现RBBB,病人除年龄、性别外无心血管病危险因子,病人半年前做心电图正常。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拉伸指数模型DWI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收集58例乳腺病变患者,共63个病灶(良性33个,恶性30个),行多b值DWI及动态增强MRI (DCE-MRI)扫描。计算ADC、扩散分布指数(DDC)和扩散异质性指数(α)值,并生成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比较良恶性病变间各参数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价各参数诊断效能。结果 恶性病变ADC、DDC和α分别为(1.01±0.19)×10-3 mm2/s、(0.89±0.23)×10-3 mm2/s和0.75±0.09,良性病变分别为(1.41±0.27)×10-3 mm2/s、(1.49±0.29)×10-3 mm2/s和0.87±0.07,恶性病变均低于良性病变(P均<0.01)。各参数中DD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AUC=0.958),最佳诊断界值1.22×10-3 mm2/s,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67%、81.82%,DDC与TIC联合所得AUC为0.976,对应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33%、93.94%。结论 拉伸指数模型DWI参数DDC、α能够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DDC与TIC联合的诊断效能高于ADC和DCE。  相似文献   
45.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院住院患者跌倒现状、发生原因及伤害程度,制定预防住院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的对策。方法对本院61例跌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跌倒发生率高的科室、跌倒发生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跌倒后伤害程度。结果在61例跌倒患者中,因健康状况因素发生跌倒占全部跌倒原因的70.49%;易发生跌倒时间为22:00-08:00及04:00-08:00;在卫生间跌倒占全部地点的60.66%;在跌倒患者中无伤害发生的人数占全部跌倒患者的37.51%,轻度伤害则占34.42%。结论加强疾病高风险导向性的跌倒危险因素评估,修订跌倒风险评估表,落实弹性排班,加强巡视,满足患者需求;重视环境和设施安全;加强防跌倒培训宣教,达成医护患目标一致性;提高患者及家属对防跌倒措施的依从性,从而降低患者跌倒发生率。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观察老年亚临床甲亢患者采用小剂量他巴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某院收治的老年亚临床甲亢患者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小剂量他巴唑治疗)和对照组(采用丙硫氧嘧啶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32例,有效4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疗显效23例,有效4例,无效10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3%)明显高于对照组(73%),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亚临床甲亢患者采用小剂量他巴唑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作为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7.
目的介绍可塑形定位器在CT引导下对于肺穿刺活检的应用价值。方法可塑形定位器放在患者体表相应部位进行CT扫描,在CT图像上需要取材的靶点对应的铝丝所在的点就是体表穿刺点,测量进针深度及角度进行穿刺取材。结果在我院使用可塑形定位器对762例患者进行肺穿活检定位,第一针穿刺病灶命中率98.6%(752/762),有10例经调整后进行第二针穿刺,第二针穿刺命中率100%。结论可塑形定位器在CT引导下对于肺穿刺活检,穿刺病灶命中率高,定位器制作简单,容易推广。  相似文献   
48.
目的:对比分析外固定支架、加压钢板以及交锁髓内钉三种方法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骨创伤科进行诊治的54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取外固定支架、加压钢板以及交锁髓内钉三种方法治疗。结果:交锁髓内钉组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4.44%(17/18),明显高于外固定支架组的66.67%(12/18)以及加压钢板对照组的72.22%(13/18)(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外固定支架以及加压钢板。  相似文献   
49.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改革的深入开展,医学教育也在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对实习生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等医学素养的综合培养。临床实习是医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经验,逐步走向临床医师的过渡阶段[1,2],所以,教学医院的带教理念和带教医师的教学经验尤为重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临床带教实习,培养临床思维能力,能够使医学生毕业后尽快实现临床医师的角色转换,独立开展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诊治的有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52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肺动脉栓塞的基础病多为下肢静脉炎、创伤、手术史,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急促、胸膜炎性胸痛、心动过速、气喘、咯血及痰中带血等,患者误诊率为50%,心电图、X 线胸片 D-二聚体、肺动脉造影等检查手段有助于临床诊断,抗凝治疗有效率为84.62%。结论肺动脉栓塞临床症状表现各异、误诊率高,必须综合分析,及时完善相关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和系统治疗,以提高诊治有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