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5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41.
目的:观察“以头书鳯”辅助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以头书鳯”颈部练功治疗颈椎病患者65例,并设对照组65例,治疗1个月后评定疗效;同时检测X线的变化,并采用TCD技术分析治疗前后的数据变化,两组均随访1年。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96.92%,与对照组相当。两组治疗后X线变化及TCD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显著差异,疗效相当。随访1年,两组间复发率比较,P<0.01,试验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以头书鳯”颈部练功辅助手法治疗能减轻颈椎病的临床症状,改善X线变化及TCD情况,并可有效减少和预防颈椎病的复发,是值得推广的医疗练功方法。  相似文献   
42.
骨痹散防治小鼠膝骨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骨痹散对实验性小鼠膝骨关节炎的防治作用。方法:以切断小鼠双后肢内侧副韧带及膝内侧筋膜扩张部造成双后肢膝外翻畸形所致骨关节炎模型,观察骨痹散对膝骨关节炎小鼠软骨和滑膜病变的影响,以及血清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口服骨痹散3.66,7.32 g生药/kg能显著减轻小鼠骨关节炎的软骨退行性改变和滑膜炎症增生,抑制软骨Ⅱ胶原的丢失,同时明显降低血清中NO和MDA含量,并提高SOD活性。结论:骨痹散能有效地防治实验性小鼠骨关节炎,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清NO表达、激活SOD和降低MD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角黄素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骨质的影响。方法用D-半乳糖注射Wistar雄性大鼠5个月,建立衰老模型,对青年组、模型组、角黄素组和正常老龄对照组进行骨常规参数测定及比较。结果D-半乳糖组骨密度、骨结构力学参数、生物力学参数、骨钙、镁、锰及羟脯氨酸含量均比青年组有显著降低(P<0.01),而骨磷含量、骨和血清碱性磷酸转移酶均比青年组有显著升高(P<0.01),这些变化与正常老龄对照组的变化趋势一致,并比后者变化得更显著。相比之下,角黄素组上述参数指标均比模型组呈现显著差异(P<0.01)。结论长期大量摄入D-半乳糖导致大鼠衰老,同时可能诱发其发生骨质变化,而角黄素可以预防或降低此类致老骨质变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44.
家兔胸锁乳突肌短缩致颈椎X线及肌张力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家兔双侧胸锁乳突肌短缩后,颈椎X线及后群肌张力的变化,探讨颈前群肌损伤对颈椎退变的影响。方法:新西兰白兔20只,随机分为2组,通过手术短缩家兔颈前侧胸锁乳突肌,建立颈椎前后侧肌力失衡模型。结果:两月造模兔可见颈椎曲度变直、以上颈段较为明显,椎间孔轻微变小、椎间隙稍窄,两组X线评分比较P<0.05,模型组自身前后对照P<0.05;两组同一肌肉同侧肌张力相比较P<0.01,P<0.05。结论:颈椎退变尚未明显发生时,颈X线可反映颈椎动力平衡失调的早期征象。颈前肌束的损伤、长期处于应力异常状态,可成为加速颈后肌群劳损,颈椎退行性病变的动因。  相似文献   
45.
