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通过报道1例椎间孔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囊肿并通过文献回顾,提高对腰椎间盘囊肿的认识,同时为临床应用本方法治疗腰椎间盘囊肿提供参考。方法 介绍1例腰椎间盘囊肿行椎间孔内窥镜治疗,通过术后病人症状变化来评估治疗效果,应用影像学资料评估囊肿是否被清除。同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本病的发病、诊断及治疗。结果 术后病人症状改善明显,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且术后MRI明确囊肿摘除彻底,病理结果与诊断相符。结论 椎间孔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囊肿创伤小、见效快,优势明显,但仍需大量高质量、高循证等级研究来提供足够的证据。 相似文献
22.
孙树椿主任医师为国内著名骨伤科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从事骨伤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40余年,对中医骨伤手法钻研尤深,擅长治疗各种骨伤科疑难杂症,尤其是筋伤疾病.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43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采用补肾活血方内服治疗,连续服用2周,于治疗前、治疗后,随访时(疗程结束后1个月)进行VAS和ODI评分,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43例患者治疗第1周有效率为86.04%,治疗第2周及随访时有效率为90.69%;在VAS评分及ODI评分上,治疗第1周、第2周与随访均与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01),治疗第2周、随访与治疗第1周也有差异(P0.05),但治疗第2周与随访时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能有效改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临床症状,随访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观察白术转腰汤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脾肾阳虚、痰瘀互结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试验方法,从130例患者中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104例DLSS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治疗组予以白术转腰汤+甲钴胺片模拟剂+ 塞来昔布胶囊模拟剂,对照组予以白术转腰汤模拟剂+甲钴胺片+塞来昔布胶囊,两组疗程均为3周。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疗程结束后1个月随访的疼痛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中医主、次症及证候评分及治疗前后的腰椎活动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脱落7例,对照组脱落6例,完成治疗及随访患者91例。治疗组45例中临床控制3例,显效5例,有效3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4.5%(38/45);对照组46例中临床控制2例,显效2例,有效3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0.5%(37/46)。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2,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VAS、ODI评分明显下降(P<0.05);中医主、次症及证候积分均下降(P<0.05)。随访后对照组VAS、ODI评分升高(P<0.05);中医主、次症及证候积分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间歇性跛行程度、下肢麻木评分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腰椎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左侧旋、右侧旋活动度均增大(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治疗后ODI评分下降(P<0.05);随访后VAS、ODI评分均下降(P<0.05);且治疗后除下肢疼痛、下肢麻木外,随访后除下肢麻木外,中医主、次症及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腰椎后伸活动度增大更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4%(2/45)及10.8%(5/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2,P>0.05)。结论 白术转腰汤治疗DLSS(脾肾阳虚、痰瘀互结证)患者,能有效缓解腰腿疼痛及中医证候、改善腰椎功能,且疗效稳定持久,安全性好。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No.ChICTR2100046515)。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对60例腰椎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和对照组(30例,氨糖美辛肠溶片治疗),疗程均为2周.通过VAS及改良JOA观察疗效情况.结果 两组间VAS、改良JOA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显效27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组内比较,P<0.01,两组治疗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独活寄生汤加减、氨糖美辛肠溶片均能有效改善腰椎骨性关节炎患者VAS及改良JOA评分. 相似文献
26.
目的:评估退行性脊柱侧凸对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难度及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自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采用MIS-TLIF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2例,男16例,女36例,年龄42~71(63.44±5.96)岁,病程1.5~6.5(3.69±1.10)年。52例患者均有下肢根性痛或麻木症状,其中41例患者有间歇性跛行症状。51例均为单节段狭窄,狭窄节段:L4,5节段31例,L5S1节段21例。依据是否合并退行性脊柱侧凸分为侧凸组18例(退行性脊柱侧凸合并腰椎管狭窄),狭窄组34例(单纯腰椎管狭窄)。记录围手术期相关数据和术后并发症,通过CT评估术后椎间植骨融合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疼痛和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5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19.58±5.33)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狭窄组优于侧凸组(P0.05);两组间术后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及C-反应蛋白、术后下地时间、出院时间、出院及随访时VAS评分、术后3个月及随访时ODI评分、术后并发症和椎间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MIS-TLIF手术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退行性脊柱侧凸三维畸形,可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出血增多。但是对患者术后症状的缓解,并发症的发生和腰椎功能的恢复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7.
