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8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5篇 |
内科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43篇 |
综合类 | 23篇 |
预防医学 | 7篇 |
药学 | 7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51.
目的 :探讨对于脊柱肿瘤一期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 12例脊柱肿瘤行前、后路或前、后联合入路Ⅰ期全脊椎切除、脊髓减压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 :术后 11例获得随访 ,按照Frankel分级较术前均有 1级以上提高 ,所有患者局部疼痛症状消失。术后复查平均植骨融合时间 3个月。1例脊索瘤术后 1年复发 ,1例巨细胞瘤术后 9个月复发。结论 :针对脊柱肿瘤的性质、部位 ,通过不同的手术入路行一期全脊椎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 ,彻底切除肿瘤 ,重建脊柱稳定性并体现了个体化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52.
颈脊髓损伤可并发低钠低氯血症,据我们临床统计发现,该并发症发病率高,占同期住院病人的78.30%,症状和体征不典型,易引起误诊、误治,若处理不当,易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病人生命.我院自2000年3月至2002年5月收治颈脊髓损伤病人106例,其中83例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低钠低氯血症,并对此进行了治疗,现将观察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复合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异种骨的成骨活性及其量效关系.方法:实验于2001-07/2002-05在安徽医科大学完成.以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与去抗原部分脱钙牛松质骨载体复合,制成复合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的异种骨(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脱钙牛松质骨)植入小鼠右股部肌袋内.将6周龄雄性BALB/C小鼠144只,随机分成4组,植入含0.4 mg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脱钙牛松质骨骨粒组;植入含0.1 mg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脱钙牛松质骨骨粒组,单纯植入脱钙牛松质骨载体骨粒组,单纯植入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组,每组36只.术后7,14,21 d取材,通过大体观察、X射线影像学、组织学和骨计量学方法检测各组的诱导成骨活性.结果:144只实验动物在实验过程中无死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单纯植入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组于光镜下见大量间充质细胞增殖,局部软骨组织生成,软骨细胞成熟.②脱钙牛松质骨与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复合后,小牛骨松质结合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呈实体性疏松绒毛结构,骨松质孔洞内填充云絮状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物质,两者结合良好.③各组术后不同时间组织学检查结果为:植入含0.4 mg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脱钙牛松质骨骨粒组术后7 d出现软骨分化的小鼠有5只,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标本大量间充质细胞被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14 d有4只出现新骨诱导的现象,出现多处分散的骨软骨组织,多发生于植骨周围,21 d见散在软骨岛和稀疏退变小软骨岛,部分小鼠有新骨形成,但无骨髓及板层骨形成.植入含0.1 mg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脱钙牛松质骨骨粒组术后7 d出现软骨分化的小鼠有3只,见少量间充质细胞被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有零星的间充质细胞分化、过渡为软骨细胞;14 d有部分标本可见骨及软骨组织,有的可见稀疏小软骨岛存在,21 d有4只出现新骨诱导.单纯植入脱钙牛松质骨载体骨粒组主要表现为纤维结缔组织包绕植骨,植骨周围见组织细胞增生.单纯植入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组以肌纤维为主,无典型软骨细胞出现.表现为正常横纹肌切面和肌间隔结构.④术后不同时间植入含0.4 mg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脱钙牛松质骨骨粒组和植入含0.1 mg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脱钙牛松质骨骨粒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前者高于后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脱钙牛松质骨是高效诱导成骨材料,经处理的小牛松质骨是良好的缓释载体,提高了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的骨诱导能力.②复合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异种骨的成骨活性与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的含量成正比.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究全膝关节置换术在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纳入该院2016年10月—2021年11月收治的100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经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分别实施关节镜手术、全膝关节置换术。对两组治疗效果展开比较。结果 观察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首次直腿抬高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63、6.020、4.126、6.726,P<0.001)。术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43、14.412、5.246,P<0.001);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WHOQOL-100评分明显更高、PSQI评分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49、8.060,P<0.001);观察组KSS评分、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9、2.021,P=0.005、0.04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相似文献
55.
急性化脓性髋关节炎关节内压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急性化脓性髋关节炎关节内压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6例患者的16侧病髋和12侧健髋的关节内压进行被动活动下动态测定.结果 16侧病髋中立位关节内压高达18.42 kPa±3.87 kPa,高于健侧的0.27 kPa±0.26 kPa(P<0.01);屈髋时关节内压进行性下降,屈40°时最低,平均为3.36 kPa±1.77 kPa,压力变化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在急性化脓性髋关节炎的治疗中,应用牵引等强制性伸髋措施可导至持续性髋关节内高压状态,会对股骨头血供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和分析相关因素在影响骨肉瘤术前化疗疗效中的意义。方法分析40例骨肉瘤患者的性别、年龄、部位、病程、肿瘤体积、AKP和LDH、化疗前骨肉瘤Pgp表达、化疗方案、化疗后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最低值以及X线类型等因素的特点,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因素对TCNR的影响。结果40例中24例的TCNR>90%(60%);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肿瘤体积、化疗后AKP、白细胞最低值及化疗方案与TCNR有相关性(P=0.020,P=0.024,P=0.034,P=0.034),并得出了相关回归方程。结论肿瘤体积、化疗后AKP、化疗后白细胞最低值和化疗方案是影响骨肉瘤术前化疗疗效的最主要因素。肿瘤体积大及化疗后AKP水平高是术前化疗疗效差的危险因素;化疗后白细胞下降的程度可以间接反映术前化疗疗效;DIA方案的疗效优于MMIA方案。 相似文献
57.
杨建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8):692-694
[目的]探讨肘关节复杂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方式、疗效。[方法]对12例肘关节复杂骨折、脱位病人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12例病人平均随访24个月,骨折均一期愈合,肘关节功能良好。[结论]肘关节复杂骨折脱位行内固定治疗,可早期行肘关节功能锻炼,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8.
骨科创伤患者术后应用镇痛泵自控镇痛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控静脉镇痛(PCLA)是通过静脉输液管接置有镇痛药物的自控注射泵,它是一种持续给药的麻醉泵,具有使用方法简便,镇痛效果满意的优点。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程度,通过按压PCIA上的按钮,自行注射一定剂量的药物,且使用剂量在麻醉师设定的范围内,能安全迅速缓解疼痛,深受广大患者欢迎,在临床上能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有效和易于控制的镇痛方法。近期我院对60例骨科创伤患者术后采用镇痛泵自控镇痛,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骨科ICU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EDRAB)和泛耐药铜假单胞菌(EDRPA)敏感药物及交叉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 方法 收集2011年1-3月从骨科ICU患者分离的EDRAB及EDRPA各6株,分别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DNA-RAPD)分型技术对患者分离株调查,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对泛耐药菌用K-B法和仪器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确认.结果 EDRPA和EDRAB存在交叉感染,EDRPA和EDRAB对多黏菌素均敏感,EDRPA对米诺环素敏感;采取手卫生等控制交叉感染的预防控制策略后,无其他患者发生交叉感染.结论 手卫生和环境清洁对控制泛耐药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对感染者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和联合有效抗菌药物,对控制泛耐药感染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3种不同方法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6年11月~2010年11月,我院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桡骨远端骨折149例,男性52例,女性97例;年龄60~81岁,平均71岁。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56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75例,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18例。因手法复位后再移位者改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9例。随访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12~24月(平均21月)。腕关节功能评价按Dienst标准进行评定:石膏外固定组的优良率为78.6%,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组优良率为89.3%,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组优良率为89.9%。结论:对于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疗效均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