手法在外固定器治疗三踝骨折脱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踝骨折脱位是一种严重的复杂性的关节内骨折。自2003~2005年,我们采用手法复位,改良lizarov外固定器固定治疗经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固定治疗失败的三踝骨折36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就其手法应用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6.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宝贵化遗产,中医微创技术则是这项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狭义理解,‘微创’是用最小的解剖损伤和生理干扰换取最好的疗效;从广义理解,‘微创’是用最低的社会负担和生物负担获得最佳的健康生活。中医微创技术的螺旋式辨证发展过程告诉我们,任何科学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它的社会和化背景。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仿生运动生物力学环境下关节再生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实验家兔7只,在实验家兔一侧股骨干和胫骨骨干各穿2枚直径1.5 mm 克氏针,分别安装框架平台。然后在体外通过在膝关节内、外侧分别安装模拟膝关节矢状面运动轨迹的平面四杆机构,连接股骨和胫骨上已经安装好的框架平台。在股骨髁和胫骨平台同时截骨去除关节软骨、部分软骨下骨及十字交叉韧带和半月板等结构,但不损伤肌腱起止点,保留关节囊及囊外韧带,保留髌骨和籽骨。术后家兔自然活动。在关节截骨后的愈合过程中定期拍摄X线片,测量关节矢状面的活动度和骨性间隙。结果 7只实验家兔中6例成功安装外置式人工关节,截骨微创骨穿针仿生运动外置式人工关节控制下自然活动。膝关节被动活动范围分别为:术后第1周,极限屈曲位(144.7±15.62)°, 极限伸直位(44.2±25.77)°, 活动度(100.5±29.03)°; 术后第12周,极限屈曲位(139.4 ± 12.92)°, 极限伸直位(40.4±22.04)°,活动度(99.0±23.39)°。截骨术后第12周与截骨术后第1周相比,屈曲位、伸直位和活动度均没有显著差异。X线显示骨性关节间隙依然存在。截骨侧骨性关节间隙明显减小,由截骨术后第1周(4.03±1.84) mm 减小到第12周(2.32±1.05) mm,而对侧正常骨性关节间隙为(1.27±0.22) mm。术后16周拆除外置式人工关节,切开关节囊观察,发现新生白色软骨覆盖截骨再生表面,表面光滑,具有典型关节滑车结构,并且观察到类似韧带的纤维束从再生的股骨下端发出,终止于新生的胫骨上端。术后第25周,所有6只实验家兔截骨再生膝关节屈曲位(148.3±4.75)°,伸直位(48.30±17.57)°,活动范围(100.0±20.80)°;对侧(左侧)正常膝关节屈曲位(148.3±7.5)°,伸直位(21.6±9.09)°,活动范围(126.7±6.88)°。截骨侧、对侧骨性关节间隙分别为(1.4±0.59)、(0.92±0.35) mm。结论 外置式仿生运动人工关节为家兔膝关节再生保留了再生空间,提供了一种运动模拟环境、印证了骨折愈合过程的应力适应性。本研究结果提示仿生运动生物力学环境下,正常家兔膝关节内截骨后再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48.
刘斌  董福慧 《北京中医》2009,(7):512-514
"谿谷属骨"记载于《黄帝内经》,该书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奠基之作。通过列举书中有关"谿谷"的条文,并分析"谿谷属骨"理论的解剖学意义,以及与中医骨伤科其它理论的关系。研究表明,谿谷位于肌肉交汇的部位,深入及骨并与其相连属,是周身荣卫之气循行交汇的场所,借冲脉和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有着密切的联系。"谿谷属骨"理论明确地提出了骨与附属肌肉和血液循环的密切相关性,在更高的层面上揭示了骨与其它器官的广泛联系。该理论完整地呈现了"肾主骨"的具体实现环节,是其最具直接、最具说服力的证据;并且很有可能是中医骨伤科学四大学说最直截的解剖依据和理论基础。因此,"谿谷属骨"理论相关的整理挖掘和深入研究对于中医骨伤科的学术研究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刺老苞根皮黄酮类化合物对体外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建立由骨保护素配体(RANKL)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共同细胞因子的小鼠破骨细胞骨髓诱导体系,将不同浓度的刺老苞根皮黄酮类化合物作用于破骨细胞。受试细胞分为对照组、刺老苞根皮黄酮类化合物低剂量组(10-8mol·L^-1)、刺老苞根皮黄酮类化合物中剂量组(10^-7mol·L^-1)和刺老苞根皮黄酮类化合物高剂量组(10^-6mol·L^-1),并设立空白对照组。7天后取细胞玻片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破骨细胞并计数;测量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活性以及破骨细胞表面NF—kB活化受体(RAVK)mRNA表达量。结果:诱导培养的破骨细胞形态特征明显;刺老苞根皮黄酮类化合物中、高剂量组在细胞数量、TRAP活性上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刺老苞根皮黄酮类化合物各剂量组在(RANK)mRNA表达量上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且呈量效关系。结论:刺老苞根皮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抑制体外培养的破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50.
喜来健家庭体验爱康睦(ECHOM)来了!用爱让家人健康、和睦!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也逐渐提升,健康相关产品成为市场的宠儿。尤其是20世纪以后,以温热理疗床为代表的新型高科技健康产品被研发出来,并迅速被消费者所认知。但是,温热理疗床作为家庭用健康产品,普通消费者在不了解其功能和效果的前提下,很难分辨出产品是否适合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