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内科学   1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19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植物药黄酮类成分对睾丸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植物中某些黄酮类成分对动物生殖系统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总结黄酮类成分对睾丸、睾酮水平,附睾等功能的影响,便于研究人体生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相似文献   
82.
CYP2D6是人体内细胞色素P450家族中一种重要的药物代谢酶,其催化的药物种类广泛.多年研究表明,编码该酶的基因存在遗传多态性且该多态性与药物代谢、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产生和致癌物的活化关系密切.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基因多态性研究计划的开展,近年来对该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表型关系的研究再次成为遗传药理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从CYP2D6基因多态性及其发生机制,多态性对药物代谢、相关疾病易感性的影响等四个方面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3.
药物代谢酶CYP2D6基因多态性及表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YP2D6是人体内细胞色素P450家族中一种重要的药物代谢酶,其催化的药物种类广泛.多年研究表明,编码该酶的基因存在遗传多态性且该多态性与药物代谢、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产生和致癌物的活化关系密切.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基因多态性研究计划的开展,近年来对该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表型关系的研究再次成为遗传药理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从CYP2D6基因多态性及其发生机制,多态性对药物代谢、相关疾病易感性的影响等四个方面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4.
中药配伍减毒研究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配伍减毒涉及的复杂反应过程制约了对配伍减毒机制的深层次解构。阐明配伍减毒机制是解决中药毒性问题的关键。"效毒二重性"决定了有毒中药"效-毒交集"特征,交集调控可反映配伍减毒复杂过程。网络药理学的出现,为开展有毒中药毒性成分筛查、致毒机制和减毒效应等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在回顾中药毒性研究实践的基础上,系统阐述网络药理学在中药配伍减毒研究中的应用策略,并以附子为例探讨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民族大复方"白脉散"中抗脑缺血有效成分组(ECG)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银杏叶提取物组、"白脉散"ECG高、中、低剂量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缺血2 h再灌注,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和提高躯体摆动实验(EBST),然后连续灌胃给药7 d,1次/d。利用常规HE染色法观察病灶皮层细胞的病理变化,TTC染色法观察脑梗死体积,并检测病灶区脑匀浆上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GSH)、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白脉散"ECG高、中、低3个剂量组神经功能评分和对侧旋转次数水平显著改善(P<0.05、P<0.01或P<0.001);病理学研究显示病灶处皮质神经元肿胀坏死有所减轻;TTC染色结果显示脑梗塞体积显著减少;脑匀浆上清SOD活性和GSH含量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或P<0.001),总NOS(T-NOS)、诱导型NOS(iNOS)、构建型NOS(cNOS)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P<0.01或P<0.001)。结论 "白脉散"ECG可保护MCAO/R模型大鼠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白脉散"抗脑缺血ECG的清除自由基,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氧化性损伤,减轻脑梗塞体积及抑制NOS尤其是iNOS介导的NO生成有关,为在"有效成分组"理论指导下攻克民族大复方物质基础研究难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6.
本文以肝星状细胞为切入点,分析了肝细胞微环境与肝纤维化的关系。肝细胞微环境由肝星状细胞、细胞外基质、基质金属蛋白酶、枯否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共同构成,而肝纤维化是由其相互作用的失衡所致。因此提出,应将肝细胞微环境作为治疗肝纤维化的复合靶点并应用于传统民族药物筛选,以充分发挥民族药物多机制、多靶点的优势,研制抗肝纤维化的创新药物。  相似文献   
87.
嘎日迪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口服嘎日迪散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0例,采用口服嘎日迪散治疗;对照60例,采用口服柳氮磺嘧啶(SASP)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率为73.3%,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主要临床症状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嘎日迪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8.
我国土家族传统医药是土家民族传统医药学与传统文化交融的知识结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原始创新性.但对其医药与传统文化知识产权重视程度的不足,直接导致当前土家传统医药发展滞后、文化枯竭的境地.因此,必须构架中国特色的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体系对现有的土家传统医药知识产权进行合理保护,使其逐步符合现代化与国际化发展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89.
药桑不同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药桑醇提物与水提物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高脂高糖饮食同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复制T2DM大鼠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拜糖平阳性对照、药桑醇提物组(20 mg/kg)和水提物组(20 mg/kg),并设置正常对照组.4 w后处死大鼠取血清测定血糖、果糖胺、血脂生化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取新鲜肝脏测定肝糖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糖、果糖胺、MDA、TC、TG、LDL-C水平明显升高(P<0.01),肝糖窄、HDL-C含量、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药桑组各项指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药桑不同提取物可降低血糖、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对T2DM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0.
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中药骨碎补提取物骨碎补总黄酮(AFDR)复合海藻酸基可注射骨修复材料对成骨细胞MC3T3-E1体外培养的影响。方法将成骨细胞株MC3T3-E1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使用海藻酸基可注射骨修复材料组、AFDR0.04mg/L、0.16mg/L、0.64mg/L、1.28mg/L、5.12mg/L 7组,体外复合海藻酸基可注射骨修复材料,以24h和48h为观察时间点,倒置显微镜观察MC3T3-E1细胞形态,台盼蓝拒染法检测MC3T3-E1存活率,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效应,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骨钙素定量检测分别观察不同浓度骨碎补总黄酮促进MC3T3-E1分化作用,采用Von kossa钙化染色法观察其促MC3T3-E1细胞钙化作用。结果①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复合海藻酸基可注射骨修复材料的MC3T3-E1细胞形态,细胞形态呈三角形、多边形、长梭形等,呈集落样生长,无接触抑制,有伪足伸出,胞液透亮,核圆形。AFDR各组不同程度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7组能不同程度的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以0.16 mg/L和0.64mg/L剂量组的成骨细胞增殖数量最多,1.28mg/L,5.12mg/L的AFDR对细胞增殖作用不明显;②MC3T3-E1平均存活率≥90%;③骨碎补总黄酮(AFDR)0.16 mg/L和0.64mg/L剂量组在培养24小时和48小时,其OD值与空白对照组及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可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P0.05和P0.01);④AFDR 0.16 mg/L和0.64mg/L剂量组能使MC3T3-E1的ALP活性升高(P0.05);⑤AFDR 0.64mg/L剂量组能促进MC3T3-E1骨钙素合成(P0.05);⑥AFDR 0.16 mg/L和0.64mg/L剂量组均可促进细胞钙化(P0.05)。结论 AFDR可显著促进在海藻酸基可注射骨修复材料上MC3T3-E1的增殖、分化和钙化,其作用具有时间依赖和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