手法治疗外伤性尾骨痛89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外伤性尾骨痛在临床上经常可见,常因臀部跌伤、撞击伤或被踢伤而致骶尾部骨折、脱位、骶尾韧带、软组织损伤及其他肿痛引起[1]。自1998-2005年,采用导师孙树椿教授骶尾部手法,治疗外伤性尾骨痛89例,疗效颇佳,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入选病例89例中男24例,女65例;年龄16~55岁,平均35.6岁;发病时间为4 h~3·5年,全部病例均有明确外伤史。受伤姿势为仰身跌倒臀部着地,或骑自行车颠簸、滑冰摔倒等,受伤特点均为尾部冲击损伤。1·2症状与体征受伤后2周内就诊者为急性外伤性尾骨痛,有较重尾骨痛症状,伴有典型的坐位疼痛,站坐姿势变换时疼痛加剧…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运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不同中成药治疗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T2DOP)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运用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23年8月中国知网、维普、PubMed、CochraneLibrary等八大中英文数据库,搜寻有关中成药治疗T2DOP的随机对照试验。通过偏倚风险评价工具Cochrane评估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对符合质量标准的研究采用R语言完成网状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27篇文献,包括6种中成药和2930例患者,中成药联合常规治疗方案(CT)均优于常规治疗。糖脉康颗粒+CT在提高总有效率方面相对较优[OR=1.93,95%CI(1.22,2.75)];金天格胶囊+CT在提高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骨钙素方面效果较优[MD=0.10,95%CI(0.08,0.14);MD=0.11,95%CI(0.06,0.16);MD=2.58,95%CI(1.82,3.37)];六味地黄丸+CT在降低治疗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方面效果较佳[MD=-1.53,95%CI(-2.34,-0.77);MD=-1.00,95%CI(-1.64,-0.37)];在安全性方面纳入文献较少无法定量分析,所有治疗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糖脉康颗粒对于T2DOP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显著,金天格胶囊对于T2DOP患者骨密度的改善效果明显,六味地黄丸对T2DOP患者降糖的效果更加明显。因纳入研究存在有限性,所得结论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9.
椎动脉型颈椎病与神经根型颈椎病X线片表现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的X线片诊断水平。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收集的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VCS)及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NCS)患者[(年龄25~65岁,平均(48.4±12.3)岁,男36例,女84例)]的颈椎侧位及功能位X线片进行测量分析,测量指标包括颈椎曲度、寰枕关节间角、寰枢关节间角、C2/C3间角及下颈椎失稳情况及分布节段,通过数据分析,比较两组间差异;并结合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进一步分析椎动脉型颈椎病X线片的影像学特征。结果:在前屈位X线片中,两组的颈椎曲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寰枕关节间角的后伸活动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侧位X线片中,两组的寰枢关节间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寰枢关节间角的前屈活动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2/C3间角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下颈椎失稳情况及节段分布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VCS组的临床表现中,头晕程度以轻中度为主,颈部屈伸活动诱发头晕最常见,头晕多伴有头痛症状,压痛部位多集中在上颈段。结论:X线片征象及临床表现均提示VCS多伴随上颈段结构或功能的异常。临床上,诊断VCS时应重视对功能位X线片枕颈部前屈活动的观察。 相似文献
30.
颈椎旋转(提)手法的在体力学测量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颈椎旋转手法操作过程中力学参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方法:运用生物力学实测方法测量同一操作者对15例患者施行旋转手法过程中的力学参数(作用力、作用时间和加速度),再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出旋转手法扳动过程所产生的位移及冲量。结果:①颈椎旋转手法的力学参数平均值:预加载力15.15±5.11kg,最大作用力27.24±8.81kg,扳动力14.29±5.15kg,扳动时间114.33±16.98ms,最大加速度为-0.35±0.11g,扳动位移为9.34±2.67mm,扳动冲量为22.49±7.11Ns;②左手操作与右手操作的旋转手法力学参数相比较,除最大加速度、扳动时间和扳动冲量以外,余项P值均〉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预加载力和扳动力相比较,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经Pearson相关分析,预加载力、最大作用力和扳动力呈显著的正相关性(R〉0.8,P〈0.001)。结论:左右手施行旋转手法时作用力特征(包括预加载力、最大作用力、扳动力)是相近的;旋转手法从缓慢上牵开始到扳动操作结束整个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扳动力的大小取决于预加载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